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2018-03-09 20:55范芙蓉于桂荣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创新驱动路径选择

范芙蓉?于桂荣

【摘 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主要是:树立科学正确的创新理念,培育创新精神;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工程,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师资建设。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融入;路径选择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创新理念位居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的重要关头,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应对当前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新形势的重要战略。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创新,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再工业化”,而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创新力量相对不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现代国家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其本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而我国传统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减弱,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低成本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因此,必须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而且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问题,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也在不断的变化,创新的本质特征就是革故鼎新,即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实践的具体目标和手段。创新理念的发展由来已久,通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不仅一直存在创新规律,而且一直受创新规律的支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要求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根本变化、整体变化和长远变化。

二、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优势条件

1、思政课是培养未来人才的主阵地

我国科技发展正在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飞跃期,科研机构和科研体系日益完備,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于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的教育既包括自然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思想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育。思政课受众广泛,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教学涉及范围广,思政课培养的群体正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思政课是培养未来人才思想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

2、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

思政课教学承担着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的传播任务。一些基本理论及其实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到人们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创新活动的文化根基。思政课教学可以将创新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弘扬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三、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分析

1、树立科学正确的创新理念,在思政课中培育创新精神

竞优是人们竞相表现其符合自然法则并运用自然法则改变环境、造福自然、造福人类的行为。正确的创新理念应该符合竞优的思想,那就是以探索、发现自然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主线,实现发明创造并造福于人类。因此,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激励人们广泛开展竞优活动,并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贯彻竞优思想,以促进原始创新成果的不断产生。[2]

理念引导行动。青年人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在思政课中将创新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联系,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把个人的需要融会到国家整体发展需要当中,融会在科技发明与创造上,融会在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个人发展战略上,培育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创新精神。

2、在思政课中实施创新教育工程,培养创新人才

知识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3]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教育就是在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中全面渗透创新思想,倡导创新思维,鼓励创新活动。[4]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目前思政课中的创新教育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重视创新品德的教育。对社会而言,科学技术具有双重作用,人类得益于它也深受其害。因此,创新活动,尤其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创新能力,更需要把握创新的方向。思政课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社会公益思想和创新的行为规范相结合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开展有益于社会的良性创新活动。

第二,逐渐进行创新兴趣和技法的培育。虽然人的创新意识和技法可以在实践中自然产生,但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增加一些创造活动和实践的内容,通过教育和引导,激发他们对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技法。

3、优化思政课教学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体系

国家和学校的方针政策对创新有直接影响。人们创新的积极性与创新收益的大小有关,健全的利益分配机制对构建创新型社会不仅具有制度支撑的作用,而且具有整合力量、激发活力、维护稳定的作用。[5]在学校内部要制定对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要强调将思政课教师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针对我国当前的形势所做的各种研究和探索不断融入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效果。

同时要改变对学校的评估体系和资助方式,采用校友跟踪评价等远期评价标准,把学校和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促进学校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引导学校协调教学、科研和社会贡献三者关系,让学生尽早地进行或参与科学研究,培养更多的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4、加强思政课创新教育的师资建设

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对许多理论和观点可能会有各种想法,也可能会提出社会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措施。具有创造性素质的教师必然会带动和引导这些学生开展积极的探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的素质真正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在思政课教师中,应开展有关创造规律、原理和技法方面的普及培训,保证思政课师资具有创新的思想和方法基础,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创新。

当前,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决定我国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能力和实力。要通过将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教学创新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生创新思维或创新活动的开展,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建设者,促进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实现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

【注 释】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76961.htm,2016.05.19.

[2][3] 赵希男,刘炳东,许慧敏.竞优思想及其对人类进步的作用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2).

[4][5] 霍福广,陈建新.中美创新机制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范芙蓉(1977-)女,汉族,辽宁海城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于桂荣(1971-)女,汉族,辽宁庄河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创新驱动路径选择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