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点评分析

2018-03-12 01:47王昌萍韩亚琴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预防

王昌萍 韩亚琴

【摘要】目的:分析點评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共15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点评医嘱。结果:①15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31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85.07%(131/154),其中,55例骨科手术,26例胆囊手术,17例疝气手术,33例眼科晶体植入手术。②131例患者抗菌药物种类分析,58例头孢唑林,25例头孢呋辛,21例阿莫西林,13例拉氧头孢,7例头孢噻肟钠,4例阿奇霉素,2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例左氧氟沙星。③点评医嘱,主要表现出六方面的误区,即无指征用药、药品档次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机不恰当、不恰当选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结论:对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医嘱中存在多方面误区,临床上,需引起重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抗菌药物,确保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Ⅰ类切口;预防;抗菌药物;医嘱点评

外科手术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需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中要求,一般而言,Ⅰ类切口手术无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若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需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选择并使用抗菌药物[2]。但是,近些年,大量文献报道显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存在多方面不合理现象,不仅影响手术疗效,而且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在此,本研究将15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分析点评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共巧4例作为研究对象,83例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45.1±5.69)岁,其中,59例骨科手术,29例胆囊手术,25例疝气手术,41例眼科晶体植入手术。

纳入标准:

(1)Ⅰ类切口手术患者。

(2)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2)中性粒细胞分类异常、白细胞异常患者。

(3)伴有发热、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4)严重心、肝、肾、肺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5)手术区炎症性病变患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巧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点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组15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调查显示,131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85.07%(131/154),23例未使用抗菌药物,占14.93%(23/154),关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骨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93.22%),其次是胆囊手术(89.65%%)、眼科晶体植入手术(80.48%)、疝气手术(68%)。

2.2 抗菌药物种类

分析抗菌药物种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以第1代头孢菌素类与第2代头孢菌素类为主,但也有涉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3 医嘱点评

综合分析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点评医嘱,存在多方面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六方面,即无指征用药、药品档次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机不恰当、不恰当选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15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31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5.07%(131/154)。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明确要求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比例应该低于30%[4]。可见,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与我院医生担心手术室消毒情况达不到标准怕引起感染有关,医师会选择给予抗菌药物。对于此现象,医院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强院感管理,制定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本研究中,Ⅰ类切口手术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唑林、拉氧头孢、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哇巴坦和左氧氟沙星。其中,头孢噻肟钠,属于第3代头孢菌素类,相比第1代头孢菌素,其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不明显,不宜用于Ⅰ类切口预防。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奇霉素属于广谱抗菌药,此类药物不会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而且可能产生耐药菌株,诱发感染。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不宜作为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另外,阿莫西林,也称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酞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约为61.3分钟,不适合作为围术期预防性用药。

根据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点评医嘱,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1)无指征用药:第一,典型病例,患者,男性,42岁,临床上,以经常呕吐、便秘、脱肛,且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有腹部手术、外伤等病史,胸部一侧呼吸运动度受限、呼吸音减弱,临床检查,确诊为腹外疝,行疝气手术治疗,术前,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感染。第二,用药分析,疝气手术为Ⅰ类切口手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无需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2)药品档次偏高:第一,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9岁,近视-2.5D~-20D、散光≤5D,常规检查角膜无异常、房角结构无异常,且眼压正常,决定行眼科晶体植入手术。术前,给予头孢噻肟钠。第二,用药分析,眼科晶体植入手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15到30分钟便可完成,选择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即可,但该病例选择第3代头孢菌素类,档次偏高。(3)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第一,典型病例,患者,男性,42岁,确诊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术日预防性给予头孢呋辛,持续用药至术后1周。第二,用药分析,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属于Ⅰ类切口手术,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一般情况下,术后48h内便需停药,术后1周用药时间太长。(4)用药剂量过大:第一,典型病例,男性,40岁,下肢闭合性骨折,行急诊手术,术后,给予2.5g头孢唑啉。第二,用药分析,闭合性骨折,属于Ⅰ类切口手术,无外伤伤口,可给予抗菌药物,但用药达2.5g,剂量过大。(5)用药时机不恰当:第一,典型病例,男性,19岁,打篮球时摔伤,诊断为肱骨上段骨折,行内固定术,术前1d早上8:30,给予头孢唑琳。第二,用药分析,肱骨上段骨折属于Ⅰ类切口手术,一般在术前30min-2h内给抗菌药物。(6)不恰当选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5]中明确指出,Ⅰ类切口手术常用抗菌药物有头孢唑林、头孢拉啶,头孢呋辛,喹诺酮类不宜作为预防性用药。

参考文献

[1]卓霞,阚燕,闽鹏.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38(10):799-800+1-2.

[2]李兰兰,易石坚,李毅萍,徐艳霞.行政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1):4113-4117+4162.

[3]徐少银,顾新,张海霞,孙蓉蓉.工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的调查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02):54-57.

[4]聂彩霞,赵启邹,尹思敏,林意菊,杨磊,王青,吴张.我院骨科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J].现代医院,2016,16(07):1003-1005.

[5]舒承婷,袁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06):28-30.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预防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