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铜管重组大幕落下 制冷铜管之王花开重庆

2018-03-14 11:12
中国有色金属 2018年2期
关键词:铜管万州区金龙

2017年12月28日上午,在重庆万州举行的“金龙集团重组签约暨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项目投产仪式”上,万州经开区负责人表示,经过之前与金龙集团的“委托加工合作、产能转移合作、资本合作”,金龙集团已经实现了订单增加、盈利提升的目标,此次进一步进行重组后,将促进金龙集团进一步扩大有效产能,争取在重组后实现上市。

正在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庆,又迎来了一家世界级的制冷用精密铜管制造龙头企业——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集团”)。2017年12月28日上午,在重庆万州举行的“金龙集团重组签约暨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项目投产仪式”上,万州经开区负责人表示,经过之前与金龙集团的“委托加工合作、产能转移合作、资本合作”,金龙集团已经实现了订单增加、盈利提升的目标,此次进一步进行重组后,将促进金龙集团进一步扩大有效产能,争取在重组后实现上市。

金龙集团是制冷用精密铜管领域的龙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然而近年来,因资本结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出现了资金流问题。创始人李长杰多方寻路,最终和重庆万州区达成了战略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对接推进,重组终于落下大幕,重庆万州成为金龙集团再创辉煌的新的出发点。

金龙集团重组签约暨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项目投产仪式

两只手共同优化资源配置

12月28日上午,万州经开区高峰园工业区,在来自河南新乡总部的金龙员工、万州区及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参建单位代表、河南及重庆媒体记者的见证下,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与万州区政府正式签下战略重组合作协议。

“能与重庆万州区政府合作,是金龙集团最好的结局。我感谢万州政府和人民对金龙近年来的支持,我们将更加努力,让金龙成为万州政府满意、财税满意、百姓满意的企业。”李长杰对记者说。

12月28日投产的是金龙铜管一期工程。据悉,该项目占地100余亩,项目总投资13.8亿元,共建设三条精密铜管生产线。生产线设备来自于芬兰、意大利、美国、日本等著名装备制造商,加上金龙集团的专利技术,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行业内最先进的“铸轧法”铜管生产线。

三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铜管产能将达到8万吨,销售收入将达35亿元,每年实现入库税金5400万元;再加上已经落户万州、投资3亿元的金龙铜贸易项目,除了贡献税收外,还将安排500余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新项目投产的同时,万州政府正在抓紧对金龙进行重组,力争创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个双赢样板。一方面,金龙集团缺资金,万州方面“雪中送炭”,让“资金饥渴”的金龙获得生产性资金流,保证了生产和市场,保住了品牌影响力。金龙回归国有经济,是浴火重生的新契机。另一方面,对万州来说,战略性重组金龙,有助于万州经济发展和百姓就业。更重要的是,引进金龙集团,等于引进了国际一流的铜管生产工艺和装备生产技术,对促进万州地区制造业实力的整体提升意义重大。

技术创新 从制造到创造、智造

金龙集团铜管年产能55万吨,掌控着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铜管加工技术和装备生产工艺,其“铜管高效短流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金龙集团的第一条“铸轧法”生产线是20世纪90年代利用芬兰出口信贷提供的4000多万美元银行贷款,虽然设备来自发达国家,但技术上还不成熟,芬兰奥托昆普公司轧铜设备设计年产量6300吨,但投产很长一段时间,铜管的成品率都不足25%,以致到1994年年底,企业已拖欠银行利息超过千万,资产负债率高达116%。危难之际,李长杰出任金龙集团的前身新乡无氧铜材总厂厂长。有长期基层工作经验的他深知技术缺失是金龙发展受挫的“瓶颈”,提出了“尊重、学习、创新、提高”的经营理念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超越创新”的科技方针,组织技术攻关,使空调机两器用薄壁铜盘管初步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了进口,综合成品率达到80%以上,企业奇迹般复活了。

在记者见面会上,李长杰说,金龙集团能够发展二三十年屹立不倒,底气在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从制造到创造、从创造到智造,实现了“三级跳”。金龙集团研发出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高清洁度无氟铜管,推动了我国无氟冰箱和无氟空调产业发展;自主开发的超细径、瘦高齿等系列高效传热内螺纹管,带来了空调产业划时代的技术革命,使空调体积减小了四分之一,能效提高15%,节约铜管用量20%左右;三辊轧机获得两项原始创新专利技术,铸轧法生产精密铜管工艺被评为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正是凭借“金龙智造”的优势,金龙集团取得了制冷铜管市场的话语权,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高精度、高效传热铜管的历史,使进口铜管的市场占有率由98%下降至目前的3%。金龙集团也成为世界上空调管新国标GB/T17791—1999主起草单位和制冷无氟管、内螺纹管的国家行业标准的第一家起草单位。

上市遇阻 “屋漏偏逢连阴雨”

上市是金龙集团20多年来的梦想。作为一家当年的集体小厂,缺乏资金积累和便捷的融资渠道,金龙铜管从起步就面临资金困扰。2000年年初,金龙将企业的性质从集体逐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改制步履维艰,直到2004年年底才最终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李长杰没有等靠要,抓住市场机遇,利用银行贷款迅速发展自己,铜管生产规模从2003年的11万吨突破到2014年的近45万吨,几乎是一年一大步。通过扩张,金龙不但可以生产高品质的铜管系类产品,还能生产世界一流的铜管生产装备,这样的“两栖”模式让金龙以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大的效益,规模和技术实力迅速从国内第一到亚洲第一,集团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110亿元突破2014年最高时的380亿元。

金龙集团深知,企业发展快,积累少,无论是兼并或者新建企业、流资使用等,都是靠银行给予的极大支持,但这毕竟不是发展长久之计。2008年年初,金龙集团开始引进战略投资者,渣打银行、高盛和雷曼兄弟三方联手出资9000万美元持有金龙集团25%的股权。自此,金龙集团的铜管业务启动了上市程序。

然而,较高的财务成本压缩了铜管的利润,加上2012年年底IPO审核停摆,金龙铜管被挡在资本市场大门之外。2014年国家重启IPO,证监会公布的《上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金龙铜管的名字已经不复存在。2014年6月,许多银行开始对有色金属原材料缩小融资规模,作为铜加工企业的金龙铜管“躺枪”,银行贷款被回抽。不到一年时间,金融机构就压缩了金龙集团的授信规模、减少流动融资20亿元以上。致使金龙短贷长投高达30多亿元,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013年金龙准备上市期间,预审会曾经通过,金龙超前使用短期银行贷款建设几个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募投项目,原计划上市募集资金到位后立即进行置换。由于IPO叫停,不仅这些项目可能半途而废,美国、墨西哥投资的铜管工厂也可能遭受超过两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在最困难的时候,金龙集团首先从内部实行管理层减薪,要求集团及所属子公司享受年薪的管理者,除保证生活费和基本收入外,其他所得将同本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管理者潜力,为公司创造利润;二是挖潜增效,通过优化组织管理,妥善分流20%左右集团所有下属子公司非生产性员工及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保证每年减少支出3000万元;三是苦练内功,将公司的各项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到工厂、班组和个人,杜绝一切跑冒滴漏和浪费。

李长杰回顾过往的挫折说,“金龙集团在技术创新上是强者,但在资本运用上比较薄弱,怪不得别人,只怪我们对资本市场认识浅了,路子少了,步子慢了,而企业在粮草未行前又扩张太快了。”

多方助力 让金龙在汹涌的“红海”中奋勇前行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李长杰没有放弃,他在企业内刊上写道:“爱护金龙,守候几十年为之奋斗、生存、发展的大船,让它能够起死回生,重新担起创新制造、国际领先的重担,是所有人的心声,演变为金龙人一首悲壮的雄歌!”

2016年6月,在员工文化论坛上,李长杰坦荡地说:“金龙的几十年都是在风浪颠簸中过来的,要是怕这怕那,金龙还能走到今天?金龙不是吓大的,也不是怕大的,而是拼搏实干干大的!”他还当场朗诵了王昌龄的《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说,他就要当龙城飞将,全力帮助金龙解困。

金龙受困,多方支援。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河南省及新乡市人民政府等都在帮助金龙。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一上任就亲自到金龙召开现场会,分析困难成因,对中短期解困、长期良性健康发展做出安排,还亲自带着省内一家国有大企业到金龙考察谈合作。

上下游合作商也伸出援手和金龙集团“抱团取暖”。格力电器把原来金龙所占的50%的订单比例提升到60%,美的、海尔主动为金龙集团提供供应链贷款,一些铜材供应商借铜给金龙。

在各方支援下,正当金龙左冲右突仍无法脱困的关键时刻,万州区政府获得这一信息,经反复考察后决定出资合作,很快帮助金龙铜管集团渡过难关、起死回生,重新走上了发展正轨。2017年金龙铜管全年实现产量50万吨,创有史以来最好水平,冲出连续三年亏损的阴霾。

采访中,李长杰说:“患难见真情,十分感谢在金龙困难时期对金龙帮助的朋友。正是他们的倾力相助,金龙才没有倒下去。但我们也深知,要彻底解决金龙的资金困难,必须进行股权置换,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激活金龙的创新力和发展力。”

“没有万州区的及时援手,就没有金龙铜管集团的今天。”李长杰回忆道,万州区政府眼光精准,既看到了金龙的现在,更看到了金龙的未来,敏锐地捕捉到了金龙铜管集团战略性重组中的招商引资契机。自2016年4月开始,万州区先后派出多个专业工作组到金龙铜管集团考察,并于同年7月份正式敲定重组计划。

接到万州区的反馈后,李长杰的第一反应是:“金龙有救了!”他激动之余,在给重庆万州提供的金龙资料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金龙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被飓风折断了翅膀,一片自豪转变为痛苦与呻吟,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起死回生的‘华佗’。”

被压抑了太久的他,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二次转制 重归新国有企业

“金龙过去就是一个国有企业,国有的中科院科仪技术中心后来也纳入了金龙,国营新乡调速电机厂进来了,山东龙口铜管厂、曹县铜管厂进来了,江苏太仓铜管厂也相继加盟。从1994年改制开始,7个国有企业聚集,金龙形成了由工程师、员工主导的民营金龙。不过,随着我们与万州重组的全面展开,现在我们是又回归国有了,金龙成为新国有企业,就是把民企的活力和创新力,与国有资本的资金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相结合,朝着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迈进。”回顾金龙的治理结构变迁历史,李长杰深有体会地说。

在万州经开区领导看来,重组金龙、扶起金龙、让金龙从虚弱中强壮起来,这一近期目标已经超额完成,下一步是再送一程,推动金龙成功上市,实现多方共赢,实现金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悉,开展合作以来,万州先后在河南新乡和上海市同金龙集团的合作银行进行座谈和磋商,并与金龙集团一道拜访格力、美的等重点大客户,通过稳定合作银行和客户,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同时,组建万州经开区股权投资基金,全部投入金龙铜管集团的日常运营,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并按照“保本微利、让利金龙”的原则开展委托加工,让产品利润重新流入金龙,增强了企业发展能力。

另外,万州方面已经收购了金龙股份的5.53%的股份,同时还收购了金龙集团与德国合资生产高端铜板带的企业凯美龙16%的股份。金龙集团万州搬迁建设小组已经成立,金龙注册地变更为万州已经完成,财务税务登记、人资保险等变更手续也将年底完结,总部的所有职能部门、铜管技术研发的三大核心“中科院铜管工程研究中心”、“金龙集团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金龙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搬迁前的准备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

2017年12月下旬,万州经开区已经按照双方协议,收购了90%以上的金龙铜管股份,金龙铜管回归国有已有圆满结局,上市启动即将展开。

李长杰表示,力争在2018年年底前三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他用了16个字表达对万州的感情——感恩万州,立足万州,发展万州,扎根万州。

潮平两江阔,风正一帆悬。在美丽的平湖万州,新金龙正高昂龙头,翱翔奋飞。

猜你喜欢
铜管万州区金龙
空调制冷铜管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小弯头铜管制备工艺及技术研究进展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不同晶粒度无氧铜管在爆轰加载下的膨胀及断裂特性*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金龙“入围”之道
新型连铸结晶器的设计与加工制造
苏州金龙KLQ6125B1A型客车故障排除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