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唐诗中比喻的修辞特点

2018-03-14 18:55汪武林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夸张新颖唐诗

汪武林

【关键词】 唐诗;比喻;贴切;新颖;具体;夸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78—01

比喻是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由于比喻是“索物以托情”,因而可以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饱和情感的艺术形象,因此唐人在诗歌创作中,广泛地使用比喻来绘景状物,抒发感情。归纳起来,比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比喻的贴切精妙

“比者,定物之情状也。” 要“定物之情状 ”,比喻就必须贴切。唐诗中有无数贴切的妙喻。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国边塞奇丽的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岑参用“梨花”喻雪,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萧子显诗:“洛阳梨花落如雪。”李白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两位诗人都是以白雪喻梨花,岑参则反转用梨花喻雪,具有变化、翻新之妙。但这个比喻的妙处,主要还不在于它的新奇,而是它喻雪的贴切。塞外奇寒风劲雪大,李白因此写有“燕山雪花大如席”之句,这当然是艺术夸张,不过塞外雪大是事实。写塞外雪景,如以柳絮等纤巧之物作喻,就会与实景不切。岑参抓住塞外飞雪的特点,以盛开的梨花作喻,将那盛开的千树万树的梨花比成白雪,可见白雪覆盖得多么广阔、多么深厚,这就活画出了塞外飞雪的壮美姿容。

二、比喻的新颖独创

诗贵独创,诗中比喻也贵创新。唐代不少诗人力避使用“旧喻”,而务求比喻新颖、奇特。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是作者寄给他的朋友张籍的,写的是长安城的早春景色。在前人已有传神刻画的情况下,如何独辟蹊径地再现春雨的特点的确是一个难题。韩愈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别出心裁地把春雨化作酥油,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创新。酥油这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且酥油是人们生活中的用物,用它作喻又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小雨润如酥”,即写出春雨的细腻润滑,又写出了春雨的可喜可贵,即农谚所谓“春雨贵如油”。可以说,韩愈这句诗和杜诗“随风”一联,同为对春雨的传神写照。

三、比喻的具体形象

这主要表现在用形象的比喻来表现难以描摹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无题》中写相思之情。这是写爱情的千古绝唱。“丝”与“思”谐音,用蚕丝的“丝”双关情思之思,这早见于南朝乐府民歌。“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李商隐则用“到死”,“方尽”四字,表现爱情的至死不渝。下句的“泪”,语义双关,既指蜡泪,又指相思之泪,表现相思之苦。诗句以春蚕的绵绵吐丝,比喻情人的缠绵相思;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相思的煎熬。同时,又以蚕死丝尽,蜡烛泪干的特殊形象,比喻坚贞的爱情到死方休,形象生动,情味绵长。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比喻,出神入化地描绘了音乐形象,把琵琶美妙的声音、多变的节奏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四、比喻和夸张的结合

劉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说:“且何谓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意味比是以物来附着人的思想感情,以夸张之辞来表现事物的本质,这种扬言切事的比喻,在李白的诗中用得不少。如,《望庐山瀑布》其二,这首诗写庐山瀑布的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夸张的语言,奇巧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奔泻的壮丽景致。“飞”字状“流”,写流水的喷涌,表现出瀑布沿着陡峭的山壁垂直泻下的壮阔气势。“三千尺”则写瀑布之长。“三千尺”、“直下”、“银河”,突出了瀑布悬空垂挂、飞动雄伟的特征,气势磅礴,形象壮美。接着,诗人又把眼前垂空奔泻的瀑布比作由“九天”而落的“银河”,这一比喻新颖、妥帖,从颜色、形体、动势三个方面,进一步描绘瀑布,使虚空落泉的壮美形象更加鲜明,引人遐想。比喻兼夸张,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歌《赠汪伦》中先以“深千尺”的夸张之辞造成情势,再以“不及”二字作转换,使千尺潭水和汪伦的深情成对比,说明汪伦的友情比千尺潭水更深,而不是只将“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景切情真,融合得体。

唐诗中的比喻这一艺术手法,以各种情态,丰富多姿的色彩,点缀着唐诗这座奇峰,成为唐诗艺术手法中亮丽的一道风景,蕴藏着无尽的韵味和魅力。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往往在赞叹它的精妙时,更会被它创造的境界所陶醉,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夸张新颖唐诗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