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事风险防范与规避的社会学分析
——以2017年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例

2018-03-13 01:07吴国正
体育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参赛者马拉松赛马拉松

徐 俊,朱 林,吴国正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目前,马拉松赛事正在我国火热升温,其显著的社会效应,使参赛者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2017年,国内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有800多场,在田径协会注册A、B类认证的马拉松赛事有257场,创历史新高。

厦门马拉松赛事尤其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程)作为国内仅有的三个国际田联金标全马赛事之一,它具有厚实的群众基础,参赛者来自五湖四海,文化水平各异、年龄结构复杂。由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不健康的比赛心理有时也会使他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种种不安全的因素会形成赛事的潜在风险。随着马拉松赛事的规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赛事环境的变化,马拉松赛事所面临的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同时,马拉松赛事的商业化发展以及赛事利益相关者权责的不断明晰,赛事相关主体必须独立承担风险。因此,对马拉松赛事风险进行防范和规避就显得格外重要。

1 马拉松赛事相关的研究现状

如今马拉松赛事已然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学术界纷纷将马拉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笔者在知网上以“马拉松”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得到5 681篇文献,其中2010—2017年间的文献有3 255篇,平均每年达到326篇,2016年发表的文章更是达到惊人的602篇,可见马拉松赛事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当笔者以“马拉松”和“风险”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时,近十年显示的文献只有51篇,这就说明学术界以“风险”为切入点的研究只占少部分。整理相关文献,学术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其一,马拉松赛事运动员运动训练相关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运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有效性;[1-2]另一方面主要是对运动员在赛事中运用的技战术研究。[3-5]其二,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学者一致认为马拉松赛事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给城市带来了积极的影响;[6-8]也有学者提出一些城市缺乏对自身的认识,对赛事也没有正确的定位,赛事的开发不符合城市的规划,政府与市场承担的角色和责任分配不清,导致赛事组织难度加大等特点。[9]其三,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学者认为国家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意识增强是马拉松赛事火热升温的重要因素,[10]但是目前马拉松赛事的经营模式、组织管理、政策支持上还存在问题,[11-12]并提出了完善法制建设,促进市场化运作等措施,为打造品牌赛事奠定基础。早期研究对马拉松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技战术研究较多,这符合时代的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群众性马拉松赛事应运而生,马拉松赛事本身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运营模式必然成为马拉松赛事运作的趋势,品牌化发展成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最终目的。目前,市场运营,政府扶持是马拉松赛事运作的主要模式,赛事利益相关者权责的不断明晰,使赛事相关主体必须独立承担风险。因此,马拉松赛事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就渐渐增多,但是目前还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相关理论并没有完全应用于马拉松赛事的运作过程当中。

在仅有的几篇马拉松赛事风险管理相关的文献中,主要是风险的分类研究[13]以及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14-17]。通过文献整理发现,大部分赛事风险分析都是管理经验的总结,没有结合特定的学科理论,笔者针对这点,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再结合访谈和赛事评估,对厦门马拉松赛事比较突出的风险进行梳理与总结,并提出对策。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获得一手资料。通过老师引荐,笔者获得了与相关部门领导、专家进行深入交谈的机会,访谈主要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被访谈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另外,笔者参与2017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评估工作,主要负责赛事风险评估板块,对赛事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表1 访谈专家情况表

3 马拉松赛事风险的类别

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对相关专家、领导的访谈,同时,亲身参与马拉松赛事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做出了一些具体的总结。据此,笔者将马拉松赛事风险分为:人身伤害风险、组织管理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和环境风险。

如图1所示,人身伤害风险主要包括:运动伤害风险(运动性猝死、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踩踏风险和冲突风险;组织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缺席风险、沟通风险、违规违纪风险、场地设施风险和饮食住宿管理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外汇风险)和赞助商违约风险;文化风险主要包括:文化差异风险和极端主义风险;环境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和环境破坏风险。

4 厦门马拉松赛事风险的社会学分析

郑杭生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学科。[18]社会学主要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正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马拉松赛事就如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社会学中的关系问题同样也存在于马拉松赛事之中。因此,笔者将从社会构成的4个要素(包括人口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和文化要素)出发,再根据历年厦门马拉松赛事相关文献资料、厦门地域特点、访谈专家的意见以及厦门马拉松赛事评估的结果,总结出厦门马拉松赛事中比较突出的风险种类,包括:运动伤害风险、违规违纪风险、场地设施风险和环境风险。

4.1 运动伤害风险

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任何社会,都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一定数量的人口成为一个社会的核心。社会中的人口要素有数量、质量两个方面。人口数量是一定地区、一定时间人口的数量,人口质量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通常称之为德、智、体。人口结构涉及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阶层、职业、宗教信仰等方面。一般来说,数量适当、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运动伤害主要是一方面参赛人员的身体素质跟不上运动强度,引起损伤;另一方面参赛者对自身素质的认知不足,盲目参赛,导致严重的伤害事故;最后,参赛人群结构不同,其参赛动机也不同,不良的参赛动机就存在安全隐患。运动伤害风险是每个马拉松赛事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如表2所示,2003—2013年平均每年的受伤人数比例大概有23.36 %。经过多年的发展,厦门马拉松赛事的伤亡人数有所缓解,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4.2 违规违纪风险

文化是社会的又一个重要要素,因为文化把自然人统合起来构成社会。文化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制,社会秩序总是在一定文化提供的互动规则下形成的。文化给个体提供了一整套意义共识用以构成其行为。违规违纪行为则与参赛者的思想文化素质低下和赛事制度文化尚未形成有极大的关系。在马拉松赛事评估工作过程中,发现违规违纪甚至更严重的现象层出不穷。2016建发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出现替跑猝死的案例,引起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对赛事违规违纪现象的关注。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赛风赛纪的管理规定》,这说明不仅仅是厦门马拉松赛,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都普遍存在类似的违规违纪现象。

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赛者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受价值观念的控制,当前马拉松赛事并未形成一种文化融合机制,不同的文化规范相互碰撞就容易发生排斥和冲突。2017建发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规模设置1.8万人。赛事共吸引来自14个国家、31个省份、地区的16 024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境内运动员有15 895名(省内14 679人),境外运动员就有165名。该届马拉松赛参赛者来自多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信仰和政治立场,相互关系的恶化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轻则出现打架、替跑等违规违纪行为,重则出现极端行为甚至刑事犯罪。

表2 历届厦门马拉松赛中伤病人数及愈后情况[19]

4.3 场地设施风险

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以此,根据马拉松赛事资源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资源和虚拟资源,场地设施则是实物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场地设施风险包括:一是场地器材设施不足、资源供给不均导致的赛场混乱。另一种是场地器材设施的搭建、使用不合理导致的意外情况。如更衣区场地设施不足导致人群拥挤,运动员为了有限的场地资源会发生冲突,之后现场一片狼藉。康复区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只能临时占地,场地设施资源严重不足,运动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移动厕所摆放位置的不合理直接导致道路堵塞,影响道路通行或者检录工作的正常进行。

4.4 环境风险

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物质基础。马拉松赛事所在的环境要素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赛道环境,它们是参赛者创造良好成绩,以及凸显赛事特色的必要条件。

自然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因大风、暴雨、冰雹、火灾、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在比赛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会严重危害运动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厦门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所以,厦门的特殊天气给赛事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也随之提升。如2017建发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就遇上了雨水天气,给组织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赛事过程中所产生的赛事垃圾不仅可能给赛场上的运动员造成滑倒的危险,更会给赛道环境造成沉重的负担,这就是赛道环境风险。

5 厦门马拉松赛风险防范与规避策略

5.1 赛事构成要素优化配置

(1)控制参赛者的数量,筛选参赛者的质量,调整参赛者的人群结构。第一,根据历年厦门国际马拉松的赛事资料和现场勘测,计算赛道的容积和人群的流速,严格控制参赛人数。第二,完善报名环节的功能建设,对参赛者进行优质筛选。首先,应当根据赛事过程中运动伤害的高发病种设定体检报告的生理检测指标,普通的大众体检指标不具针对性;其次,针对有违规违纪记录的参赛者要坚决禁止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最后,要重点关注第一次参赛的人群,对这类人群要予以合理的控制,应该给予具有参赛经验的或者忠实的马拉松跑者更多的参赛机会,他们对赛事品牌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配合报名环节,调整参赛者的人群结构。性别比例过大,年龄差距过大,文化水平过低,婚姻状况复杂,宗教信仰口碑差等结构要素都会影响赛事品质,也存在风险隐患。因此,人数合适、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参赛人群是马拉松赛事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2)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赛事资源。首先,对参赛者进行服务需求调查,一方面了解现有的赛事服务资源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了解参赛者的普遍需求是否考虑周全。根据参赛者的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从而提高赛事的服务质量。就目前的调查来看,厦门马拉松赛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完善工作:一是标识服务。跑者反映赛道标识过小,看不清并有误差,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因此赛方要根据马拉松赛事相关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标识设施。二是补给站点的设置。通过调查访问,认为补给站点要根据参赛者的补给需求和生理变化特点进行设置,站点的数量、位置及补给品的种类也要加以考虑。三是康复区的功能建设。应根据参赛者的身体状况设定不同的康复服务,针对性的康复手段能够加快康复的速度,提高服务的效率。

(3)精准预测,倡导参赛环保理念。根据厦门历年天气信息,预测赛事天气情况,做好恶劣天气的赛事应急预案。同时,可以完善赛程设置,做好举办时间的选择,每年固定时间的办赛方案未必可行。增设垃圾收集设施的数量,根据垃圾堆积的情况设置垃圾桶的位置,赛前也可以加强宣传,倡导参赛环保的理念。

(4)设置赛事制度,营造规范的马拉松赛事文化。2015年中国田协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赛风赛纪的管理规定》,第六条提出了违反赛风赛纪有关规定的处罚依据,但比较笼统,因此地方马拉松赛事应该及时回应田协的规定,制定地方性的马拉松赛事赛风赛纪的管理规定。根据厦门马拉松赛事中出现比较频繁的违规现象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明确每个违规现象具体的处罚办法,并公示于众,说明处罚的依据,倡导公平、诚信的参赛理念,逐渐营造规范的、法制化的马拉松赛事文化。除此之外,赛方要做好文化冲突风险的应急预案,防止个人冲突借着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力而扩大成组织与组织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5.2 细分赛事风险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在赛事评估工作过程中,参与人员对赛方文案工作进行评估,以2016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为例,赛事主要涉及的文件如表3所示,工作方案涉及安全、医疗、后勤、宣传、应急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了赛事的方方面面,确保赛事正常运行。

表3 2016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工作方案列表

以上大部分文件都在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会做什么?赛事风险让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不愿的发生了该怎么办?该届赛事虽然制定了《2016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应急处置方案》,但从文件的内容来看,应急处置主要是针对参赛者的运动伤害应急处置办法,而且也局限于赛道范围,没有涵盖赛事的整个过程,所以笔者建议举办方制定更为详细健全的应急方案,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赛方的应急处置能力,方案条目如表4所示:

表4 马拉松赛事应急预案列表

5.3 建立赛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实施赛事风险管理程序

建议在赛事组织机构设置中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赛事风险进行预测和监控,并及时制定和修改风险应急措施,马拉松赛事风险管理程序如图3所示。

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马拉松赛事风险识别就是管理者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感知和预测的过程(如图4所示)。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流程图法、分解分析法和风险清单法等。

马拉松赛事风险评估是指运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发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测验。这对后续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以及风险监控方案的选择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风险应对策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赛事风险发生以前,为减小或者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要尽可能全面地识别风险源。(2)赛事风险发生过程中,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抑制风险的发展势态,以此减轻带来的损失。(3)赛事风险发生以后,要及时处理风险产生的影响,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减小或者避免风险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同时,对损失的个体或组织要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一般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控制策略、风险自留策略、风险转移策略以及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如图5所示)。

马拉松赛事风险监控是指为确保马拉松赛事风险管理实现预期的目标,保证赛事能够正常运行的一种控制手段。首先,它可以监测风险发生与否;其次,它也可以不断地识别新的风险,并提醒管理者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后,它还可以检测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依情况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及时地完善。

目前,针对体育赛事风险国内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完整的监控体系,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中的风险管理经验。因此,在赛事进行过程中,不管风险是否会发生,措施是否有效,风险监控都是必不可缺的。

[1]卢仁强.我国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能力常用测试方法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0.

[2]任龙云.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跟踪监控实验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3]李燕.我国女子马拉松最佳体能分配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李胜涛.马拉松运动员专项战术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5]任俊峰.马拉松比赛大众运动员全程速度分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6]孙泽野.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

[7]祝良.我国城市马拉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8]储莉.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13.

[9]陈尔洁.中国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10]石红阳.我国马拉松赛事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11]熊辉.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2.

[12]李鹏举.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3]徐卫华,谢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38-41.

[14]唐洪.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南宁赛事风险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15]陆勇.从北京奥运看大型赛事体育危机公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53-56.

[16]陈亚君.基于非传统安全理论对南京青奥会安保风险的研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5(5):21.

[17]温阳.基于目标导向识别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营风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6):66-72.

[18]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9]徐俊.马拉松赛事风险管理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16.

猜你喜欢
参赛者马拉松赛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禧玛诺全新一代XTR M9100 为山地越野赛、长距离耐力赛和马拉松赛车手而生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