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后的坚守

2018-03-10 19:34周安琪
关键词:党教振华专题片

周安琪

晒账单,晒歌单,晒行程单……2017年年底,“晒一晒”成为了我们回顾过去的最佳方式。对于山东省胶州市委组织部远程中心而言,无论是各项设备采购的账单、几千首配乐的歌单、奔走于各地的行程单,还是一长串的荣誉单中,都有一个名字跃然其上——朱振华。他见证了远程中心八年来的辉煌历程,远程中心也同样见证了他奋进的坚实足迹。

“新兵”苦练真功夫

与大多数“半路出家”到远程中心工作的同事们不同,朱振华还在大学时就是校电视台的台长,还在北京某影视公司担纲过湖北卫视一档节目的编导和摄像。远程中心的工作,最初在他看来实在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但现实永远要比理想更骨感,习惯了访谈节目表达方式的他,写出来的脚本除了采访就是采访,紧赶慢赶做出来的片子差点耽误了工作不说,质量还不尽人意。原本的自信在巨大的落差面前一点点消磨,朱振华不禁开始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了。领导看出了他的失落,鼓励他说:“毕竟你是第一次接触党教专题片,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学多练就好了。”

他開始反思自己,隔行如隔山,别看自己有点媒体经验,但在党教专题片领域还是个新手。为了能尽快转换思路,适应新工作,他“忍痛”与过去的老经验说再见,决定从头学起。于是此后不管什么样的拍摄任务,他都争取到现场跟拍,不能上手操作的,就站在旁边跟着学。外出拍摄之余,他几乎在机房“安营扎寨”下来,一有时间就去学习充电,原始的拍摄素材、满桌的机器设备、各类专业性书籍成了他最亲密的战友。一遍遍观看历年的优秀电教片,一本本翻阅解说词汇编,做笔记、写心得,后来有些素材库里的片子,别人只要说一个段落,他立马能说出是在几分几秒出现的,同事们都说他不是在看片子,而是在背片子。充实提高的过程总是孤独寂寞的,但朱振华慢慢地发现,在与同行们交流时,涉及制片专业的话题他也能跟着聊上几句了;自己提出的制片建议也经常会被大家采纳了。这些变化让他又重新找回了制片的自信。

经过了扎实的基础性学习后,技艺有所精进的他迎来了“初考”的时刻。上级安排了一项时长十分钟的人物专题片参赛任务。他立马投入到策划筹备当中,经过认真的对比和筛选,首先确定拍摄一位研究种子的胶北农民;为了让人物形象饱满,影片内容充实,他在脚本撰写前期多次到拍摄对象的家中沟通交流,挖掘人物的闪光点;在拍摄的过程中,为了取到最真实的镜头,他扛着笨重的摄像机在田间地头一跟就是一星期;后期剪辑阶段他就像石化在电脑前一样,常常五六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不动一下。苦心人,天不负,这部由他撰写、拍摄、剪辑、配乐的片子《王奕洪的种子情结》不仅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业评审人员的肯定,还获得了青岛市第十届电教片评比“创先争优”特别奖。

“亮剑”荧屏胆气足

选择了制片也就间接地选择了“白+黑”“5+2”的生活。对于朱振华来说,半夜回家、凌晨离开早已是家常便饭,红牛、咖啡和泡面成了三餐中最忠实的伙伴。在扛着摄像机摸爬滚打的这八年里,吹冷风晒烈日让原本一身“书生气”的他“沧桑”了不少。他身边的亲戚朋友看到他整个人的变化,都发自内心地说:“以前真不知道你们拍个片子这么不容易。”是啊,不容易,但也很值得。八年的时光,他有幸认识了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来到他们工作的一线,聆听他们讲述那些或欢笑或激动或感人的故事。作为一名党教制片从业人员,他的镜头里记录下别人的精彩,而每一帧画面的背后都珍藏着拍摄过程中的难忘记忆。他总说:“拍片虽然辛苦,但这些辛苦换来了可贵的收获,也串成了我们将来可以笑着谈起的回忆。”

让朱振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拍摄《抗联英雄柴世荣》这部片子的经历。柴世荣是出生于胶县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为抗日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胶州人民的骄傲。能够为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制作系列专题片,朱振华感到激动和荣幸的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这部片子要致敬英雄,激励后人,而想要触动观众,就要先打动自己。在前期准备阶段,他下足了功夫,那些跟柴世荣有点关系的资料全部都被他搜集过来,反复读反复思考,让自己能够走近这位在烽火硝烟中满怀家国情怀与赤诚之心的将军。伴着这些齐腰高的资料和书籍,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为了能够了解到真实的柴世荣是怎样的人,他又和同事们先后辗转北京、沈阳、延边和牡丹江,追寻着柴世荣的脚步,从他生前的战友到他的后人,再到当地专门研究抗联史的专家学者,一点一点地还原了抗联第五军的生活。拍摄的关键阶段恰逢三伏天,每个人都恨不得窝在家里享受“空调、Wi-Fi、冰镇西瓜”,但朱振华一行人却在三十多摄氏度的桑拿天里,架起机器在室外一拍就是一个月。为了追求最佳拍摄效果,他们顶着午后的烈日爬过荒山,还在山上遭遇了毒蛇。手脚并用爬坡躲避的过程中,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人摔了没事,机器保住就行。一个月后回到胶州,他报废了一双运动鞋和一条运动裤。大家看到他都说,你现在只剩下牙是白的了。2016年,《抗联英雄柴世荣》被中组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收入全国党员电教课件资源库,那一刻,朱振华的心里充满了付出后的喜悦与满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朱振华懂得,每一个充满生命的片子都是制片人员废寝忘食、孜孜以求,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到片中才得来的。

“扛旗”前行劲不松

八年的制片经历过得飞快,朱振华从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心得,对党教片拍摄制作更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如今,他早已从当年的“菜鸟”变成了“老手”,传帮带的责任也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从理论到实践,远程中心后来的新人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由于近几年科室人员流动较大,好不容易教会一个徒弟,没几个月人家就换了部门。同事们都拿这事跟他开玩笑,说他教过的徒弟从哪吒三兄弟到七个葫芦娃,马上就要凑够十八罗汉了。

虽然徒弟走了一拨又一拨,但朱振华对手中的摄像机却始终不舍,而且在培养新人的同时,他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也一刻都没放松过。随着传播载体的不断变化,碎片化信息需求日益增加,以往的党教专题片难以满足基层党员的多样化需求。朱振华在下基层时发现,现在把片子放到网站点播平台上,点击量明显下降,影响力也跟着降低。他认识到,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创新,制片工作更是如此;落后于时代潮流的电教片是对自己劳动的辜负,更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近几年新兴起的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上。又是反复观看优秀作品,又是啃书本、记笔记,他像当初刚入行时一样,再一次踏上了“求艺之路”。从拍摄的设备要求到后期制作技术,再到行业发展前景等,他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并在制片实践中大胆进行尝试,将这些“微”元素融入到党教专题片特别是人物类专题片中,使片子的情节更加紧凑、人物更加丰满,在基层党员中也更受欢迎。

在朱振华的工作笔记本上写着澳大利亚著名摄影师皮特·亚当斯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对于朱振华而言,做片子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了,早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做的是片子,更是真情。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委组织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教振华专题片
家住西安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Cole-Hopf Transformation Based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One-dimensional Burgers’Equation∗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杯”惨
A New Synthesis Method for Sum and Difference Beam Pattern with Low Side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