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

2018-03-12 19:13封心宇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制图装饰模块

封心宇

摘 要:本文主要以高职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的项目化课程建设为例,从融合创新、深化应用的课程教学信息化角度,探究该课程项目化改革和信息化教学有效融合相互促进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同类相关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项目化;信息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4-0028-04

一、引言

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特点,课程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装饰制图的标准和规范,又注重培养学生应用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正确规范地进行建筑装饰工程图的绘制表达能力,进而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以我院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为例,结合当前高职信息化教学的背景,探究如何结合项目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为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课程问题分析

传统的循序渐进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注重基础学习、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全面化,然而针对目前高职教育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和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情来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觉得枯燥,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一些不清楚如何应用实践的知识技能,职业目标不够突出,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传统课程教学观念是首先关注课程知识内容的系统学习,然后再去举一反三运用到实践中去,而项目化教学是首先关注课程能解决什么职业目标和工作任务,然后思考完成职业目标和工作任务中会运用何种知识技能。

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和技术手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把由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根据岗位需求体现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理念,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化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机制。

三、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课程的改革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线索,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紧抓两条线:一条线是传统知识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整合重构;另一条线是教学信息化的有机串联融合。(如图1)课程改革就是要用项目化与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给课程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效果。

1.项目化整合重构

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可以简洁的总结为:建筑装饰工程图纸的正确识读和规范绘制。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对装饰制图的理论知识模块和AutoCAD计算机辅助绘图技能模块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在传统专业课程设置中,很多情况下是把这两个模块设置为两门专业基础课(建筑装饰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程)分别进行教学培养的,如何无缝有机的整合这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该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而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恰恰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课程项目化整合重构的总体思路为:首先根据职岗需求和课程目标分析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打破专业基础课程中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再依据工作过程制定课程标准,按照工作任务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将装饰制图国家标准、绘制及识读方法以及AutoCAD计算机绘图技能,通过项目任务案例教学设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用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考核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及绘图的实践能力。(如图2)

课程项目化的具体设计应该从整体到细节全盘考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项目模块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框架体系的组织重构

项目模块设置的依据是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完成职业岗位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并为学生以后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统课程教学框架体系是建立在具体学科专业本身下的固有体系,例如AutoCAD繪图教学模式很多都是先从一个个基本工具的使用再逐渐过渡到具体实践图形的绘制讲授。这种传统模式对知识技能的系统化详细化学习有其优势,但对具体的实践应用目标不够清晰明确。而项目化重构就是打破传统模式,从实际的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以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制定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用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设置课程项目模块。打破传统重构模块,关键是要在仔细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并归纳出具体的知识技能点;并通过对职业岗位需求的详细调研,归纳总结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标准重新分配课程知识技能点,形成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模块体系。

项目模块就是对职业需要和工作任务的模拟或再现,课程通过具体项目模块的组织重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而且更加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这也切实符合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任务案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案例内容的选取整合

项目模块的构建需要若干目标明确的具体案例贯穿其中,项目案例教学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让学生首先明确任务目标,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并掌握完成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这也体现了项目化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

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构建了以建筑装饰工程图的绘制为载体的真实职业活动情景,教学按照职业的工作过程任务展开,课程强调建筑装饰制图的主体性和AutoCAD软件的工具性,体现了建筑装饰制图的方法和步骤与AutoCAD命令的融合性。任务案例教学就是要把平淡的制图理论知识融贯于具体的实践案例操作中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制图标准和规范,促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质,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时,课程案例设计还应注意知识技能的取舍,根据绘图规律和任务需要选择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避虚就实”,直指目标。endprint

项目任务案例设计的依据和标准:适用、实用、够用、典型、易操作。项目案例的设计还应注意要与时俱进,对行业需求和岗位任务动态跟踪,及时更新项目案例资源,使课程项目化教学始终保持与行业发展和职业需要一致的脉搏。

2.信息化串联融合

在现代高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课程的项目化整合重构,必须建立在教学信息化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运用豐富的信息化共享资源,形成和完善符合当前课程教学目标需要的课程信息化知识体系;并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技术方法,提高项目化的教学效率,从而把课程项目模块内容有机串联并融贯到课程实际教学中去。信息化串联融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完善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轻视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完善。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完善是要依托当前信息化的互联网资源共享技术,根据课程项目化教学目标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把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到项目模块教学设计中去,最终以信息化共享资源的形式呈现于课堂教学中。其实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完善存在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缺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而是如何挑选、整合、重组这些优质资源,从而有效的与项目化课程知识体系融为一体。因此,项目化的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①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要求和任务需要去设计合理的项目教学方案,利用互联网共享技术建设符合课程实际需要的资源库。②信息化资源内容和形式遵循合理、够用、适用、实用、方便易懂原则。③建立方便有效的资源教学途径,最大化的发挥互联网共享资源的信息化教学优势,例如根据课程项目模块体系建立详细方便的目录链接等教学资源的索引路径等。

(2)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

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完善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充分利用。直观的动态图像和丰富的多媒体信息相比乏味枯燥的文字讲授,不仅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互动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而且在组织大量的错综复杂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方面更有着突出的优势。例如充分利用一些教学多媒体软件把传统的典型知识技能点制作成直观动态的图像演示教学、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手机云平台随时调用项目模块中的信息资源、课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互动与任务考核、教学过程中利用在线视频的形式连线行业专家、推广使用一些技术较为成熟的教学辅助APP软件等等。

四、课程改革实施建议

1.依据项目化设计思路,深入设计详细的项目化教学方案

通过前期资料信息整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要,依据“必需、实用、够用”的基本原则,重新调整课程知识技能内容模块,制定课程标准。该标准分别针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改革思路、课程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以及关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和实施建议,重点突出职岗需求,强化实践能力。

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以市场为背景,以岗位为目标,把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三项工作任务、8大课程项目、22项案例模块,项目案例设计本着“适用、实用、够用、典型、易操作”的原则进行设置,旨在把装饰制图的标准规范和相关知识技能贯穿于项目任务案例的实践教学中去。每个项目案例模块针对教学目标、项目任务、活动设计、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思考与训练几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2.实践和改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循序渐进地组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及团队协作的工作能力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融合应用“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实训法”、“讨论启发式”、“示范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手段保证教学执行效果,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掌握职业能力。

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是打破传统知识从基础到深入的自有体系,把知识技能点按照工作任务需要重组于项目模块中,其实无形中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和知识跨度,这就需要充分灵活运用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通过一些直观动态的信息化演示和方便易操作的教学辅助软件,把项目模块中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各个知识技能点有效、高效的融贯一体。

3.精选教材并根据课程项目化实际教学情况调整处理

教材应体现任务导向、实践引领的课程设计思想。教材教学目的要明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材内容的组织应该是将相关职业活动有序的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项目和任务流程,按照职业能力需要和工作任务目标,组织安排必需的理论知识,把装饰施工图规范和标准有机的引入到实际技能操作中去。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有针对性,内容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职岗工作需要和高职学生特点,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合理的调整部分内容,修订符合自身切实需要的项目化自编教材。

4.逐步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职业能力考核

建立健全考试制度与课堂日常教学中的过程考评机制。考核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同时结合引入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评标准和方式,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考核,使学生逐步全面深入地掌握职业工作能力。课程评价要从理论与实践、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

5.完善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师生互动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

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授课计划、课件素材、网络教学资源、习题资料、试题库、项目案例、参考教材及文献书目等。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期刊、电子书籍、数字图书馆、数据库、教育网站和论坛等网上共享信息资源,使单一的教学媒体向多种媒体方式转变;使单向的教学活动信息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单独学习模式向合作互动学习模式转变。利用互联网共享技术,建立教学互动平台,组建课程教学信息群,利用信息群平台轻松自由的展开课程讨论、释疑以及考核。充分利用产学合作行业资源,开发信息化的实践项目资源,构筑学院教学、行业指导、学生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五、结语

AutoCAD建筑装饰制图课程的改革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形成的一套标准、项目设计方案、教学方法以及实施办法等成果在相关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也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武海燕.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建筑装饰制图》课程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1(35).

[2]孙簃.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AutoCAD课程改革与实践[J]. 职教通讯,2011(10).

[3]娄开伦.重构高职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

(编辑:郭桂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图装饰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