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拒绝陌生人的微笑

2018-03-12 05:08□刘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电梯门垃圾袋小孩子

□刘 瑜

每次回国,最大的文化震撼,就是中国人顽强地拒绝对陌生人微笑。

我曾经习惯性地对大街上目光交接的人微笑一下,但很快遭到内心深处那个“中国人”的鄙夷:有病啊你?这里是中国,别那么矫情好不好?在迅速克服了这个毛病之后,看到陌生的小孩子,还是忍不住微笑:他们是孩子啊,没准他们还不知道对陌生人微笑有损民族文化尊严呢?但是街上的小孩子们都非常有“国格”,一个一个严厉拒绝了我的微笑。

好吧,入乡随俗,不向陌生人滥施微笑。但是邻居呢?根据“一回生、二回熟”原理,邻居是那个必然要跟你从陌生人演变成熟人的人,所以微笑作为一个迟早会发生的事件,应该说顺理成章。既邻之,则安之,小笑不如大笑,晚笑不如早笑。

这个暑假,我大部分时间住在一个住户密度较小的小区。作为一个喜爱热闹、热衷串门、怀念祖国的“人情味”的“游子”,我刚住进来,就开始热切地盼望认识邻居。半个月后,我终于得以认识第一个邻居。我们认识的过程是这样的:我刚打开单元的大门,一位中年男子正拎着垃圾袋走出电梯。我准备好了一个热情洋溢的微笑,准备向他撒去。结果他一低头,躲开了我的目光,我只好收回那个微笑。见他手里拿着垃圾袋,我假洋鬼子的劣根性又发作了——在门口为他把住铁门,等了他三秒钟,让他通过再松开门。该中年男子显然非常错愕,狐疑地看了一眼我,嘀咕了一声“谢谢”,仍然面无表情。

我和第二位邻居的碰面则是这样的:我在一楼等电梯,电梯门开了,他们(一对夫妇)出来,我进去。因为近到几乎脸贴着脸,我抱着“看你们往哪里逃”的心态对他们张开一个大大的笑脸,结果二位好像我是隐形人一样从我身边飘了过去。

今天则格外值得纪念——因为今天我终于碰上我对门的邻居啦!我在家门口,看见一位中年男大包小包的从电梯里出来,我想无论如何这位不可能也完全对我熟视无睹吧,便欢天喜地地盯着他,就等他看我一眼,然后送上一个“远亲不如近邻”里那个“近邻”的笑容,结果人家眼皮都不抬一下,从我身边半尺处擦肩而过。

我很想知道这种顽强地拒绝微笑的“传统”是从哪朝哪代开始的。在谈及“传统文明”的断裂时,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指向文革。但是在鲁迅笔下,那个远在文革之前的年代里,围观屠杀的人群就有那样的神情,“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

猜你喜欢
电梯门垃圾袋小孩子
垃圾袋里有证据
医院的电梯门为什么大多单侧开
广东垃圾分类与“白色污染”增加的调查研究
吸管妙妙妙
电梯惊魂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浅谈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
极简垃圾桶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