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称谓的N1+N2式定中粘合结构的语义模式

2018-03-12 19:12刘丹丹
现代语文 2018年1期

刘丹丹

摘 要:作为称谓的N1+N2式定中粘合结构非常普遍,且构词能力最强、能产性最高。本文以“N+汤”类语法结构为例,虽然形式都表现为N1+N2,但是结构内部却存在着语义差异性。对这一结构语义模式的分析,不仅会使我们对该语法结构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还有助于对外汉语中留学生对此类结构的语义理解。

关键词:N1+N2式定中粘合结构 语义模式

现代汉语中作为称谓的N1+N2式定中粘合结构非常普遍,且构词能力强、能产性高。虽然形式都表现为N1+N2,但是结构内部却存在着语义差异性。对外汉语教学中,在学习了“鸡蛋汤”“饺子汤”等结构之后,有的留学生就会感到困惑和不解:为什么“鸡蛋汤”里有鸡蛋,“饺子汤”里却没有饺子?要解释留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们必须看到虽然两者的语法形式都为“N+汤”,但是所表达的语义却不相同,需要按照不同的语义模式加以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偏差或误解。

语义模式是在语义层面分析语言的信息,进而总结出某种特点以及规律。笔者发现在“N+汤”这一语法结构中同样存在着外形相似但语义不同的情况。由于“N+粥”“N+泥”“N+羹”“N+汁”和“N+汤”有着共同的义项,都有[+可食用性]的语义特征,所以本文在加以分析“N+汤”语义模式的基础上将类推至其他几个语法结构。对这一结构语义模式的分析,不仅会使我们对该语法结构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还有助于留学生对此类结构的语义理解。

一、“N+汤”的语义模式

在研究“N+汤”的语义模式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汤”的义项。因为“汤”的不同含义决定了与它结合的名词的语义类型和语义内容。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释义,“汤”的义项如下:

①开水;

②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米汤、鸡汤;

③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如菠菜汤、豆腐汤;

④汤药,煎汤服用。

也可概括为三种:热水、凉水、浆状水。(为表述方便清晰,以上4种义项在下文中分别用汤1、汤2、汤3、汤4表示。)

由于“汤”有不同的义项,笔者通过检索语料库发现,“N+汤”这一结构语义的不同是由N1的类别和“汤”的义项共同决定的,“汤”的不同含义决定了修饰它的名词以及在“N+汤”结构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因此,笔者把“N+汤”这一语法结构根据所表达语义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食材+汤3:如鸡蛋汤、南瓜汤、黄瓜皮蛋汤、鸭血粉丝汤、花生汤、木耳汤、莲子汤、豌豆汤、红薯汤、冬瓜汤、羊肉汤、牛肉汤等。这类“N+汤”是指食材与汤的融合,食材和汤组成一种新的食物。分析语料可知,“食材+汤3”类根据语义不同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类别:

(1)主料+汤3:红豆汤、绿豆汤、海带汤等。

(2)辅料+主料+汤3:鸭血粉丝汤、莲藕排骨汤、花生猪脚汤、黄豆猪脚汤等。在(2)小类中,“粉丝汤”“排骨汤”“猪脚汤”作为汤类的主料都有其他辅料与之相配,进而可以表现为更多组合,比如“海带排骨汤”“玉米排骨汤”“土豆排骨汤”等等。在这个结构中,N1的顺序是固定的,主要是因为主料一定要靠近“汤”,从而形成和(1)一样的小类名,再与其他辅料搭配,这样的顺序也说明在N1内部有主次之别,所以其顺序不能随意更换。

(3)国别(地名)+主料+汤3:俄罗斯红菜汤、意大利茨菜汤、韩国泡菜汤、单县羊肉汤、淮阳牛肉汤。在这个类别中,首先是主料与汤的组合形成一个小类别,其次再加上国别如“俄罗斯”“意大利”、地名如“单县”“淮阳”表示其产地,也可表示该地的此类食物最有特色。

(4)姓氏+主料+汤3:陈氏牛肉汤、李大姐大骨汤,这样的命名多代表招牌菜或者用于店名。

(5)国别(地名)+姓氏+主料+汤3:单县李家羊肉汤,该类别多因某招牌菜在某地比较有名而得名。

在“食材+汤3”类的结构中还存在着一个多重定語顺序排列的问题,N内部的优先序列如下:国籍/地名/姓氏<辅料<主料。

2.食材+汤2:如饺子汤、面条汤,是指煮过饺子、面条之后剩下的汤,但是汤里却没有饺子或者面条。会出现这样的结构,主要取决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比如,“饺子汤”,我们吃饺子时,还会喝煮过饺子的汤,所以将现实生活反映在语言中就产生了这个词组。

3.佐料+汤3:如韩国大酱汤、味增汤、豆豉汤,是指用主要佐料来命名的汤。这个类别中,除了突出佐料之外,该汤类中还有其他食材。由此,将该结构细分为以下几个小类。

(1)佐料+汤3:大酱汤、奶油汤。佐料与“汤3”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别。

(2)主料+佐料+汤3:嫩豆腐大酱汤、海鲜大酱汤、鱼片大酱汤、纳豆大酱汤。有时会出现比较典型的有标记的食材,如“嫩豆腐“等,但这类食材应放在佐料之前。

(3)国别+主料+佐料+汤3:韩国海鲜大酱汤。一类汤加上国别,表示原产地或者最为有名的食品。

在“佐料+汤3”结构中,因为佐料作为有标记的成分标记了汤的属性,具有显著特征,所以与汤关系最密切,应该放在离“汤”最近的位置,而其他比较典型的食材和国别在排序上都只能相应的排在后面,遵循“国别(地名)<典型食材<佐料”的原则。

4.容器+汤3:如瓦罐汤。瓦罐并非食材,而是指用瓦罐作为容器熬制的汤。其内部还包括两个小的类别。

(1)地名+容器+汤3:江西瓦罐汤,该结构表示的就是瓦罐汤的原产地。

(2)容器+食材+汤3:如石锅豆腐汤、瓦罐排骨汤。与其他类别排序不同的是,这个类别没有按照A+原有小类(容器+汤3)的排序原则,而是把作为主料的“A”放在“容器”和“汤”之间。

不难发现,当A表示地名时,组成的新结构需要按照优先顺序,成为“地名+容器+汤3”类,表示汤类的原产地;而当A表示食材时,需要将食材放在离“汤”最近的位置,这也取决于汤3的义项,食材和“汤”可以进行直接的融合,而容器作为一种器皿却不能与汤直接融合在一起,“汤”的义项决定了距离它最近位置应该是食材,所以就出现了“容器+食材+汤3”的组合形式,表示用容器煲由某种食材制作而成的汤类。endprint

5.药材+汤4:如白头翁汤、茯苓甘草汤、芍药汤、大气汤、八珍汤、白虎汤、大青龙汤、二陈汤、六味地黄汤、复方大气汤、当归汤、枸杞地黄汤、葛根汤、麻黄汤、竹叶石膏汤、黄连阿胶汤等。这里所列举的N都是药材,是用药材熬制成的汤。

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料库中,“茯苓甘草汤”有20条语料,但是却没有“甘草茯苓汤”。这现象还需要从中药“茯苓甘草汤”的药材比例来进行解释。该汤剂的药材比例中“茯苓”是明显多于“甘草”的,而“茯苓甘草汤”又称为“茯苓汤”。可见,“茯苓”才是该汤药的重点;就市场价值而言,一般情况下“茯苓”的价格高于“甘草”的价格,将主要的药材放在名称最前面,不仅可以说明该药的主要功能,还能引人注目。当然,在药材中,N内部的顺序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位置相对来说比较自由①。

笔者通过对BCC语料库中“N+汤”的统计总结出以上几类N与“汤”的组合形式,相同的语法结构因语义内容不同而表示了不同的结构语义,每个小类也各有特点。在该结构中,就“汤”的义项来看,“汤3”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其次是“汤4、汤2”。“汤1”表示开水,大多出现在古代汉语以及一些成语中,如“扬汤止沸、赴汤蹈火”等,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较少。 每一类在命名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按照“国籍(地名)姓氏<次要食材<主要食材”的顺序命名,当然也有比较特殊的,像“容器+汤3”类、“药材+汤4”中的“茯苓甘草”等。

二、“N+粥”的语义模式

在研究“N+粥”的语义模式之前,先明确“粥”的含义,由此来确定相同结构的不同意义。“粥”本义是用火和水把米粒体积增加到最大时候的米饭,现代汉语中概括为两种含义:

①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或者一种用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

②用来比喻像粥的东西。

所以“粥”字的特点在于稠糊。根据“粥”的本义以及该字与其他名词组合所出现的新义,将“N+粥”这一语义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食材+粥1:南瓜粥、银杏粥、麦片粥、茯苓粥、银耳粥、荷叶粥、香蕉粥、何首乌冰糖粥、小米雪梨粥、奶粥、白米粥、绿豆粥、核桃粥、糯米粥、桂圆粥、青菜粥、皮蛋粥、生菜粥、高粱米粥、芹菜粥、红枣粥、粳米粥、红豆粥、玉米面粥、豆粥、茅根粥(东莞早点)、糯米红枣百合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泥虫粥(粤菜,泥虫是海洋生物)、瑶柱粥(瑶柱即干贝)、鲍鱼粥、虾粥、米粉粥等。以上所举例子是指诸如“南瓜、红豆、鲍鱼”等N与粥熬制在一起所煮成的食物,粘稠度也比较高,这里N多为固体。但是在这类结构中,根据其语义还可以划分成一些小类。

(1)五谷+粥1:大米粥、小米粥、糯米粥、玉米粥、高粱米粥。粥中一般都有米,这个结构所表达的意义与“粥”的本义一致,也体现了该结构的周遍性,无论在生活中是否用此类谷物煮粥,但是原则上都可以存在这种粥。

(2)辅料+粥1:银杏粥、南瓜粥、核桃粥、梅花粥、菊花粥、鹧鸪粥、碱粥、冰粥、油盐姜粥等。是指在米中加了辅料而煮成的粥,也就是谷物在粥里没有单独表示出来,是粥中的无标记成分,所以在命名时只说辅料即可。

(3)食材+缩略词+粥1:银耳莲子八宝粥、玉米五谷粥。这类结构中为了形式简洁、记忆方便,所以出现了缩略词,而缩略词是由之前的一种或两种食材缩略形成的,因此在顺序上就是“食材<缩略词”,并不存在“八宝银耳莲子粥”的情况,因为如果把缩略词放在结构最前面,就表示它有概括作用,在命名时无需再将具体食材罗列出来。该结构中还存在以下情况。

①缩略词+粥1:八宝粥。该结构包含在“食材+缩略词+粥1”中。

②品牌名称+食材+缩略词+粥1:银鹭桂圆莲子八宝粥。在“食材+缩略词+粥1”之前加上品牌作为标记以区别于其他品牌同类型的粥。

(1)辅料+主料+粥2:冰糖燕窝粥。“食材+粥”类一般都以谷物为主,再加上辅料,但是“燕窝”应该无米,这里称其为“粥”,是取其“粘稠”义,这与其他“粥”类是不同的。

在“食材+粥”类语法结构中,一些名称内部还存在着顺序问题,以“皮蛋瘦肉粥”为例。检索语料库发现,“皮蛋瘦肉粥”有800多条相关语料,而“瘦肉皮蛋粥”仅有4条;仅检索“瘦肉粥”就有990多条语料,“皮蛋粥”有300多条。笔者通过观察语料还发现,“花生瘦肉粥、青菜瘦肉粥、山药瘦肉粥”等组合很常见,但是“食材+皮蛋粥”的情况却很少。由此可见,“食材+瘦肉粥”的能产性很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也相当广,大众的接受程度高,所以一般称之为“皮蛋瘦肉粥”,而非“瘦肉皮蛋粥”。当然,很多情况下,“食材+粥”类中的多种食材内部顺序是可以调换的,如“红枣玉米粥”“玉米红枣粥”“山药红薯粥”“红薯山药粥”等就无所谓食材内部的排序问题了,这类联合关系的组合形式,在第二章N1的内部结构关系时已有详细论述。

根据对“食材+粥”的分析,笔者发现,比如“谷物/蔬菜/海鲜/干果+粥”都可以直接命名为“某某粥”。可见,该结构具有很强的能产性与延伸性以及平行周遍性。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知这是由“粥”的本意决定的,因为其原型比较简单,就是指大米或者其他类的谷物,所以只需区别不同的辅料而已。

2.食材+功效+粥1:五谷营养粥。N“五谷”是简缩形式,“营养”是比较抽象的功能类名词,组合在一起表示用五谷熬制的很有营养的粥。该结构中N内部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其顺序是按照某物具有某种功效来排列的,所以不能称之为“营养五谷粥”。

3.器皿+粥1:砂锅粥。细分这类结构中也包含几个小的类别。

(1)辅料+器皿+粥1:海鲜砂锅粥,这种命名方式与“器皿+食材+汤”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并没有将食材放在“器皿”和“粥”之间。出现这样的组合顺序要从“粥”的本意说起,因为在该汤类中以谷物为原料的“粥”才是主要食材,而“海鲜”只是作为辅料放在结构最前面起到特殊標记的作用。endprint

(2)地名+器皿+粥1:潮汕砂锅粥。在“器皿+粥”之前加上地名,说明该汤类的原产地并为大众所知。

所以在此类结构中,其内部也存在着一个顺序问题,由于“粥”本身就是主料,其他食材只能作为辅料进入该结构,按照优先序列为“地名<辅料<器皿”。

4.方式+粥1:自来水粥、井水粥。是在煮粥时使用的一种方式,指用自来水或者井水熬制而成的粥,是“粥”成型的基础。

5.节日+粥1:腊八粥。中国传统文化中,腊八这一天要喝粥,故称为“腊八粥”。在这一语法结构中,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食物,这里的“粥”已经承担了所有的意义,“腊八”是作为一个日期,起到特殊标记的作用。

6.转义类:电话粥。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结构,在这里“电话粥”是“煲电话粥”的简略形式,并非用电话熬制的粥,本来“煲电话粥”源自广东话“煲粥”。“煲”字在广东话里是指在烹饪时的“长时间的煮”,所以长时间的打电话,就被说成了“煲电话粥”。

7.施事+粥1:仙人粥、罗汉粥、工农粥。从结构和字面意思上来看,“仙人、罗汉、工农”都是表示施事者,但实际上这类名称已有其固有的意义,如“罗汉粥”实则佛教僧尼的食物,后来流传至民间,也赋予了其保平安、健康长寿的寓意。

分析“N+粥”的语义模式可知,在语法结构中,“粥”常常表示本义,作为主要食材,少数情况下表示黏稠状。由于“粥”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不同类别中,N内部的顺序排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非是自由排列的。相同的语法结构在表达意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一点在“N+粥”这一结构中也能够体现出来。

三、“N+泥”的语义模式

“N+泥”和前几种相似的语法结构对比来看,“泥”有两种释义:

①含水的半固体状的土;

②指像泥的东西,黏稠度很高。

在该结构中取第二种释义,即像泥的东西。综合“泥”的本义和该结构的引申义来看,“N+泥”的主要语义模式有以下类别。

1.食材+泥:土豆泥、榴莲泥、芒果泥等。通过观察语料库发现,该类型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类。

(1)水果+泥:香蕉泥、苹果泥。由于“泥”的黏稠度很高,所以没有含水量非常高的“椰子泥”等的称呼,“泥”之前多是果肉较多的水果,而非汁水较多的水果类。

(2)蔬菜+泥:芦笋泥、南瓜泥、绿豆泥、青菜泥、菠菜泥、黄瓜泥、红豆泥、红萝卜泥、番茄泥。N与“泥”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食物,表示用某种蔬菜做成的泥状食物。

2.调味类+泥:蒜葱泥、生姜泥。这类调味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食用范围很广,所以单独列出。

由于“N+泥”相对于其他的结构来说,除了“土豆泥、蒜泥”等,其他类型出现的频率并不算高,所以“N”内部的顺序问题也不具有典型性,本章节不再赘述。因其制作过程中不需要“砂锅”等器皿,所以该结构中没有出现器皿类。但是当该结构中包含地名、品牌名称时,同样需要按照“地名<品牌名称<食材”的顺序排列。

四、“N+汁”的语义模式

与“N+汤”“N+粥”类似的结构还有“N+汁”。“汁”表示的含义不像“粥”一般的黏稠,从“汁”字的构成来看,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十”是声旁,所以“汁”是指混有某种物质的水,重点在于水多而黏稠度很低。根据“汁”的本义以及在“N+汁”中的引申义,该语义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食材+汁:椰子汁、芒果汁、树莓汁、香蕉汁、槟郎汁、青梅汁等。以上所给出例子中的“N”多指水果,水果与汁组合在一起,指用某水果榨成的果汁,可以直接饮用。通过观察语料库,可将该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1)水果+汁:柠檬汁、雪梨汁、石榴汁、西瓜汁、草莓汁、葡萄汁、甘蔗汁、桃汁、苹果汁、橘汁、菠萝汁、葡萄柚汁等。

(2)品牌名称+水果+汁:椰树牌椰汁、汇源牌水蜜桃汁。在该结构中,N内部的顺序不能改变,由于“汁”表示某种物质混成的水,所以水果一定要在离“汁”最近的地方,品牌名称起到标识作用,放在最前面,以方便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产品。

(3)地名+品牌名称+水果+汁:福建“旺达”牌猕猴桃汁、海南“椰树”牌椰汁。在某品牌之前加上地名,表示其原产地,也说明与其他产品的不同。

在该语法结构中,“N”内部也存在几个名词组合的现象,如“猕猴桃苹果汁、橘子柠檬汁”。由于“汁”是表示由混合的物质形成的水,所以无需严格区分其内部的顺序问题,“苹果猕猴桃汁、柠檬橘子汁”也是正确的说法。

(4)蔬菜+汁:土豆汁、荞麦汁、甜菜汁、青椒汁、生姜汁、洋葱汁、堇菜汁、蛋汁、竹荪汁、鲜菜汁、芦笋汁、糖汁、蜜汁、糯米汁等。这里把“蔬菜+汁”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由这些蔬菜榨成的汁是不能直接饮用的,而是在烹饪时加入的调味品。除此之外,其排序问题以及多名词组合问题与“水果+汁”大体相同,内部同样存在着“地名<品牌名稱<蔬菜”的顺序原则,如“农夫果园胡萝卜汁、西吉芹菜汁”。由于蔬菜汁不直接作为商品销售,所以拥有品牌的情况也较水果汁少。

2.调料+汁:蒜汁、酱汁、黑胡椒汁、色拉汁、腐乳汁、姜醋汁、咖喱汁、鼋汁(乌龟)、茴香汁、耗汁、千岛汁、白菌汁。这类液汁使用方法比较特别,大多是用来蘸或者淋在食物上,而不需要和食物一起烹饪,“N”多是辅料类的食材。

3.调料+蔬菜+汁:咖喱土豆汁。当调料和蔬菜同时出现的时候,由该结构的语义得知是某种味道的蔬菜汁,其顺序是“调料<蔬菜”。如果加上品牌和地名的话,也要遵循“地名<品牌<调料<蔬菜”的原则。

4.药材+汁:大黄汁、苦楝汁。在该结构中,N都是表示药材的,比如“大黄汁、苦楝汁”是用大黄、苦楝熬制成的汁液。

5.比喻类:翡翠汁(清澈湖水)、玻璃汁(瀑布)、琼浆玉汁。该组结构中的“N”都是带有比喻性质的,并非真正的翡翠、玻璃,而是与其相似的其他类事物。endprint

以上是对“N+汁”语义模式进行的分析,“汁”多以水果、蔬菜命名为主,兼顾少量食用方法,特别是以肉为名的食料,如“咸鱼汁、鼋汁”,这种搭配也是由“汁”本身的水分较多的含义所决定的。汁的形成工序比较特殊,有时需要用特定的方式将固体类食材榨成或挤成汁,所以不存在像汤类、粥类的“器皿+汁”结构。又因除了鲜榨果汁以外,其成品比较多,并且汤、粥类更倾向于即食性,所以“N+汁”的固定品牌名称较“汤”类、“粥”类多一些。由于“汁”的特殊性,“N+汁”这一语法结构内部名词的排列也需遵循的一定的顺序原则。

五、“N+羹”的语义模式

“羹”是汉族的传统食物,是五味调和的浓汤。作为一种黏稠浓汤,“羹”的主要特点是在蒸煮过程中大量勾芡。笔者通过检索BCC语料库发现,“N+羹”较前几类相比较少,笔者挑选出比较常见并且有代表性的例子,由此将该结构的语义模式分为以下三类。

1.食材+羹:绿豆羹、年糕羹、水果羹、米粉羹、藕羹、荷花羹、什锦羹、燕麦羹、蚵羹、鱿鱼羹、鱼翅羹等。这类“N+羹”是指食材与羹融合在一起,从而食材和羹共同組成一种新食物。

(1)主料+羹:花生羹、菜羹、莲子羹、山芋羹、桂花羹、葛根羹、豆腐羹、雪莲羹。

(2)辅料+主料+羹:蜂蜜燕麦羹、牛奶燕麦羹等。这个结构中需要按照辅料、主料的顺序来排列,因为“羹”是一种黏稠的汤,决定了最先与之融合的食材是主料,应该也具有[+粘稠]的语义特征,其次才是[-粘稠]的辅料食材。

(3)地名+食材+羹:西湖牛肉羹。是杭帮菜的一种,所以用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西湖”作标记,以使其独特之处。

该类结构中,其内部顺序为“地名<辅料<主料”,这样的排序与前面几种大体相似,都是将地名放在最前面,依据食材的主次之分分别排序。当然,一些结构内部并不存在是否粘稠这一需要区分的语义特征,再加上“羹”本为粘稠浓汤的意思,所以部分羹类内部的顺序是可以调换的,如“雪耳莲子羹”,也可说成“莲子雪耳羹”。

2.缩略词+羹:三鲜羹、七菜羹。该组结构的N是由数词加名词组合而成的。这在粥类中也出现过,如“八宝粥”。数词加名词的简缩形式是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内容,清晰明了、言简意赅。

“N+羹”在语料库中仅有500多条语料,可见其使用范围并不是很广泛,但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例子以及“羹”的意义,“N+羹”在组合顺序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笔者注意到,在语料库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并未出现“石锅羹”“砂锅羹”器皿类的结构,这应该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而且汤类、粥类自古以来便被广泛运用,也削弱了人们对“N+羹”的使用。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笔者通过对“N+汤”“N+粥”“N+泥”“N+汁”“N+羹”这几类结构的语义模式分析发现,这几种结构中都存在共同的语义模式,如表1所示:

这几种语法结构除了上表中所给出的共有的语义模式之外,各类结构也都有自己的规则,如“器皿+食材+汤”“食材/地名+器皿+粥”等。笔者还发现五谷类的词语经常和“汤类、粥类”搭配,与“汁类”的搭配最少,而水果类词语通常和“汁类”搭配,却不常与“汤类、粥类”搭配。究其原因,这类组合的出现主要是由“汤、粥、汁”的本义决定的,汤类倾向于与其他食物融合在一起,而粥类本义包含米,“汁”水分较多,在搭配上也更倾向于水分较多的水果,而非五谷类、肉类。

归纳出这几种相似结构的语义模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并着力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对这几种语义模式的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将发挥实际作用。本章的研究是建立在BCC语料库基础上的,语料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中,所以本文所归纳的几种语义模式难免有不周全之处。

注释:

①注:除了上述常见的几种“N+汤”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用法,本文不再过多陈述。比如具有时令性的酸梅汤;以喻体形式出现的翡翠白玉汤、部队汤;非本意类的组合,如爱心汤等。

参考文献:

[1]陈一.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与方法探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陈平.汉语双项名词句与话题—陈述结构[J].中国语文,2004,(6).

[3]陈建军.多项定语结构中名词性定语的次序问题[J].语文学刊,2006,(2)。

[4]陈玮、马庆株.语义语法研究成果及方法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6,(4).

[5]方芳,许迎春.基于语义模式的汉语近似结构研究与教学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12,(4).

[6]李葆嘉.语义学理论和元语言系统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

[7]李晗蕾.“名+名”式菜名的命名模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8]李鹏星.浅谈汉语语义语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

[9]刘贤俊.试述现代汉语的组合式命名[J].世界汉语教学,2011.

[10]刘正光,刘润清.N+N 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发生机制[J].外国语,2004,(1).

[11]鲁小娟.汉语构词法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论坛,2008,(4).

[1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

[13]马庆株.结合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0,(2).

[14]任明.浅谈“语义语法”[J].科技向导,2013,(29).

[15]邵敬敏.形式和意义四论,语法研究和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7]邵敬敏.语义语法说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endprint

[18]邵敬敏,吴立红.论从意义到形式的语法研究新思路[J].南京师范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9]史金生.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20]吴海燕.中国菜肴名称的词汇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7).

[21]吴为善,邱薇.粘合定中结构“N双+N双”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J].世界汉语教学,2010,(24).

[22]王铁套,王国营,陈越,黄惠新.基于语义模式与词汇情感倾向的舆情态势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1).

[23]王云路.试论复音词的结构关系与成词理据[J].古代汉语研究,2013,(4).

[24]杨开玥.中国菜名命名的词汇学浅析[J].商业文化,2011,(2).

[25]应学凤.现代汉语定中粘合结构研究综论[J].励耘语言学刊,2014.

[26]占勇.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06,(9).

[27]张科.汉语构词法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9,(10).

[28]赵春利.关于语义语法的逻辑界定[J].外国语,2014,(2).

[29]赵红.偏正复合词构词法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0]周贝.中国菜名的认知研究及其命名启示[J].文学教育,2011,(4).

[31]周日安.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2]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

[33]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J].中国语文,1980,(2).

[3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Abstract:A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ype of N1+N2 bonding structure is the structure of prejudiced relations,but also in modern Chinese word formation ability is the strongest,production of the highest class.This paper takes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N+soup”as an example,although the form is N1+N2,but there are semantic differences within the structure.The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model of this structure will not only give us a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semantic understanding of such structures in foreign Chines.

Keywords:Set in the bonding structure of N1+N2;Grammatical composi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