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在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中的作用

2018-03-12 01:47张海红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管圈

张海红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在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我院感染控制人员在引入品管圈的前提下利用荧光标记法提高物表清洁度实施阶段,即观察阶段,同时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施行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常规方案时间段,即对照阶段,分析两组阶段内清洁情况及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满意率。结果:观察阶段不同危险区域荧光监测物表清洁度合格率由高到低分别极高度、高度及重度,且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阶段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等物表清洁度监测点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将品管圈引入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工作中,并利用荧光标记法监测物表清洁度提高程度,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环境物表清洁度,从而获得医护人员满意度。

【关键词】院内感染控制;环境物表清洁度;品管圈;荧光标记法;多科室协作

医院环境卫生与院内感染风险密切相关,大量实践证实,加强院内环境卫生的控制,有助于降低医院性感染风险,而影响院内环境卫生因素诸多,比如医护办公室物品表面、产科病房、肿瘤科病房以及外科病房等区域环境环境物表清洁度。品管圈最初由国外学者所创,传播至国内后已经从传统的工程机械领域拓展至汽车、医学等多个领域,现已成为最常用的工作管理办法[1]。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我院感染控制人员在引入品管圈的前提下利用荧光标记法提高物表清洁度实施阶段,分析环境物表监测点检测合格情况,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我院感染控制人员在引入品管圈的前提下利用荧光标记法提高物表清洁度实施阶段,即观察阶段,同时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施行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常规方案时间段,即对照阶段。

1.2 方法

1.2.1 成立环境物表清洁度管理小组

由分管副院长及科室住院担任环境物表清洁度管控小组组长,其他院内感染控制人员担任成员,通过查阅

参考文献、“头脑风暴”、多次讨论,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制定多科室写作环境物表清潔度提升计划,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认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为“多科室协作,利用荧光标记法,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2];其中,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人员配备、荧光标记法流程、监测点环境物表清洁度日常管理及评估程度等内容,落实岗位责任制;同时加强反馈机制,并及时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以使其更加符合院内实际情况[3-4]。

1.2.2 荧光标记及清洁消毒方法

管理小组成员对院内需消毒清洁区域按照污染程度进行划分,并标明相应的清洁消毒方法及清洁用具;做好相关清洁器具、荧光凝胶等物品的准备工作,同时对保洁人员及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开展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的培训工作,规范清洁消毒流程,而且培训课程内容侧重点不同,前者偏向实际操作,后者则兼备理论与实际操作;保洁人员需通过考核方可参与保洁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开展多科协作,加强科室间联络,多科室联动,提高人力资源调配工作效率:每日进行荧光标记1次,清洁消毒工作做到专人专区域、清洁用具专用,先清洁去污再消毒,每日清洁消毒2次;清洁用具定期清洗消毒补充保养,每个星期定期检查1次,同时开展不定期检查,统计监测点合格情况。

1.2.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按不同污染级别区域检测合格情况(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分别判断)、不同监测点物表清洁度合格情况(在高频环境物表设立监测点,每个表面设立3个监测点,取平均值)。

2 结果

2.1 两个时间段不同污染危险区域环境物表清洁度合格情况

观察阶段不同危险区域荧光监测物表清洁度合格率由高到低分别极高度、高度及重度,且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个时间段不同物表清洁度监测点合格情况

观察阶段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等物表清洁度监测点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加强对医院环境感染的控制是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医护办公室、手频繁接触物表等清洁情况是判断院内环境物表清洁度主要指标。故需采取有效方法评估环境物表,常用方法如目测法、琼脂接触培养及拭子培养等。本次研究选择荧光标记法,标注不同物表上,每个荧光监测点上至少有5个荧光比较点,而清洁合格标则是所有标记物完全清除;通过对院内按照污染程度分隔不同区域,同时按照不同监测点位置将监测点分配,具有操作便捷、结果显示两个时间段内观物表清洁度合格率由高到低分别极高度、高度及重度,不同阶段内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阶段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等物表清洁度监测点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笔者认为通过引入品管圈方案,开展多科室协作,并加强不同区域检测点的物表清洁度工作,比如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规范流程,可显著提高院内环境物表清洁度[5]。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将品管圈引入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工作中,并利用荧光标记法监测物表清洁度提高程度,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环境物表清洁度,但需警惕耐药菌及其污染。

参考文献

[1]陈秀芹,孙玲.品管圈在提高ICU环境物品表面清洁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9):1281-1284.

[2]胡慧芳,郭金凤,孔立等.荧光标记法在评价及改进环境清洁质量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61-4264.

[3]张学敏,方玲,程桂兰等.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后不同保存方法对器械清洁度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04):411-412.

[4]康利红,赵会杰,杨晓飞等.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在提高环境物表清洁度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3):695-698.

[5]宋艳红.协同管理对基层医院病区环境卫生质量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02):172-173.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手法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
“品管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能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