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意义被动句偏误分析

2018-03-12 00:21孙佳宇彭育波
现代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

孙佳宇+彭育波

摘 要: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通过数据统计、偏误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考察留学生意义被动句使用的偏误现象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中介语语料库 意义被动句 偏误分析

一、引言

意义被动句又称无标记被动句或受事主语句,它是汉语中一類较特殊的句式,这类句子的主语是受事,表示被动意义,但却不用被动标记。意义被动句因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标记,而语义上又可能存在多重含义,所以一向是外国留学生的学习难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中的教学难点。

意义被动句的研究多集中在本体研究中,如:李珠(1989)、王灿龙(1998)、邵桂珍(2001)、赵焕改(2007)等。应用研究方面,吴门吉、周小兵(2005)和吕文华(2013)比较了意义被动句和“被”字句的习得难度,提出教学构想。戴雨萍(2013)则考察了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习得情况。

本文主要采用北京语言大学研制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为研究语料,对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5个国家的留学生的意义被动句的偏误进行考察。笔者通过对语料库中的错篇进行抽样检索,检索A类文章25篇,B类文章50篇,C类文章50篇,共检索到意义被动句句例110条,其中偏误例句共有43条,偏误率达39.1%。

二、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使用偏误

(一)不同等级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使用偏误

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留学生汉语水平的证书等级,笔者将语料进行分类,考察不同等级的汉语学习者意义被动句的使用偏误,详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水平的留学生意义被动句使用的偏误情况很不一样。A等级的学生偏误率是30.0%,而B等级、C等级的学生的偏误率均在40%以上,差距非常大。可见,汉语水平越低,留学生意义被动句使用的偏误率就越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倒退的现象。

(二)不同作文分数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使用偏误

证书等级反映的是留学生汉语的综合水平,而作文分数反映的是留学生对书面语的组织能力。笔者根据作文分数,考察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及偏误。详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作文分数的留学生意义被动句使用的偏误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波动。作文分数越高,意义被动句的偏误率就越低。80~89分数段的偏误率高于70~79与60~69分数段的偏误率,可能与留学生的交际策略有关(后文会进行相关的具体分析)。

(三)留学生意义被动句句式的使用偏误

笔者根据查阅的文章和检索出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意义被动句,将意义被动句句式分为如下8类:

意义被动句的不同句式有难易之分,难度较大的,偏误率就可能比较高;难度较低的,偏误率则有可能比较低。笔者根据意义被动句的不同句式,考察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及偏误。详见表3、表4:

由表3可知,留学生偏向于使用句式简单的意义被动句,如句式1、句式3以及“是……的”句式等句式。而句式2虽然格式简单,但其在表4中的偏误率为50%,可见留学生在状语与动词的搭配上可能存在难点。结合表3、表4,我们并不能得出难度等级越高,偏误率也越高的结论。由此我们更能确定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使用和偏误与交际策略有关。对于一些较难掌握的意义被动句的句式,如句式5、句式6等,留学生一般较少使用,那么出现的偏误可能呈现一边倒的情况,要么极高,要么极低。

三、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偏误分类分析

本文以鲁健骥(1994)的偏误分类为参考,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将意义被动句的偏误分为6类,分别是:遗漏偏误、误代偏误、误加偏误、错序偏误、杂糅偏误、多处偏误。

(一)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一共有10条,占错句比例的23.3%。遗漏偏误中,主要有“是……的”句型中,“的”字的遗漏和“是”字的遗漏、主语遗漏、谓语动词遗漏以及部分状语遗漏。如:

1.“是……的”句型中“的”字遗漏

(1)在这两个中选第一出来是由每个国家自由来决定。*

在这两个中选第一出来是由每个国家自由来决定的。

2.“是……的”句型中“是”字遗漏

(2)这种事情在法律上不应该做的。*

这种事情在法律上是不应该做的。

3.主语遗漏

(3)只有两个和尚时够用。*

只有两个和尚时水够用。

4.谓语动词遗漏

(4)沟通便增加。*

沟通便会增加。

5.状语部分遗漏

(5)我们地球的资源一直使用。*

我们地球的资源一直在使用。

(二)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一共有17条,占错句比例的39.5%。误代偏误中主要是谓语动词误代,主语误代以及状语副词误代。例如:

1.谓语动词误代

(6)有机栽培的食品适当地推动。*

有机栽培的食品适当地推广。

2.主语误代

(7)这样怎么够用呢?*

这怎么够用呢?

3.状语副词误代

(8)两方面的平衡可以良好地保持。*

两方面的平衡可以很好地保持。

(三)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一共7条,占错句比例的16.3%。误加偏误中主要是谓语动词误加,状语部分误加以及误加“被”字。例如:

1.谓语动词误加

(9)“安乐死”的法律化是会实现做的。*

“安乐死”的法律化是会实现的。

2.状语部分误加endprint

(10)(代沟)更是越来越要重视的。*

(代沟)更是要重视的。

3. “被”字误加

(11)妇女被解放。*

妇女解放。

(四)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一共有3条,占错句比例的7.0%。错序偏误主要是谓语动词与状語错序以及插入成分的错序。如:

(12)我觉得这个现象能到处看到的。*(谓语动词与状语错序)

我觉得这个现象到处能看到的。

(13)那“代沟”问题我相信一定会解决的。(插入成分错序)

我相信那“代沟”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五)杂糅偏误

杂糅偏误只有1条,占错句比例的2.3%。如:

(14)大多数是由年龄、知识水平、思想背景等所造成的。*(由……造成与……所造成杂糅)

大多数是由年龄、知识水平、思想背景等造成的。

(六)多处偏误

多处偏误是指一个句子里存在几类偏误。多处偏误一共有5条,占错句比例的11.6%。如:

(15)关于“安乐死”一直到现在通过各种媒体被讨论过这个话题了。*(遗漏状语、误加“被”字以及错序)

关于“安乐死”这个话题一直到现在已经通过各种媒体讨论过了。

四、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偏误成因分析

外国留学生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对留学生意义被动句的偏误成因进行具体分析。

(一)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主要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或媒介语对汉语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干扰作用。在发生偏误的语料中,笔者发现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语料共有20条,占总比例的46.5%,其中主要是受英语的影响。

1.意义被动句中误加“被”字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一般是由“be动词+don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后面有时还会出现“by+施事”。所以学习者在知道“被”是被动标记后,就把“被”字与英语中的“be+done”和“by”对应起来,认为汉语的被动句也如英语一般都是有被动标记的。

英语中也存在着一些意义被动句,如“The kind of book sells well.”等等。但其使用范围远不如标记被动句广泛,这一认知也影响到了汉语学习。即使在学习了意义被动句之后,他们依旧认为意义被动句的使用范围并不大,更多还是使用标记被动句。

2.意义被动句中遗漏“的”字

英汉互译时,一般将“be”动词翻译成“是”,同时在汉语中存在着表强调的被动意义句式“是……的”,所以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是”与被动语态中的“be”动词对应,但“的”在英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结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将其遗漏。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就是指学习者所学的有限的、不甚理解的目的语知识对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产生消极的干扰作用。在发生偏误的语料中,受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影响的语料共有19条,占总比例的44.2%。在本文研究的语料偏误中,主要是学习者对几组意义相近的动词和与之搭配的对象产生了混淆。如:

产量降低* 产量减少

食品推动* 食品推广

欲望增高* 欲望增加

比例提高* 比例扩大

(三)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的影响

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主要是受母语知识的负迁移或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在统计数据时,笔者并未将其纳入统计的数据中。

根据偏误语料,笔者发现学习策略方面主要是对“被”字的过度泛化,具体就是学习者受母语知识的影响,认为汉语中的被动句绝大多数都是标记被动句,都要加“被”字,以致使许多意义被动句也误加了“被”字。

在交际策略方面主要是对意义被动句使用的回避策略,特别是对一些学习难度较大的意义被动句句式的回避。如在笔者研究的语料中句式5和句式6分别只有2条和1条,这也影响了意义被动句的偏误率。其中汉语水平越低的学生对意义被动句的回避就越明显。如表1所见,证书等级是A的学生,其人数有20人,共使用了30条意义被动句;但证书等级是B的学生,其人数是A类等级学生的2倍还多2人,却只使用了46条;而C类证书等级的学生使用的意义被动句的数量就更少了。

(四)学习环境的影响

学习环境主要是指教学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少教材都将“被”字句视为特殊句式,将其与“把”字句放在同等地位进行对比教学,但却忽视了意义被动句的教学。如《博雅汉语》并未对意义被动句有专门的介绍,只在起步篇Ⅱ的第三十一课出现了强调受事主语的“是……的”句型;而《新概念汉语》和《成功之路》则只介绍了有标记的被动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意义被动句的认知,将“被”字句几乎等同于被动句,并认为无标记被动句的地位、使用范围远大于意义被动句,从而造成意义被动句的偏误。

五、结语

意义被动句的习得难度主要在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语用意义方面,对于留学生来说,其习得难度比“被”字句高。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先进行“被”字句教学,当学生对语义关系和语用意义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再进行意义被动句的教学。并且在中高级阶段可以对这两个句式进行对比教学,重点让他们明白意义被动句和“被”字句是否能够互相转换,以及互换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戴雨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无标记被动句习得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冯洁.英语母语学生意义被动句泛化现象分析及教学思考[J].语文学刊,2011,(4).endprint

[3]付鸿军.英汉被动句及其民族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1996.

[4]郭晓伟.留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侯艳婷.《博雅汉语》与《汉语教程》特殊句型对比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李珠.意义被动句的使用范围[J].世界汉语教学,1989,(3).

[7]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8]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9]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句型的确立依据与排序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4).

[10]吕文华.“被”字句和被动句的教学构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

[11]邵桂珍.现代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及其功能探析[D].广州:暨南大學硕士学位论文,2001.

[12]王灿龙.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J].汉语学习,1998,(5).

[13]王娟.留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吴门吉、周小兵.意义被动句与“被”字句习得难度比较[J].汉语学习,2005,(2).

[15]张莹莹.汉语“被动句”教学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4).

[16]赵焕改.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使用条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Abstract:Based on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this paper investigated error phenomena and caus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sing Notional passive sentence by applying data statistics,error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o on. Finally,it put forward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Keywords:Interlanguage Corpus;Notional passive sentence;Error Analysis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偏误分析
英汉辅音系统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