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讲技巧

2018-03-11 03:36临城县东菅等中心小学郝献花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桑桑草房子小康

○临城县东菅等中心小学 郝献花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作品,就仿佛聆听谆谆教诲,阅读后的讨论就如同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对话,会帮助学生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以《草房子》为例,谈谈如何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讨论。

1.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书中的主要人物桑桑、杜小康、秦大奶奶、秃鹤、细马等前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先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充分阅读这本书,学生感兴趣的是情节,而缺乏更多的思考。教学时我着重引领他们分析人物,品味语言。比如描写杜小康家境殷实:从小他就有一年四季的衣服,别人也就有一两件,后来他又有了油麻地唯一的一辆单车。但杜小康在经历辍学、养鸭失败等生活磨砺后,长成了小小男子汉:杜小康挎着一只大柳篮,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下,在学校门口卖起了零食和小玩具……前后对比,一个坚强的少年跃然纸上。

2.小组示范,研读探究。

为了更好地体会人物,教学时我重点安排讨论环节。阅读后的讨论能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想法,同时也接受其他同学的信息,发挥自身潜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分组围绕“变化”一词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填写读书单,然后展开讨论。下面以研究桑桑一组的学生为例,示范“小组讨论和汇总”的方法。先把这组学生请到前面,引导学生讨论时先选出组长和记录员,再选出一名学生的读书单作为讨论模板。

比如,桑桑前后变化对照表如下:

前——1.想法:异想天开(他把家中的碗柜改为大鸽笼,把蚊帐改成一张渔网);2.对人的态度:爱捉弄人(把秃鹤的帽子摘下来挂在高高的旗杆上,害秃鹤被人嘲笑);3.卫生:整天脏兮兮的;4.性格:顽皮淘气;5.心理:妒忌杜小康学习好;6.行为:爱打架;7.精神面貌:充满朝气;8.身体状况:健康,活蹦乱跳。

后——1.想法:理智(在温幼菊老师的歌声里喝奇苦的药);2.对人的态度:文静(纸月用眼神提醒他);3.卫生:爱整洁(自己提出做一件新褂子);4.性格:懂事坚强;5.心理:富有同情(把自己的鸽子卖了帮助杜小康);6.行为:关心别人;7.精神面貌:精神不振;8.身体状况:很虚弱(清瘦得出奇,几乎走不动路)。

在示范的过程中,我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补充。比如1、2、4条合并为一条,桑桑以前顽皮、幼稚,后来懂事、坚强、重感情。讨论中让学生感知良好的讨论要善于倾听,要轮流发言,发言时音量要适当控制。

3.交流展示,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

为了让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我还设计了分享环节。分享环节中很多学生真心地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件件事情:帮妈妈看护小弟弟感受到被需要,学游泳的过程学会坚强面对困难,由于骄傲成绩下滑的心理感受……都是学生的真心话,这会让他们领会到读书跟生活是有联系的,甚至是可以指导生活的。

课堂讨论前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问题要有争辩性,学生通过争论、探讨,交流了思想,融洽了感情,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兼容并接纳他人的胸怀和习惯。课堂上教师由衷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你会发现,这样的课堂非常真诚,富有探索性,非常美妙。

猜你喜欢
桑桑草房子小康
我家的小康
草房子(十)桑桑(下)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草房子》第三章 白雀(七)
暴风雨前夕
爱着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