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区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2018-03-09 09:06沈文婷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存在问题

沈文婷

摘 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教育部为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自201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型线上活动。2015—2016年该活动已经圆满完成,本文通过本年度对我市区域内活动的开展情况、线上数据及获奖情况的分析,剖析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优化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一师一优课”;存在问题;思考建议

201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正式启动。该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国家和地方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根据地区实际通过分析组织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如何更有效的开展活动,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常态化,推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体系。

一、活动分析

1.活动实施

活动启动后,我市根据地方实际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活动部署。组建各级优课管理员群,将各县市区活动管理员迅速组织起来,发布注意事项指南、操作视频,对区县级管理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每日在管理群中发布各县市区的晒课进展排名情况,每月底对“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行通报,总结该月各县市区活动情况和数据排名并提出下一步的具体活动要求。

各县市区教育局依据市级活动方案拿出了切实可行符合区县实际的实施办法,安排专人负责,宣传动员学校。白水县在录播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全县集中录制视频的方式,电教、教研技术人员驻扎到校全天候服务,帮助教师精心指导制作;大荔县在国家平台间断性失效时,立即调整工作方案,执行白天组织作品晚间集中上传的方式,错开高峰期;临渭区以共同体核心校为中心,形成以共同体核心校覆盖共同体成员校的片状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发展共同体的作用。

2.具体分析

2015—2016年度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报名的学校642所,报名的教师16257人,实名参与晒课的教师8733人,晒课10700节,共有78节课获部级“优课”,470节课获省级“优课”。但从活动数据分析中发现,报名学校并未实现全覆盖,部分学校没有激活学校账号,从学校层面屏蔽活动信息导致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活动;在平台上报名注册的教师中部分教师并未进行晒课,教师晒课参与度偏低;参与晒课的教师集中分布在城区学校及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区县学校,区域晒课数量分布不均匀;从优课的数量上来看,獲得部级优课的数量仅占优课总数量的7%,优课质量有待提升。

二、思考探究

1.活动基础设施、设备跟不上

本地区偏远学校和农村学校居多,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不全,很多学校老师在学校都没有自己专属的电脑,一个教研组或者一个学科组仅有一台电脑用于查找资料,而且学校的网络流量低,传输速度慢,根本无法完成正常的国家平台注册、登陆、晒课工作,在一些偏远农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台可以正常工作的电脑更别提开展活动了。

2.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由于普遍没有专业录播设备,很多地区都是采取集中录制的方式,因此大量录播工作都需要电教人员技术支持,但录播工作量巨大,电教人员相对较少,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活动支撑及管理外,还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录播任务,分身乏力不能及时提供有效指导。

3.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偏低

有些教师虽然手头有齐备的教案、课件及教学视频等材料,但教师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是该次活动在国家平台上进行,虽然提供了操作指南,各级也制作了详细的操作指导书、操作PPT,晒课具体操作视频等一系列帮助文档,但线上注册,线上晒教案、传视频等操作显然对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并非易事,一旦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类似文件过大、视频压缩等操作问题或是诸如网页连接不上等问题,老师们自己解决不了就会心生畏惧,主动放弃操作。

三、建议思路

该活动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的重要抓手,已经形成常规化的年度模式。如何保证每年活动都能顺利实施并且推陈出新有所积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加大考核及奖励力度

要让活动的参与者、执行者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就要建立健全制度进行规范和优化,将该项活动列为年度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确立市、县、校三级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并纳入教育信息化年度考核评审中。要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出台激励措施组织和鼓励教师参与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获得部级、省级优课的教师在评职、晋升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2.增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三通二平台”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配备录播教室;学校建校园局域网;光纤入校提升校园网络速度;所有教师配备计算机;各级电教机构配置录播教;学校配备录像器材;有条件地区可完成校园WiFi全覆盖。通过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逐步缩小了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

3.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

借助国家、省、市各级平台,以各类大赛活动为契机,始终以业务巧切入,多方齐推动,活动做引领,人人争参与的活动宗旨,助力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全方位高频度的线上赛事会倒逼教师真正重视并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做好线上全程的辅助和指导培训为教师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付诸于应用的实践才是有效的提升途径,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才能推动教师整体信息化素养的形成。

中图法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参考文献

[1]杜占元.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良好开局做出贡献——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级培训暨201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6(6).

[2]魏国宁.边远省份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情况的现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存在问题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加强边远民族地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教案设计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