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另类孤独

2018-03-14 08:15李雅琪
北方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孤独村上春树

李雅琪

摘要:村上春树是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本文基于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以及另类孤独,并剖析了孤独背后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村上春树;孤独;精神内涵

村上春树是日本杰出的作家,其作品风格多变,深受大众喜欢。但仔细研读村上春树的作品,总是能感受到其所透出的淡淡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使其作品更加动人,下面我们就从作品的背景、风格的角度来剖析一下孤独背后的精神内核。

一、村上春树作品的背景

出生在战后昭和的村上春树比前辈们幸运得多,赶上了一个黄金时代。经济短时间内得以飞速发展,欧美的文化思潮极大地冲击了日本,国民自我意识觉醒,本土人文意识生根发芽。对民主的诉求和对变革的呼吁,伴随着学生运动和现代媒体被传遍开来。战后昭和是一个文化狂欢的年代,也必定是大师辈出的时代。以芥川龙之介和夏目漱石为代表的精致细腻的私小说被重新解构,以川端康成为代表的日本传统美学被重新审视。日本涌现出了一批及受欧美文学影响的小说家。

彼时的欧美文学连同经济飞速发展,百花齐放。受二战影响,“垮掉的一代”风靡一时。不再顺从世俗陈规和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成为了青年人的精神标杆。随着资本主义阵营的联合,这种精神东渡日本,青年人失去传统意义上所谓的“精神领袖”,开始在现代社会中迷茫挣扎,感到深深的孤独。

二、村上春树作品的独特风格

虽然同样是描写孤独,村上春树却和前辈的手法大相径庭。没有哀丽的黄昏或月色,三弦琴和秋之七草的婆娑,没有丝毫主观上的寂寞寥落。仅仅是深夜里的一盏霓虹,酒吧里摇滚爵士朋克一类的CD唱片作为BGM,便将黄金年代里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诠释得利落到位。与前辈的物哀文学所反应的日本传统美学定义下的孤独相比,村上春树的孤独更能为年轻人所理解,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金钱成为了一切活动的核心,人们心中普遍感到空虚,而村上春树正是抓住了这一孤独的内核,将传统日本文学对于孤独的敏感和这种空虚结合诉诸于笔下,于是,民族的成了世界的。

村上春树的小说主人公是孤独的,没有家人,即便是有关系也不好,是家里不大重视的那个。交心的朋友很少,而且往往聚少离多。经历过爱情,但从来没有好结局,即便结婚婚姻也形同虚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传统家庭模式被瓦解,现代家庭模式脆弱而冰冷,不同于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世界,人们的关系没有因金钱而虚伪地绑在一起,而是因为不同的利益各自疏离。小说里主人公会将自己锁在一个无形而软质的套中,没有像别里科夫那样对抗变革,断绝一切新事物的勇气。往往随波逐流,迷惘恐惧甚至分裂。正如《挪威的森林》最后所写,渡边在接到电话那头小林绿子所问的“你在哪里”之后,自问道:“如今我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我猜不看。到底这里是那里?映入我眼帘的只是不知何处去的人们,行色匆匆地从我身边走过去。而我只能站在那个不知名的地方,不停地呼唤绿子的名字。”

三、孤独背后的精神內涵

村上春树小说《天黑以后》写到了零点之后东京的夜生活,反映了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逃脱:于是浅井爱丽面对看似光鲜而一团乱麻的生活选择昏睡不起,妹妹玛丽因为在家中不受关注而离家出走;人同样在面对纷扰的现代社会时矛盾不已,准备成为律师的高桥哲也有冲破法律道德高墙的冲动,白川在夜色中压抑不住人性之恶,本性暴露现代都市朝九晚五的快节奏生活,使得都市人群在白天(即与大对数人接触的时间)压抑原本的想法。村上春树将夜作为人性的另一面的反映,反映了人在快节奏社会下的真正诉求和内心冲动。夜晚的霓虹华美,音乐别致动人,但越是繁华,就越显得人寂寞。

村上春树笔下的孤独,其实理解成“孤寂”更为妥当,孤独是人主动与他人产生隔阂,而“寂寞”则是被世界抛弃,因而“孤寂”更符合他所想表达的双向隔阂的光怪陆离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庄幼红.探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孤独”情结--以《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

[2]村上春树.天黑以后[M].南海出版社,2012.

[3]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4]张建辉.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意识——以《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为例,青年文学家 ,2017(21).

(作者单位: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孤独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