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探索

2018-03-09 20:55王微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基础法律

王微

【摘 要】 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接受新的性别观,促进性别觉醒。引入内容包括西方社会性别理论、性别观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三个方面;途径有开展讲座活动、进行课堂讨论、课后布置作业等。

【关键词】 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意义;内容;途径

当今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上的诸多问题与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自身的性别观念有关,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性别教育势在必行。

一、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首先,从社会性别理论的缘起与影响来看,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为该课程提供新的理论视野。“社会性别理论(gender theory)”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运动时期,是在对传统性别生物决定论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提出的。[1]该理论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已向各个学科渗透,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它作为一种新的审视问题的工具与视角,[2]在重新认识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宏观层面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理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渗入可增加、拓宽该课程的理论厚度与广度。

其次,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与任务来看,社会性别教育的引入十分必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道德修养,适应各个阶段的大学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既然该课程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任务,就有必要将更加先进的理念融入其中,使上述意义和功能体现得更加明显。

第三,从高校大学生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固存的现状及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现实性关怀。第一,一些大学生认为男性多从事公共领域的活动,以社会、领导型形象为主,女性主要参与私人领域的活动,以家庭、依从型角色为主。此种性别角色的定位限定了大学生的就业领域,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压力。第二,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不利于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当她们遭遇性别因素所致的就业困境时,女性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会受到强烈的冲击,由此而产生极度的自卑感。在很多情况下婚姻成了排解她们内心之苦的唯一出路,于是“学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愈加强烈,致她们最终丧失了参与社会的主动性。第三,在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基础上形成的男权至上、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两性文化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在大学校园亦如此。很多男学生依然怀揣着对贤妻良母的眷恋,高度赞美温柔、顺从、忘我、无私的女性气质;而一些女学生,在情感上仍是执着地寻找顶天立地、振弱除暴的男子汉作为自己的依靠。第四,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开放,大学生的性别及性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大学生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对性及性别问题的深刻与理性认识,再加上他们正处于情感需求和性需求的旺盛阶段,因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为情自杀、非婚同居、未婚堕胎、性骚扰、性侵犯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环境、学生身心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发展。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在高校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课程或单独开设性别课程势在必行。

二、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与途径

社会性别教育所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年级引入不同的方面。所引入的内容大致包括西方社会性别理论、性别观教育、性别平等教育等三个方面。鉴于目前很多学校还没开设社会性别相关课程,可先对西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简单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性别观教育方面可以涉及性别的概念、特点、性质;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性别与恋爱、婚姻与家庭。性别平等教育方面主要涵盖性别歧视与性别权益保障。此外还可涉及婚恋、心理、法律维权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给学生提供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咨询与辅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法律观,所以社会性别教育的相关内容需融入到以上三部分中。如将性别平等、尊重跨性别者等方面的知识融入人生观教育中,尊重学生的性别发展需求和对性别公平的实践追求,让学生了解不同性别的气质是被建构出来的。教育大学生尊重性别的多元选择、摒弃对跨性别者的污名化、推动性别多元平等;将婚恋、性、避孕、艾滋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融入道德观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他们的婚前性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以期学生能恰当处理学业和爱情、道德和性爱的关系,[4]全方位关心大学生身心健康;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家庭暴力、性骚扰、性侵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法律观教育中,明确告知女生如何正确安全的防卫和自救、如何保护自身在婚姻与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如何防止和预后性骚扰与性侵犯。

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式除了传统的讲授外,还应采取其他多种形式。如开设讲座,讲授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女性成才与就业、女性权益保障、当代女性热点问题等专题内容,关注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她们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学生中展开“什么是妇女解放”、“中国的妇女获没获得解放”、“女人是否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遭受歧视的原因”等讨论,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性别平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表演:表演“女人味”、“男子气”、“女汉子”、“娘娘腔”、“纯爷们儿”,建构和谐的两性环境、提倡平等的两性关系;课后布置作业:收集古今中外有关性别的俗语和习语,并说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通过对传统中的社会性别观念的学习,希冀学生能对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有清晰的认知;把西方相关的经典代表作推荐给学生,如《第二性》、《一间自己的房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让学生在西方经典的学习中,树立新的社会性别观念。endprint

将社会性别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引导学生对社会性别进行思考与实践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帮助学生认知两性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层面的异同,重新审视自身的性别偏见,修正自我的性别态度,改变沿袭已久的性别观念,建构两性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新的平等性别关系,提高学生对性别问题的辨别、分析、批判与维权能力。第二,帮助学生对所处环境中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定位有一个准确认知,并在科学认识两性差异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的机会。第三,帮助学生用全新的社会性别视角审视自己的恋爱伙伴、恋爱关系、明确未来婚姻中两性角色的定位,掌握如何从两性平等角度出发协调好与恋人、配偶、家人、朋友、同事、邻居的关系,提高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由于教师、课时、教学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若任课教师对社会性别理论的掌握不够到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不强、性别刻板印象固化,不但无法促进教育性别公平的实现,还会影响教学成效。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时有限、内容较多,不能用太多的课时深入讲解社会性别方面的内容,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社会性别知识、深入理解社会性别意识。第三,教学与实践的脱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课时较少,且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若再无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在上课为“新”与下课即“旧”之间徘徊,造成课上学习的内容,无法正确与及时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便会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节。

面对这些问题:第一,加強教师队伍专业社会性别知识的培训,让教师拥有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第二,在高校开设更多的与社会性别相关的选修课、必修课。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新的概念和视角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和讨论。[5]部分高校在该学术潮流的带动下开设了妇女/性别课程,且所开设课程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展、交叉。尽管如此,我国众多高校中,性别教育还尚且属于空白领域,未被涉足。第三,鼓励学生社团活动中涉及社会性别的内容。第四,举办与社会性别相关的图书展、照片展。第五,邀请性别研究的专家、学者开设学术沙龙。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可为学生提供多种接受社会性别知识与信息的途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对社会性别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破除长期建构出的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歧视。从自身做起,反思、颠覆传统的性别关系,挑战不平等的父权社会,对当今中国现实中的性别问题保持一种敏感而深刻的观察与体悟。

【参考文献】

[1] 刘建中,孙中欣,邱晓露.社会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高丽娟.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热点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3.5.

[3] 余玉华,程德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特点及教学条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7.

[4] 乌尼日,赵秀娥.社会性别教育进入高校课堂的点滴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5] 回春茹.高校女性/性别课程对于中学性别教育的启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3.

【作者简介】

王 微(1985-)女,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性别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基础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政治法律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