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

2018-03-11 15:45安徽钱力
名作欣赏 2018年34期
关键词:老爷子文人

安徽 | 钱力

立冬的前一天,岳父大人张仁健突然离开了我们,走得让我们猝不及防,甚至来不及让悲怆的情绪从心底涌上眼眶。好像他还像平时一样,安静微笑着参与在我们周围。

大家常常会模糊了对他年龄的概念,只一直清楚地感觉到他是一位年长者,是那种总是慈祥微笑着听你说话,微微颔首点头,宽容、谦逊、友善到骨子里的年长者。大家都习惯地称呼他“老爷子”,就连与他年龄相仿甚至年长于他的友人也乐于习惯这样称呼他。

老爷子对家庭倾注了全部的爱。20世纪50年代,从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他来到山西太原,与我岳母相识并成家,一箪一食、一碗一筷地建设着小家庭。在几十年的风雨艰辛中,他总是以特有的“文人男子汉”的方式体现和表达着他对结发妻子的爱情,从没有争吵或用强。他很多次乐呵呵地阐述着他的逻辑:“不跟她计较,好男不跟女斗”,并戏谑“她为改良下一代的品种,看中的就是我的才华,我要是和她吵了,岂不是体现不出素质,着了她的道儿”。奇妙的是,他这样一个籍贯江苏的“南蛮子”,在几十年的北方生活中,却成功“统战”了世居山西的岳母身边的所有亲朋好友。但凡有意见分歧或相左,大家几乎都是齐刷刷地站队“老爷子”一边,场面既壮观又滑稽,往往以岳母在啼笑中“被和谐”而收场。老爷子有两个女儿,取名海燕和云燕,并把这个如燕衔泥般建设起来的小家庭称之为“燕窝”,舐犊之情溢于言表。海燕和云燕继承了他的学养和聪慧,成了优秀的律师。他颇以她们为荣,戏称自己是“张家的法律之父”。住院手术后,云燕从外地赶到医院,平时谦逊的老爷子主动向病友和医生们介绍“这是小女……”大家都说那是他入院后最精神的时刻。老爷子是一个很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对待孩子更是如此。也正因为此,工作忙碌的我们常常会忽略了他无声的存在。而同时,八十高龄的他仍然在认真而笨拙地为我们付出,他从不在八小时工作时间里给我们打电话,每天晚上回到家中,都会看见客厅里他留亮的一盏灯……老爷子视小女云燕为掌上明珠,我曾问他当年为何择我为婿,他不无得意地说:“你第一次上门时,我就看出你对我满墙的书爱不释手,心想这小子不错,而且我这些书典衣钵也有传人了。”他每当向人介绍我时,总是不忘用略带南方戏剧的语调:“这是我的驸马爱婿。”殷殷之情,让我感念不已。老爷子在家庭里就是这样,从不刻意、张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我们在他所营造的乐观、祥和的氛围中,涵养着对于家庭、生活、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体会到人类传承的绵绵之力。

老爷子总是亲和、友善地对待人和事。翁婿相识二十三年,我从没有听到他攻讦、埋怨和唠叨,有时我们偏激地指谪世事,他总是说:“哎!不要这么认为……”谈完他的观点,又总是用那种微微颔首、眼含笑意的表情看着你,让你不自觉中觉得他是对的。其实,从北大毕业来到山西,和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他经历了很多坎坷,分房、提职、评职称等凡务俗事,也一样让他的人文情怀屡次碰壁,生活并没有因为老爷子的友善而格外善待他。而这些波折与沧桑,他从来没有主动提起过,我们反倒是通过他的同事、朋友和学生知道的。因为在他的友善中生活得久了,我们也觉得一切都很自然,自然地觉得他那一米八几的高大身躯虽显笨拙,但确实有着高于常人的容量。他有一个多年的习惯,吃饭时下意识地用筷子不断地拨弄碗里的菜,而只要是外出吃饭,他就会因同桌有客人而克制这个动作,有时看见他像孩子般收回伸到半途的筷子,露出顽皮羞怯笑容的样子,全桌的人都忍俊不禁。老爷子就是这样友善而细心地在意着别人的感受,而且在意得不做作、不隐忍,让大家都在自然的欢乐中体验到人情的温暖。现在,一叫“老爷子”三个字,我们仿佛就能呼吸和感受到那种温情友善的氛围。

老爷子也有坚毅刚强的一面。在那个是非混淆的动荡年代,在下放和牛棚的艰苦环境里,他却始终没有服过软、认过输,还不惧“连坐”替年轻些的同伴扛活顶过,受了不少罪,但也结下了生死之交。他曾经看见自己的学生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处罚,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自己因此受到了处理。回忆起这些,他往往没有平日的微笑,只说着:“学生没有错,我没错。”那样的语气出自他这样一位孑然的文人之口,可以想见内心是何等的苦楚和笃定。在生活中,老爷子亦有此一面。在我与云燕恋爱初期,因我过失在先,难以得到谅解,赶到太原赔礼也被拒之门外。关键时刻,还是老爷子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并亲自来到我住宿的小旅馆,把我领进家门,让我们重修于好。在后来情深恩爱的家庭生活中,老爷子时常会不无得意地说:“还是我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啊……”他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其实真正文人的骨子里,都驻留着一股侠风士道。

老爷子对事业很热爱。他说,文脉是中华的根脉。他给自己铆定了中国文人的风骨和使命,总是在惦记和实践着,想把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更直接、更有效地传递给大众。家人都知道,《名作欣赏》是他的第三个孩子,他对这个幺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让他赢得了许多读者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即使是在多媒体兴起,碎片化、快餐式阅读充斥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着阳春白雪的文学定位,不仅没有不合时宜,反而显现出笃定的珍贵。老爷子的口袋里常会有一些纸片,上面没有规则地写着字迹,他说年纪大了,半夜常会醒来,有了些灵感,怕后来会忘记,赶忙记在纸上,隔些天再做整理。每年春节,他都会早早地为家里构思好春联的内容,新春家里贴的春联总是独而不同的,后生们贴起来心里会有种喜庆之外的自豪感。逢着亲朋好友生日、乔迁,或添口起名,老爷子都会欣然创作,用文字来传递吉祥和祝福。老爷子出生的南通是匠人之乡,他从内心把自己定格为一个十分虔诚的文学匠人,以文字之巧来装点生活,以文学之美来善待他人,以人文之仁来面对人生。

老爷子的溘然离逝,对于我和家人是巨大的创痛。我们会以他润物无声中教会我们的态度,来面对他的离逝。“老爷子”这声称呼,连同他戴着鸭舌帽,风度得体的衣着,慈祥的音容,颔首的微笑,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温暖地在一起……

谨以此文,深切悼念我敬爱的岳父大人!

2018年11月11日深夜于合肥

猜你喜欢
老爷子文人
黄老爷子治家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邱雁芳 石间文人气
文人吃蛙
折纸圣诞老人
解梦
暮鼓
中国当代八大文人书画名家艺术风格论
邵洵美:文人中的性情中人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