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死亡诗社》中的自由与梦想

2018-03-10 21:45宋美玲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自由个性梦想

宋美玲

摘要:《死亡诗社》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在这部电影作品当中,作者描述一群学生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所经历的挣扎与反抗。也正是因为这种压抑的教育体制,影片才能通过学生在基廷先生的影响下对梦想与自由的追求,表达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由和梦想的无限渴求。本文主要对《死亡诗社》中所表达的自由与梦想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死亡诗社》 自由 梦想 个性 教育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91-03

任何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都有着电影主创人员的主题表达。梦想与自由一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死亡诗社》这部影片当中,作者从学生的心理视角出发展现出在压抑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对于自由和梦想的向往。本文对该部电影作品中所表达的自由和梦想主题进行分析,对于深度了解这部电影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死亡诗社》简介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品主要讲述了一群学生在新来的教师基廷先生的带领下如何与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抗的故事。他们在基廷先生的带领下去追求文字之美,甚至组建了自己的诗歌社团来进行诗歌的创作。从《死亡诗社》作品整体的基调来看,电影的前半部分洋溢着青春、活泼有趣的一面。作品的后半部分,学生尼尔的自杀、基廷先生的被迫辞职让作品笼罩了一层感伤的阴影。正是由于这一悲一喜的基调反差让整部作品的艺术张力得到了很大层面的彰显。在《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中,作者阐述了两种不同教育体制的对抗。一种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灌输与压制;另一种是以教师基廷先生为代表的重视学生个性,主张自由、鼓励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抨击,还是鼓励学生在诗歌的海洋里面去发现文字之美、诗歌之美,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影片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死亡诗社中关于自由与梦想主题的分析

自由与梦想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一个没有自由与梦想的人,正如同困在笼子里的鸟,即使拥有翅膀,也难以飞翔。所谓的自由,不仅包含人身自由,更包含着个体思想的自由。在《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品中,无论是对文学的追求,还是对梦想的追求、爱情的追求、人生理想的追求等等,都充分地表现出自由的这个主题。

(一)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在《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品中,天空中翱翔的鸟是作品的一大意象。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意象,鸟被赋予了很多文学内涵。它象征着自由,更象征着学生对自由的向往。这群学生生活在一所传统的教会学校里面。这里充斥着教条主义,充斥着传统的教规。每个学生很难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们缺乏胆量,新来的教师基廷先生不断地引导学生去追求自由,去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在第一节课上,他就引导学生要“把握今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凡响的”。这不仅是基廷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很大层面上,也彰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正如电影台词所说: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别像老鼠逃跑似的,看看你的周围,要敢于开拓自己的天地。

(二)对个性的追求

在学校的教育体制中,压抑学生个性是作品《死亡诗社》所描写的主要教育背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很难进行自我理想的表达,也很难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统一的服装、步伐、语言抑制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发展。基廷先生通过别出心裁的教课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路径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基廷先生通过不同的走路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思考思维,让学生去进行标新立异的表达。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天赋个性。“只需走自己的路,迈开自己的步,不用去表演,不用去被别人所束缚,做真正自己。”例如,在这部电影作品中,托德·安德森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他的性格比較压抑,不大善于表达,缺乏自我,缺乏个性。在生命成长过程当中,他总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来进行相应的选择。所以,在基廷先生的课堂上,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被激发出来,他开始不断突破自我,勇敢地进行自我的表达,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当基廷先生站在讲桌上进行诗歌朗诵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站在桌子上响应教师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内心对自我追求的渴望。

在电影作品《死亡诗社》中,查理·多尔顿也在基廷先生的积极影响下,在自我的意识层面不断彰显。在第一节课上,基廷先生认为教材中的第一页理解诗歌的内容通篇都是废话,建议学生们将这一页撕掉。查理·多尔顿是第一个将撕掉的那页纸扔进了纸篓的。另外,查理·多尔顿还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名字,意味着自己新生命的开始。这些也充分地彰显出《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品中对于自我个性的追求。

(三)对爱情自由的追求

在所有的青春成长题材电影中,爱情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在电影《死亡诗社》中也对学生对爱情自由的追求进行了描写与表达。只不过,在影片中,学生对于爱情自由的追求是委婉含蓄的,也是渐进的。它是一个不断朝向人性内心的过程。例如,电影中的诺克司和克里斯之间的爱情就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他们从一见钟情到剧院牵手,虽然也经历了彼此忐忑,但是最终能勇敢地握住对方的手,这不仅是爱情的力量,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一种爱情自由的主题。在一开始,诺克斯很犹豫是否应该向自己的意中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在爱的灵感的激发下,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融入到诗歌中。基廷先生从他写给克里斯的情诗中感受到了爱的青春与真挚,对诺克斯的诗歌作品予以肯定。这为诺克斯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心中所爱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基廷认为,爱不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也是生命的主题,勇敢地表达爱、追求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在山洞中,在烛火下,这群意气风发的学生从诸多经典的诗歌作品中强烈感受到爱的神圣与伟大,这些诗歌作品使他们对于爱情自由的向往更加强烈。

(四)对生命轨迹的自由追求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轨迹,自主地选择人生的方向和轨迹应该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但是,正是这种基本的人权,在《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中成为很多人的梦魇。他们从出生,到上学,到专业的学习,到未来的工作似乎都在父母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因此,学生对于个体自由追求向往的缺乏,在一定层面上却成为悲剧的起源。电影中的尼尔就是这么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在整部电影作品中,无论是对家庭的专制教育的抗争,还是对学校专制的反抗,都充分表达出了作品对自由的向往。尼尔在话剧中找到了自己生命闪光的方向,也感受到了舞台表演所带给他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但是,对于舞台表演的追求与父亲为他规划的光明前程大相径庭。当尼尔的父亲发现自己的儿子在《仲夏夜之梦》的舞台上表演一个精灵之后,大为恼火,严厉斥责。最后,尼尔用自己的生命宣告了自己对于人生未来方向的向往。虽然,这样的结局是任何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当身着精灵服装的尼尔在下雪的夜晚终结了自己的生命的时候,那种触动人心的悸动让《死亡诗社》这部作品中所表达的对自我生命轨迹追求这个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尼尔他用自己的生命向父母的专制教育敲响了警钟。在这个悲剧的一瞬间,我们可以发现家长的专制在某种层面上让很多学生的内心受到了更大层面的煎熬。电影作品中的尼尔父母缺乏了解和倾听尼尔的心愿,无法明白他对于梦想的追求。endprint

(五)对教育自由的追求

在电影的开篇学校的开学镜头中,这所教会学校的教学特色就是高举旗帜,不同的旗帜分别代表着传统、荣誉、纪律、优秀。学校校长以此为傲,可是他从来没有倾听了解过学生们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基廷先生对学校的反抗,或者说对整个教育体制的反抗是微弱的。但是,他用自己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循序渐进地引导着学生去感受教育的快乐。

他让学生在《欢乐女生》的歌声中踢球,引导学生在讲桌上进行诗歌的表达。当校长问学生齐步走是什么情况的时候,他说“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他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达了不一样的教育观念。撕书那一节课,表面上是对过时的教材内容的废弃,本质上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同时也是他对于传统体制教育的反抗和对理想的捍卫。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学校食堂,他鼓励学生不断地追求梦想,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捍卫。在最后阶段基廷先生被迫辞职的时候,学生自发地站在桌子上去向他送别,我们可以看到理想正在战胜现实,那双沉重有力的大脚展示出新的教育思想正在扑面而来。

三、《死亡诗社》梦想与自由主题所蕴含的时代启示

《死亡诗社》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作品。作品对于自由与梦想的表达,对于今天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教育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彰显学生个性。所谓的追求自由与梦想,从很多的层面来看,其实是对学生自我表达的肯定,自我个性的肯定。在进入21世纪以后,尊重学生表达,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成长、成功提供支持应该是教育重要的落脚点。《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从某种角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那就是只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展相应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应该从学生的具体需要出发,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思想,不断在环境层面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个性的发挥提供更有营养的土壤。注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成长的差异性,不仅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关系着个体的未来,尤其是创造性素养的综合提升。因此,彰显学生个性应该是今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方向。

其次,学会捍卫梦想。每一个年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梦想,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去剥夺别人的梦想,偷走别人梦想的人是可耻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学校。《死亡诗社》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彰显了每个学生对理想和梦想的追求。如果没有梦想,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种对于梦想的捍卫,对于梦想的呵护在很大层面上成为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死亡诗社》中,学生最后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很大层面上就彰显着一种对自我梦想的追求。所以,无论在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学会捍卫自己的梦想,梦想不仅是照亮我们在人生大海航行中所必需的灯塔,更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在梦想力量的感召下,我们才會拥有更多的感动世界的力量,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收获更多的美好。

最后,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整个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自由是最宝贵的。没有了自由,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难以翱翔。所以,无论是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自由,还是对梦想追求的自由,都应该为自由保驾护航,为自由营造更好的环境和空间。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面,不断地翱翔,不断地去展示自我,年轻人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的希望。压抑学生,只会让学生在狭窄的道路上越走越窄,难以实现更大层面突破。无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在人生的选择方面,都应该积极地为自己创设更多的自由的空间。在自由的天空下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一个人只有不断搏击长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一个人只有无所畏惧地去为自己的生命打拼,才会在更加广袤的世界里拥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总之,作为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死亡诗社》中的自由与梦想成为这部作品颠扑不破的真理表达。面对自由与梦想,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去捍卫它,保卫它。只有勇敢地把握对梦想的追求,只有不断实现更大层面的自由,人性的光辉才能够得到更大层面的彰显。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品中,主人公们对文学的追求,对梦想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等主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死亡诗社》关于梦想与自由主题所蕴含的时代启示。作为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电影作品,《死亡诗社》从教育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充满压制的教育对学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充满自由、充满梦想的教育体制将会带领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前方。

参考文献:

[1]Faure.E.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M].1972.

[2]Wilson,Bryan R.The teachers role—A Sociological 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1962.

[3]Toni Morrison.Bouson J Brooks.Quiet As Its Kept:Shame,Trauma,And Race In The Novels of[J].2000.

[4]祁正宇, 穆彤.向死而生,不做生命的殉道者——评电影《死亡诗社》的文化意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6).

[5]李瑾, 杜一鸣.传统与生态化教育理念的碰撞——影片《死亡诗社》中折射的生态教育观[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个性梦想
梦想
语言表达重“个性”
梦想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