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一旦钻进去就会觉得非常有趣

2018-03-13 21:09王跃刘艳清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玄机王蒙项羽

王跃+刘艳清

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中华文化确实是很有玄机,这里面学问大了,就冲《中华玄机》这书名就得是王蒙老师的书。19岁写出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做过文化部长,笔耕60余年的王蒙对于传统文化的诠释让人耳目一新。“玄机”是什么?王蒙答:“楚汉相争,项羽看着非常的厉害,块头大力气也大,‘力拔山兮气盖世,打仗从来都是胜利,刘邦是一连串的失败,而且很多地方弱于项羽,但项羽最后却失败了。”

王蒙认为中华文化玄而又玄:“你对它不满意的时候,你会有很多抱怨,但你要钻进去呢,又觉得其乐无穷,你要分析呢,一辈子都分析不完。”

83岁高龄的王蒙依旧笔耕不辍。两个月前,他发表了新书《中华玄机:我要与你讲传统》, 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中华文化确实是很有玄机,这里面学问大了,我接到这个书就想,就冲这书名就得是王蒙老师的书,比如我要写一本书叫《中华玄机》,没人信,才读了两本书,还谈中华玄机呢!所以大家都觉得《中华玄机》就应该是王蒙老师写的。”

的确,在王蒙83载的人生里,创作历程长达60余年。1953年,19岁的他发表了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十几岁就做中共地下党员,那时的他已是共青团区委的干部,他的笔下是对青春理想的高歌。随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他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里表达出来,小说描写一位新到某共青团团委工作的青年对官僚的领导不满,出版后迅速轰动,可却使王蒙被划为了“右派”。1980年代是王蒙创作的“喷涌期”,富有探索精神的他借鉴了意识流手法进行了文体创新,在内容上,他对现实的理解则更加深入、实际,如小说《布礼》、《活动变人形》等都写出了生活的复杂性。进入1990年代,物质化、世俗化占上风,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和讽喻性寓言体小说则呈现了他多元整合的、中庸和谐的、理性民主的文艺观念。

早在1990年代初期,王蒙就写了一系列倡扬老庄哲学的文章,比如《无为》、《逍遥》、《安详》等,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认同被认为是他对于世俗化的超越。晚年的他则越来越钟情传统文化的研究,尤其近几年,讲孔、孟、老、庄的十几部作品陆续出版。具有扎实厚重的古典文化功底,加之其丰富阅历,王蒙能将看似古奥艰深的传统经典,以通俗、有趣的方式进行演绎,呈现给大众。

六年前,他写过一本《中国天机:我要跟你讲政治》,说的是中国现当代历史规律、前因后果,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畅销了30万册。而这次的《中华玄机》可以说是它的姊妹篇,包括了他近年谈传统文化的文章与讲话记录。

“玄机”听起来深奥又引人遐想,王蒙则不无风趣地说,其实所谓的“中华玄机”,就是谈当下人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谈论与众不同的文化的可敬、可叹、可咀嚼与可珍惜。对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过往,严肃得让人敬畏的“大道理”,王蒙举重若轻,挥洒自如,他的诠释会让人耳目一新,正如他说的:“一旦钻进去就会觉得非常有趣。”

Q=《北京青年》周刊 A=王蒙

Q:传统文化中的玄机到底指的是什么?

A:玄机的意思都不一样,(人们)特别喜欢把道家的思想当作玄机,《老子》的第一章就说,“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家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还有深藏不露,和光同尘,比较内敛,存在一定的自我控制,这和欧美作家不一样。

从儒家来说,“玄机”也是强调谦虚谨慎,闻过则喜,温良恭俭让,不愿意太张扬、太夸张,尤其不愿意太骄傲,可是历史证明,这样的人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很有意思就是楚汉相争,项羽看着非常的厉害,块头大力气也大,“力拔山兮气盖世”,而且打仗从来都是胜利,刘邦是一连串的失败,而且很多地方弱于项羽,但项羽最后却失败了,这就有点像玄机了。不管是从历史斗争当中,还是从个人的功业当中,有很多这一类道理。

孟子它也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先会受到很多折磨和挫折,他是看到了事物辩证的一面,相辅相成的一面,说它玄机呢,就是因为它不说得那么外露,看到深层的这一面。

还有些思路不完全一样,也不是完全不一样。中国文化里也有很多是强调你需要很努力的,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并不是你歇着就能成功,也有强调“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针”,也有强调“卧薪尝胆”取得最后胜利的,所以也不是绝对的不一样。

Q:在您看来,玄机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A:我觉得这还跟中国的文字有关系,比如外国的字母文字就是一个声音的符号,不同的字母表现不同的声音,中国的文字表现音形义结构逻辑,还有其他类似字的归类和异同,比如绞丝旁这个偏旁把很多这类字归在一起,反犬旁又把很多字归在一起。所以中国古代比较追求把道理说到最简单。

孟子有一句话是“博学详说”,就是把一个字说得很广泛详细,它的目的是简约,说得越详细,希望你理解得越简单,最后记住一个字就行了。这个也很怪,它就希望一两个字说明白,这和古代人读书的最高目的是为王者之师有关。给君王、拥有核心权力的人当老师绝不能用博导带研究生的办法,比如,来了以后给学生出几个题目,三年之内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三年以后第一次跟学生谈话指导他的研究方向,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君王有这个耐心,相反你需要总结成最简单最根本的道理。春秋战国的时候,见君王,必须几句话把君王刺激得出汗。说:“我认为你这很危险”,王问:“嗯?我怎么危险了”,这也增加了中国思路的玄妙性,高度概括,高度集中,恨不得用一句话解决所有问题,这也跟国外的文化不一样。

中国的这些诸子百家,名气越大的作品字数越少,比如《道德经》,它是全世界除《圣经》以外版本最多、发行量最多的经典,全世界第二,它只有6000多个字。《论语》比《道德经》长一点。endprint

毛主席有一句话是“要抓牛鼻子”,说你要带牛走,用环套在牛鼻子上,把它一拉就拉走了,否则你拴在牛尾巴上,牛的力气大,拉不动它,拴在牛耳朵上也不是个办法。这都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思路,要找着一个集中点,这也是玄机的意思。

这种短小精粹的语言坏处就是各有各的解释,一个字这么多人解释了,过了几百年,又出来一个学问高的,一研究,说这字抄错了,这种事有的是。但是字少也有好处,可发挥的空间大,弹性大。我的著作越多,弹性越小,我的看法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数字列上,再把画图也列上。但如果就说几个字,这学问就更深了。按古代的说法,一个字不说,学问还深。所以冯友兰说,封建道德有抽象继承性,一个“忠”字,可以解释为忠君,也可以解释为忠于人民,忠于信仰。像这些地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它的特点。你对它不满意的时候,你会有很多抱怨,但你要钻进去呢,又觉得其乐无穷,你要分析呢,一辈子都分析不完。

Q:现在青年人容易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事业的选择,婚姻情感问题以及三十而立的焦虑,您年轻的时候遇到过这些问题吗?应该怎么求诸于传统文化呢,比如看哪些经典可以获得帮助?

A:当然,我太焦虑了,没到三十我就焦虑。一个焦虑是,自己未来的前途怎么走?我想写作,写作适不适合我?能不能有一定的成果?我的学历也不够,我高中时就离开了学校,到区里做团的工作。年轻人的焦虑太正常了,關键在于焦虑能否变成前进的动力,光焦虑那就白焦虑了。

现在年轻的“80后”、“90后”、“00后”成长起来了,这几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汲取是不够的,包括写作的人,古汉语的基础非常差,有些非常不应该不知道的书,他们没有读过,我知道有些著名的写作人,比如连《红楼梦》都没读过,他们一谈《红楼梦》我就知道他们只是看过电视剧。可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数量非常大,一旦钻进去就会觉得非常有趣。有些写作人就很懂这些,老书读的也比较多。

我觉得大家也应该多知道一点孔孟、老庄、楚辞、汉赋、元曲、明清小说,五四以后的鲁郭茅巴老曹,沈从文,张爱玲,这是好事。传统文化不仅限于书,还体现在生活中,从一个人的风度和兴趣中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喝茶是很普遍的,有的人就喝得比较滋润、比较讲究,比较懂茶,有的就差,和饮驴一样地喝。在生活上能不能有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不能使生活有一种自己的特色和趣味,还是挺重要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玄机王蒙项羽
江陵愁望寄子安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天文学侦探系列——古文中的玄机
刷牙中的“玄机”
在常识中破解历史的玄机——一节初三复习课泛起的联想和思考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梦遇项羽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王蒙吁求:不应该让汉语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