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及政策浅析

2018-03-10 07:02荣燕燕
上海节能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策绿色企业

荣燕燕

1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背景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拉动投资和消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对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补齐生态环境这块突出短板,实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并提出了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目标。

为加快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指出,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并提出节能环保的具体指标要求。

2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述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5年产值约4.5万亿元,从业人数达3000多万,共计70余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节能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在环保方面,经过“十二五”的治理,COD、NH3-N、SO2、NOx等4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均实现了持续下降,完成了“十二五”的减排任务。

(1)环境服务业。“十二五”期间,环境服务业主要经济数据年均增速超过30%,高于环保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截至2015年,产值达5 700亿元,在环保产业中占比超过37%,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46.7%。

(2)环保装备制造业。截至2015年底,产值已超过5 55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产值5 000亿元的目标,超额完成《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定的发展目标;2016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6 200亿元,比2011年翻一番。

(3)节能服务产业。据统计显示,到2015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为3 127.34亿元,合同能源管理投资1 039.5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9.31%。“十二五”累计合同能源管理投资3 710.72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24亿t标准煤,减排CO23.1亿t。

(4)节能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高效燃煤锅炉、高效电机、高压压滤机等装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再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世界一流的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装备供给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统计口径,各地、各部门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统计为动态口径,且不一致,各数据对比意义不大。

3 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有关情况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支持政策,根据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为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国家和各省市均因地制宜地制订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本节对部分政策进行不完全梳理。首先是现在执行的部分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整理情况(见表1)。

表1 现在执行的部分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为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湖南、福建、四川、深圳、甘肃、河北等省市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政策(见表2)。其中,湖南省、深圳市关于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做出了具体鼓励措施,在扩大政府采购、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创新研发、加强人才引进、促进成果应用、鼓励开拓市场、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均设有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

表2 . 国内部分省市节能环保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对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要求,湖南省出台《湖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湘经信节能〔2017〕15号),安徽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南京市《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宁政发〔2017〕95号)及苏州市《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意见》均以一定额度奖励的形式,用于支持本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4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1)市场不规范

市场秩序不规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恶性竞争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市场竞争不充分;产品能效、水效虚标屡禁不止;市场中节能环保技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对于提供节能服务及设备的企业,由于生产节能型产品将增加一定的成本,用能单位在招投标时倾向于低价产品,导致有低价中标竞争时,节能产品的推广更加困难。纠纷现象增多后,纠纷处理尚未建立机制性安排。问题在于制度体系不完善。

(2)企业自身不利因素较多

节能环保行业,特别是服务业仍以小规模企业为主,行业较为分散;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小且流动性大等问题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够。

(3)资金问题

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资金链条比较紧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还款困难等问题;多数第三方运营企业,很多企业都是人员输出、运营利润微薄;企业融资困难,对于小规模环保投资建设项目,由于风险较大,投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时,银行并无相关环保排放权质押贷款产品。同时,在开展以运维为主的项目时,治污企业的人力输出需经过相关培训,增加劳务成本。但业主与治污企业关于人工费用等成本的认知度不一,谈判前期有一定的障碍。

(4)技术问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基础性、开拓性、颠覆性技术创新,部分关键设备和核心零部件,特别是部分高端技术装备受制于人;在实际应用中,需求方往往倾向于采用外资的设备与技术,对于国产或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技术等。存在有形或无形的门槛。

(5)企业发展依赖相关政策支持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虽主要受制于市场环境,但是鼓励性、引导性的政策对于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例,由于前期国家设有财政补贴,企业可以获得较为直接的支持,发展较快,而国家政策调整后,且由于全国范围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等原因,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处于稳中趋降阶段。

对于环保行业,现行环保政策主要针对排污企业,如超量减排、VOCs及环保电价补贴,对于环保第三方治理服务企业,目前并未出台相关引导性、扶持性支持政策。

5 相关政策建议

在相关部门全面统筹协调、分工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建议在以下4个方面鼓励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1)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节能环保执法监督检查,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察行动。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污染治理设施和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在线监控。加强市场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及时掌握行业情况和问题,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2)政策保障

完善节能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标准的研制,推动科研与标准相结合,通过制标、对标,提升产业质量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标准,落实产品能效标识管理等制度。

(3)资金保障

研究落实节能环保产业税收、投融资、奖励政策。鼓励银行开发环保排放权质押贷款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专注于环保领域的产业绿色基金、绿色信贷,培育转化节能环保装备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4)规范市场

加强对节能环保双方法律责任和规范的研究,依照法律、合同履行各自责任、义务,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加强对节能环保行业的管理,开展信用评价制度,筛选一批信誉好、技术过硬、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并向社会发布,企业购买节能环保服务时也可依此进行识别。

猜你喜欢
政策绿色企业
政策
绿色低碳
政策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助企政策
政策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