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通绘制“超级版图”

2018-03-13 05:33王杨盛蒨叶梅
当代贵州 2018年47期
关键词:跨径航道大桥

文_王杨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盛蒨 见习记者 / 叶梅

如果将贵州40年来的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通过X射线、卫星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动态叠加到传统地图上会发现,公路、桥梁、水运等形成的连接线取代了边境线的重要性,形成一幅供应链、商业文明、自然资源的全息生态图景。

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贵州,从楚庄槃入滇到秦开“五尺道”、汉通“西南夷”,每一次开发,都是一次交通的跃进。上下几千年的交通发展史证明,一部贵州的疆域开发史就是一部贵州交通变革史,最终归于一部贵州的社会文明发展史。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年来,贵州交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跟跑”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的重大转变,谱写了“小省办大交通”的崭新篇章。贵州交通运输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与全国一道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如今,贵州物流和人流的时间成本平均降低了30%至50%;与邻省各城市之间人口结构、资本市场和生产效率等地缘动态的活力指数不断上升;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3%,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

公路建设实现六倍超越

1978年,贵州省公路通车里程仅为3.06万公里,到2017年底,全省通车里程达到19.4万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6.3倍。

2013年至2017年,贵州省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投资融资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6448亿元,年均增长21.9%,是1978年至2012年35年完成投资的2.8倍,公路水路投资连年刷新记录,保持全国前列。

贵州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高速公路项目45个3271公里,总投资4148亿元,约占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总规模的五分之二,纳入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贵州PPP模式”成为全国PPP新样本。

贵州的普通公路在全国率先采取“建养一体化”模式,共实施项目2.18万公里、总投资419亿元,被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写入规范性文件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3年至2017年,贵州交通坚持推进会战攻坚,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面推进“三会战两决战一攻坚一行动”,累计建设高速公路项目69个5764公里,建成43条(段)3198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超过8000公里。2015年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为数不多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建成便民码头120个、渡改桥150座、“溜索改桥”15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19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万公里。实现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运率达100%。

40年波澜壮阔的贵州公路交通发展进程,凝结成每一位在黔路上前行人心中不灭的希望。

2018年6月30日,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大小井大桥主拱圈顺利合龙。该桥主跨450米,刷新了世界桥梁建设记录,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9座世界级大桥屹立云贵高原

贵州是一个西部内陆山区省份,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93%,素有“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隔山喊得应,见面要半天”之说。因此,贵州人有着强烈的“桥梁意识”,交通建设者结合贵州实际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突破了多个世界级峡谷桥梁建设难题。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设9座世界级特大桥梁,不断刷新了世界桥梁纪录。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斜拉桥;毕都高速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桥(高565米);镇胜高速坝陵河大桥——世界山区第一座千米级钢桁梁悬索桥;水盘高速北盘江特大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毕威高速赫章大桥——世界梁式桥梁最高墩(195米)。

此外,在建的江习古高速赤水河大桥(钢桁梁悬索桥,主跨1200米),将成为山区最大跨径悬索桥;平罗高速平塘大桥(三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主跨2×550米),主塔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混凝土索塔;平罗高速大小井大桥(钢管拱桥,主跨450米),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拱桥。

贵州目前已建成公路桥梁2.1万座、单幅总长约2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桥梁超过1/3,达8800多座,有特大桥275座;在建桥梁5000多座、单幅总长1000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桥梁1400多座、单幅总长900多公里,成为世界上特大峡谷桥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80多座在中国,其中有40多座就在贵州。《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实录》收录的100座特大峡谷桥,有一半在贵州。

2018年6月30日,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大小井大桥主拱圈顺利合龙。该桥主跨450米,刷新了世界桥梁建设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改写贵州水运历史

贵州水运历史悠久,对贵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融合等均发挥过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船舶运输迅速发展,航运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1978年至1991年,在陆路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贵州船队通过赤水河、乌江、清水江运输原煤、木材、磷肥直航江苏、安徽、湖北,实现“黔货出山”。1992年至2000年,实施乌江航运工程,整治264公里航道,建设思南等4个300吨级码头,航道条件明显改善,启动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工程前期工作。2001年至2007年,增投资,治航道,兴港口,全省通航里程达3442公里,比1978年新增2185公里,港口布局初具规模。

2008年至2012年,贵州水路交通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创建西部地区第一条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赤水河文明样板航道;修编《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在全国首次提出“以航为主,航电结合,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新理念。

201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建成高等级航道851公里,改写了贵州没有高等级航道的历史;建成乌江思林、沙沱通航设施,实现断航13年后的乌江复航,2016年被省政府列为贵州省建成的“一批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建成贵州第一条旅游航道——湄江旅游航运工程,作出了“航运+旅游”产业的新探索;在习水土城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内河航运专题博物馆,成为贵州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出台了《贵州省通航设施管理办法》,为强化通航管理、破解水运投融资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撑;推进了都柳江、清水江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实现了贵州航电一体化开发零的突破,为综合利用水资源提供了新途径。

猜你喜欢
跨径航道大桥
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
山区峡谷大跨径桁式钢管混凝土施工工艺浅析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大跨径桥梁挠度变形监测方法的探究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相关论
壮哉雪龙号
致敬!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江苏民企力量
数鸭子
2019年广东省航道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