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关西禅与樱

2018-03-13 15:31舟水一泽
东方企业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京都寺院樱花

舟水一泽

关西的寺庙密集度是当之无愧的日本第一,因而成为偏爱宗教文化、建筑的旅者的宝地。追根溯源,日本的佛教文化是于公元六世纪中叶由中国传入,后一度被立为国教。有趣的是,日本现在的国花,樱花,其实也是在差不多同时期经中国传入的,而如今,一年一度的“花见”注盛事也成为日本重要的风俗。那么,在樱花季来临之际,我们就来看看在关西有哪些寺庙能让人同时体味禅意清幽与樱花烂漫。

天也醉樱花,云脚乱蹒跚。

这句诗出自于日本著名诗人松尾芭蕉之笔。在日本古语中,将春天称之为樱时,即樱花盛开之际就是春天到来之时,足见樱花在日本文化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佛教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宗教之一,早在公元六世紀中叶经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飞鸟时代(公元593年至710 年)的皇族、政治家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并将其定为当时的国教,奠定了日本佛教的基础。此后,日本僧人陆续至中国求法,将中国佛教的思想传承、宗派教说、修行方法等引进日本,逐渐演变成日本特有的宗派佛教思想。

现如今,一些古时建成的寺庙成为日本佛文化的印证。在佛寺遍布的关西,庄严宝刹更是同樱花结合,成为游人必到的游览胜地。

清水寺

清水寺建于音羽山上,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总院,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列为日本国宝建筑之一,同时也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之上。公元778年,延镇上人在音羽的瀑布上参拜观音,此地由此成为了清水寺的前身。到了公元798年(延历17年),坂上田村麻吕改建为佛殿,从此成为恒武天皇的敕愿寺。也正因为如此,清水寺的山号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观音。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顺着奥院的石阶而下便是著名的景点音羽瀑布,清泉一分为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也有说代表了学业成就、恋爱成就、长寿祈愿三种意思,被认为具有神奇力量——来者若是饮上一口,据说可预防疾病及灾厄。

作为平安时代的代表建筑物,清水寺曾多次遭大火焚毁,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始建于公元1633年,被定为日本国宝的主堂是由139根立柱支撑的,宛如硕大的舞台,又称“清水舞台”。到了春季樱花盛开的时节,清水寺内种植的一千多颗樱花树竞相绽放,其中多为染井吉野樱与山樱最为出名。到春季的时候,整个寺庙都被盛开的樱花妆点。信步其间,无论在哪里驻足,都能看到极佳的景色。古朴庄严的寺庙与樱色花瓣交相辉映,令游人大饱眼福。

寺院周围是京都的名胜古迹,清水寺外面的二年坡、三年坡是具有京都独特风情的坡道,这两处坡道被列入了“日本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护地区”。三年坡因为经常有产妇为了去清水寺祈求顺利生产,所以也被人们叫做“安产坡”。

南禅寺

南禅寺在所有日本禅寺中地位极高,被列为京都五山及镰仓五山之上。宽广的禅寺里有许多具有魅力的景点:保存了124片丰臣秀吉统治时期,桃山时代风格的豪华隔扇画的方丈、日本三大门之一的三门、法堂、敕使门等等。其中豪华隔扇画方丈是日本的国宝之一,十分珍贵。

寺内也有不少意境幽美雅致的庭园,如位于大方丈的禅院式枯山水庭园虎子渡河,以及位于金地院的枯山水庭园鹤龟庭。寺院内收藏有著名画家狩野探幽的门画和饮水虎,非常值得一看。

南禅寺的建筑风格十分磅礴大气,每逢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南禅寺内更是美不胜收。因为游客较少,被游人誉为隐藏的宝地。此外,南禅寺中有一处其他寺院没有的景观,明治年间修建的输水渠水路阁。水路阁是京都琵琶湖疏水工程的一个旧影,琵琶湖疏水是从京都的邻县滋贺县琵琶湖引水到京都的一项运河筑造工程,从滋贺县大津市的三保崎地区取水,引入京都水道家庭用水系统,周围地区的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均因此获益。南禅寺的水路阁完工于明治21年,这是明治时期政府蔑视佛教强制不修改疏水渠线路的结果,红色砖墙砌成的拱形桥式水路阁,曾经色彩明烈、结构刚硬,经过百年的磨砺,斑驳的红墙和禅意寺院逐渐融为一体。

这段西洋式的砖石建筑,为京都的繁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虽然现在废弃了,却是日剧的热门取景地。甚至连日本的国民级动画《名侦探柯南》也在南禅寺取过景,看过这部动画的朋友可以留心一下樱花绽放的部分,对比南禅寺是不是格外的熟悉呢?跨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南禅寺缤纷绽放的樱花从现实盛开到了动画之中。

仁和寺

日本京都仁和寺是日本真言宗御室派总寺,建于公元886年,同样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仁和寺与天皇家有奇妙的因缘——后宇多天皇和各代法亲王均在此出家,于是仁和寺便逐渐成为皇家御寺。逐渐地,许多皇子皇女落发出家时也选择于此,因此仁和寺又称为御室御所,其樱花也被称为“御室樱”。

然而,这样一座与皇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寺庙,却在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等大名掀起的应仁之乱中全数烧毁,寺运严重衰退。直到江户时代,才又由当时的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全数重建,于正保三年完成。现寺中所存的二王门为德川家光所捐,金堂是御所紫辰殿迁移建成,御影堂则利用原清凉殿的材料建所建,至此仁和寺才终于恢复旧观。清光绪年间,于日本仁和寺发现隋唐人杨上善撰注之唐抄本黄帝内经太素,此为现存最早之内经传本。

寺中灵宝馆陈列阿弥陀三尊像,孔雀明王像,还有弘法大师真迹漆画共30册;本坊的御所则洋溢着浓厚的皇室风格,壁画豪华而精彩绝伦。

除了在寺院建筑上享有最高格式之名外,仁和寺的樱花树下花宴也是首开风气之先。日本平安时代,受中国庭院文化的影响,贵族的喜好由梅花转至樱花,而仁和寺、清水寺、大谷高台寺,同为开满壮观八重樱的名所。初春的仁和寺,有“京洛最后花见”的称号,平均比京都市内的花期晚十天至二星期,简单来说,清水寺花落时,正是仁和寺的盛开期。

仁和寺以御室樱闻名,这种樱花是属于里樱,种类包含有明、车返、郁金等十几种。最大的特色就是从根部大约离地2、30公分起,就开始长出樱花来,不像其他的樱花,多长在枝头根梢。正因如此,御室樱一旦盛开,从上至下皆会长满或粉或白的花朵,茂密非常。

醍醐寺

醍醐寺位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相传是日本真言宗开宗祖师空海的徒孙圣宝于公元874年创建,后得醍醐天皇尊崇,不断扩建,形成现今规模。该寺于1994年作为京都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醍醐寺中建筑众多,仅堂塔建筑便有80余座。其中京都最古老的五重塔、镰仓时代建造的金堂等为日本国宝。醍醐寺山门右手的三宝院,是个规模十分巨大的庭园。它是代表丰臣秀吉桃山时代的重要宝藏。醍醐寺曾因战火被毁。1598年,借丰臣秀吉赏花之际重建寺。

寺中表书院、纯净观、护摩堂等,都是值得游玩的好去处。每间房内的墙壁和扇子上都有江户时代名画家石田幽汀和狩野山乐的彩色壁画。三宝院庭园由臣秀吉亲自设计,灵宝馆内还珍藏着许多佛图和故文书。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2008年醍醐寺因雷击再度起火,虽然警察及时前来抢救,但寺中的观音堂仍被全部烧毁。

依照惯例,寺中灵宝馆会于春秋两季限定举办馆藏宝物展。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则有“太阁花见”,再现当年丰臣秀吉举办赏花会的盛况。历史上丰臣秀吉赏花活动极其奢侈,人们称为醍醐花见。虽然醍醐花见和丰臣秀吉已经成为了历史,但醍醐寺的樱花依旧享有盛名,每年春天都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赏樱。

醍醐寺最壮观的樱花多是早开的垂枝樱。垂枝樱花开如雪,有如绯色的瀑布一般点缀着寺院。在垂枝樱盛开的时候,染井吉野樱以及别的樱花大多还是初花期甚至花苞。所以赏樱的时候,醍醐寺是赏樱旅程第一站的绝佳选择。

除了垂枝樱以外,寺中有几株硕大的八重樱,盛开之时极为气势,大团的樱花饱满地压在枝头,令人赞叹不已。

银阁寺

银阁寺坐落在京都东山上,它的前身是日本足利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为自己隐居生活所建的东山殿。在东山殿建立之前,这里曾经是天皇陵墓所在地。供奉天皇菩提的天台宗净土寺也曾坐落在此地。由于足利义政的弟弟义视在还俗之前曾担任过净土寺的住持,所以應仁之乱时净土寺在战火中灰飞烟灭。足利义政死后,根据他的遗嘱,这座别墅被改建成寺院。这个时期的银阁寺还叫东山慈照寺。东山取自于日本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的文化——东山文化,银阁寺的庭院被当作东山文化的典范而闻名。庭院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庭院内的观音殿、东求堂保留了当初的原貌,目前均为日本国宝级文物。

银阁寺内的东求堂是足利义政的佛堂,由佛间,书院,礼间,纳户四个房间组成。书院也称同仁斋,是足利义政的书斋,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书院式结构建筑。据说四帖半茶室也是起源于同仁斋。虽说银阁寺里的观音殿朴实无华,但是银阁寺的庭园却有别于京都的其他庭园,极具特色。足利义政隐居后常年沉浸在诗书画的世界里,或许是个性使然,他在造园时极其重视自然景观,所以银阁寺回游式的园林也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银阁寺的庭园是以锦镜池为中心的泉池回游式庭园,东山殿时期和慈照寺时期造园特点兼容并存。南庭,中庭等园林造景具有东山殿时期造园特点,而经1550年的大火后幸存下来的观音殿,东求堂,以及锦镜池一带则是慈照寺时期庭园风格。

说起银阁寺的樱花,就不得不说到哲学之道。这是一条北起银阁寺,南到南禅寺,全长1.6公里,两边种满了樱花树的街道。原为琵琶湖引水沟,后因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经常在这里思考、散步,所以被称为哲学之道。沿途小径和水渠两旁的500株左右的樱树名为关雪樱,这个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大正十年,京都画家桥本关雪的夫人种下这些樱花的典故。

从哲学之道步入银阁寺,可以见到落下的花瓣将河水“染”成粉色的唯美景色。寺内庭院中樱花毫不逊色,花瓣随风落在游客脚下,枝头盛放的花朵点缀着朴实的庙宇,别有一番趣味。

长谷寺

提到日本的古都,除了京都和奈良之外,镰仓也是不得不提的处所,因而此处也不乏樱与禅的交汇。镰仓位于神奈川县,是12世纪末源赖朝创建幕府并开始武士政权的地方,自此以后成为日本中世纪初期的政治中心。除了幕府的建筑和武士们的宅邸外,当地还建有不少神社和寺院,曾繁荣一时。直到14世纪,随着幕府灭亡,镰仓便衰落了,等到江户时代,镰仓作为游览地又得到了复兴。

长谷寺是位于镰仓市的净土宗的单立寺院。以海光山为山号、慈照院为院号,通称长谷观音,主佛是十一面观音。长谷寺据说起源于8世纪初,由僧人道明建造了山寺,他的弟子又在寺内修建了十一面观音立像和观音堂。10世纪左右,就有许多人来参拜长谷寺,这种参拜叫做“长谷诣”。

长谷寺依山而建,旁边就是大海。正殿旁边的展望台是观望镰仓的绝佳地点,海滨风貌在此一览无遗,号称是镰仓观海最好的去处。此外,长谷寺中还有一尊久米正雄像。久米正雄是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门下十一弟子之一。久米曾追求过夏目漱石的长女笔子但没有追到,一时闹得沸沸扬扬,还被他写成小说。

与长谷寺毗邻而居的是高德院,院内供有著名的镰仓大佛,大佛高 11 米、含台座可达 13.35 米,仅面部长度就有 2.35 米,重达 21 吨。镰仓大佛高高地凌驾在游客面前,有美男子之称,与长谷寺相映成趣。

长谷寺自古以来以“花的寺庙”著称,寺院内有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的长谷寺庭园;同时,寺中藏着三座良缘地藏,若是寻找到地藏,则是即将遇到良缘的预示。樱花花季时,途径幽静雅致的禅院、举目可眺的湘南海岸、掩藏在花丛中的良缘地藏,还有那漫山遍野盛的樱花……在静雅的寺中,一路欣赏着樱花美景,寻找着花瓣掩盖下的地藏,可以说是十分新奇的赏花之旅了。

东大寺

东大寺位于奈良,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的,目前是日本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因为建在当时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金色光明四大天王护国寺。

东大寺寺域广阔,规模宏大;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卢舍那佛。东大寺的伽蓝以大佛殿为中心,在中门与南大门之间有东、西七重塔;北有讲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坛院,西北是正仓院、转害门;东侧有二月堂、开山堂等。

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因“取水”而闻名的二月堂修二会,是东大寺一年中最重要的法事活动,其正式名称为十一面悔过法。“十一面悔过”即在十一面观音前忏悔日常所犯的过错。远在修二会开始的古代,它本是为国家举行的宗教仪式。天灾、叛乱及疫病流行被视为国家大患,为消除此患,就要举行祈祷天下泰平、五谷丰登、人民幸福的活动。

被称为世界遗产的东大寺正门——南大门,宽约50米、高约25米,设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南大门于760年建成,但不幸被火灾烧毁,于镰仓时期被修复重建。

对于游人来说,东大寺最别致的景致是鹿与樱花。奈良的鹿十分亲人,有的鹿甚至胆子大到追着游人要食物吃。在东大寺喂鹿,一方面要小心不要伤害到鹿,一方面要小心不要让好奇的鹿伤害到自己。寺内种植着五百多株樱花,以奈良八重樱和九重樱为主。盛放之时花瓣悬垂在枝头,随风颤动,是奈良樱花特有的景色。

四天王寺

这一坐落在大阪的寺庙,是由圣德太子所建立的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因此它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官家寺院。它不仅仅作为佛界守护、镇护国家的寺院而成为政治外交的中枢,自此以后人们将中门、五重塔、金堂、讲堂等呈一条直线排列、外部则由回廊环绕的建筑模式称为四天王寺式。

四天王寺不仅香火鼎盛,信徒众多,同时还是美术工艺产业等日本文化的发源地——寺庙周围是一座天王寺公园,花木扶疏,绿草如茵;公园内还有广阔的水池、动物园等,大阪美术馆也设在公园里。

虽然殿堂、宝塔、寺院多次遭遇战炎和天灾和毁坏,但每次都得以重建,所以至今仍保持着最初建造时的飞鸟时代的雄姿,充分体现了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以及它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与跳脱红尘的中国寺院相比,早期的四天王寺有着更强的社会意义:寺中除了设置了大多寺庙应有的传法修行的道场敬田院,还设立了向病患施粥舍药的施药院、收容病患的疗病院和收容老弱的悲田院。

四天王寺风景优美,因从西门所见的日落景观分外美丽,赢得了“夕阳丘”的美称。美景之外,同佛教一起传入的中国和朝鲜舞乐,也变成为独具特色的天王寺舞乐。天王寺祭典众多,4月22日纪念圣德太子的“舞乐大法要”、8月4日再现平安时代风情的“篝火舞乐”、以及10月22日的圣灵会都热闹非常,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展现古代日本和朝鲜交往史的“四天王寺Wasso”。

每到樱花季,对外开放的极乐净土庭园(本坊庭园)中大约有50多株樱花盛开。庭院中间砌着圆池,樱花树有序的种在池边。春风吹过,樱落满池,实为赏樱的点睛之笔。

金峰山寺

金峰山寺所在的吉野山素以樱花而闻名,从山脚到山顶遍植樱树,春来樱花满山,有日本第一之誉。

吉野山同样是修验道的修行地。修验道是佛教的一个派别,山岳信仰的一种形态,它的鼻祖中有一个叫役的修行者在八世纪奈良时代开设了金峰山寺藏王堂,成为吉野山的中心。吉野山的樱花自从被修行者指为神木以后,许多信徒就不断来这里捐献樱树,逐渐形成了下千本、中千本和奥千本等名胜。春天来时,粉红色的樱花开满山野,樱花按山麓千棵、山腰千棵、山上千棵、山里千棵的顺序依次盛开,场面壮观。极目远眺,一眼可以望见千株樱花,有“一目千本”之说,亦被称为吉野千本樱。

金峰山寺就在这万株樱花的包围中。金峰山寺的正殿,被指定为国宝的藏王堂。历代天皇和将军都在此参拜和赏樱。这幢木结构建筑规模宏大,仅次于奈良的东大寺大佛殿。

殿内放置了藏王权现像。藏王权现是日本佛教的信仰对象之一,是日本独有的佛。藏王权现是日本佛教修验道的本尊,因为纪伊山地的各寺院高僧辈出,成为日本重要的佛教圣地。另外,还有 19 世纪末建造的吉野神宫以及曾作为金峰山寺禅房的吉水神社和如意轮寺、金峰神社等。流经山麓的吉野川上游有宫瀑,河两岸有布满巨岩、怪岩的风景区,还有曾发现7世纪古建筑的宫瀑遗址,都是游览的好去处。

天龙寺

岚山素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岚山高375米,山势平缓,静卧在密密匝匝的绿色植被下面。岚山春之樱花,秋之红叶,是岚山最负盛名的景致。岚山的东北面是嵯峨野,冬面与宇多野相接,著名的大堰川流经岚山西侧。大堰川下游有长达一百五十米的渡月桥,连接两岸。桥边有著名的岚山公园和天龙寺。

天龙寺原址曾是平安时代承和14年(794年-1192年),日本嵯峨天皇的檀林皇后开创的檀林寺,到976年(天延3年)兼明亲王曾在此修建宫殿和池庭。进入镰仓时代,后嵯峨天皇于1254年在此兴建离宫竜山殿,并建了净金刚院作为佛寺。待到足利尊氏夺取天下之后,聘请梦窗国师在此开创天龍寺,为后醍醐天皇超度亡灵。从此,天龙寺自成一派,成为该派的大本山,位居京都寺院五山之首。自创立以来,天龙寺遭火8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明治时期(1868年-1912年),寺园因历史悠久和名师设计而被列入日本特别史迹名胜。

天龙寺是一年四季都很有逛头的寺院,寺内的建筑繁多,包括东西向主轴线上的法堂殿、大方丈殿及曹源池庭园,轴线以南的禅堂、友云庵、龙门亭,和轴线以北的祥云阁、多宝殿、百花苑等。寺内种植了很多垂枝樱,春天一入樱花花期,粉色的樱花瀑布就从寺内流淌到整个岚山上。著名的岚山竹林位于寺院的北面,长竹碧翠。信步天龙寺,樱竹两趣,可一并体会。

当然,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周恩来诗碑亦是岚山上极有意义的一处景点。1919年4月5日,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周恩来在游览岚山时写下了《雨中岚山》一诗,后在70年代末,经日本的有识之士、部分日中友好团体倡议,筹建诗碑,以纪念他为中日友好做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京都寺院樱花
赏樱花
京都古迹
京都好咖啡
宽恕
拜佛
一抹樱花粉
“微”生活 发现·秋韵京都
悟道
京都烧鸭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