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组织基础 扩大攻坚战果

2018-03-13 05:33叶鹃李婷
当代贵州 2018年47期
关键词:村级贫困户精准

文_叶鹃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李婷

安顺市西秀区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重点引进一批智能终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乡镇建车间,让农村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群众“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图为当地群众在西秀区大坝酒厂务工。(毛莉业 / 摄)

今年9月,安顺市西秀区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为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西秀区继续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持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产业发展,坚定信心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精准引领村级发展。西秀区各村党支部聚焦发起总攻夺取全胜,对照“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结合实际拟定工作清单,为村党支部找准工作方向、细化工作措施。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对全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运用研判结果,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为夺取全胜选好“火车头”。同时,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统领,从抓学习、抓示范入手,增强党员素质,严格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形成攻坚合力。

始终坚持把就业培训作为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西秀区紧紧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实施“三个我和你”(就业岗位我给你、就业信息我送你、就业技能我教你)就业扶贫模式。重点依托西秀产业园区,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重点引进一批智能终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乡镇建车间,让农村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的群众“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抓好信息传递,区有关部门通过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把政策宣传的阵地延伸至村,信息传达专人专抓,信息传导到户到人,对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展“一对一”帮扶,引导贫困户参加招聘活动、职业技能培训或政策推介,让失业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实施个性化培训,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整合各技能培训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失业人员,特别是贫困失业人员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设置课程。同时增设“扶贫扶志”等提高思想认识的培训,切实提升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创新帮扶模式,精准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西秀区通过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茶叶、经果、中药材、辣椒等经济作物,组织技术团队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不断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继续建好产销对接平台,以“菜单式”产业扶贫为抓手,实施产业扶贫“补充版、提升版”工程,加快推进“绿野芳田”系列农产品“泉涌”发展,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做实做好产销对接机制,确保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当地以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为核心,以扶贫效益为关键,进一步健全产业化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新型产业化扶贫体系,推动市场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实现“三赢”。

猜你喜欢
村级贫困户精准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论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吴堡给“硬邦人”干事舞台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