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襟万里 诗意人生

2018-03-15 11:45周双超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18年3期
关键词:溪洛渡质量检查三峡工程

◎ 文 | 周双超 编辑 | 田宗伟

谨以此文纪念新中国水电建筑施工技术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

投身水电事业,立志开发中国水力资源,实现祖国富强梦,是谭靖夷一生的追求。而之所以选择水电人生,正是缘于他年少时的三峡梦。

第一位来自施工一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67年的水电职业生涯,乐在其中,33年执着信仰,谭靖夷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为祖国水电事业奋斗终生。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顺利完成了三峡工程、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正在建设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全球装机排名前十位的水电站三峡集团占据了五座,这是中国水电强国梦最集中的体现。三峡人永远不会忘记包括谭靖夷在内的无数中国水电前辈做出的贡献。

军旅生涯与战地翻译

“谭靖夷就有这个本事,凡是水电施工上的问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这是谭靖夷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鄂鼎对他的推荐词。

谭靖夷进入水电行业,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他打过风钻、放过炮,做过木工,浇筑过混凝土。他近70年的职业生涯中“亲自参与建设,在其中做过具体工作的大坝有80座——不算那些只是去看过的坝”。

谭靖夷在水电施工方面的建树,离不开他在实干中不断积累的工作经验。他把中国的混凝土高拱坝的建设水平,一步一步带到了世界水电的最前列,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英语语言能力让他如虎添翼。

谭靖夷毕业于被誉为“东方康奈尔”之称的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学校主要课程的授课、作业、考试、教材,全部采用英文。因此,谭靖夷在大学时代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具备了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

抗日战争时期,谭靖夷曾投笔从戎,写下了“但见踏平三岛日,凯歌高唱富士巅”的慷慨诗句。在部队,他发挥自己的英语特长,为援华的美国盟军当战地翻译,被授予少校军衔,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张超然记得,1985年初夏,他随谭靖夷、李鹗鼎、潘家铮等我国水电专家一起出席在瑞士洛桑举办的十五届国际大坝会议。在这次会上,谭靖夷用流利的英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荣获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乌江渡工程建设经验,引起了国际水电界对中国水电成就的高度关注。

谭靖夷的英语能力在二滩工程的咨询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时任二滩水电站设计总工程师的张超然介绍,在我国国内第一个全面实行国际竞争性招标的二滩水电工程建设中,自1987年到1995年,谭靖夷受聘于世界银行,作为特别咨询团的中方成员,与来自加拿大、瑞士、法国、美国等国际一流专家合作,对二滩工程特别咨询团中外专家良好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滩作为我国在20世纪修建的第一座超过200米的高坝,第一个总装机超过300万千瓦的水电站,谭靖夷不仅参与其中,更将其中的宝贵经验带进了中国水电的成长历程。

大家眼中的谭靖夷,即使到了90岁的高龄,仍然昂头挺胸,身板挺拔,声音宏亮。作为院士,他配有专车,但公交始终是他出行的首选。他每次出差,无论受邀参加各种会议还是前往各个水电施工现场,拒绝专人陪同,总习惯一个人背上包就出发,好似一个随时出征接受任务的军人,这也许是曾经的军旅生涯在谭靖夷身上留下的痕迹。

情有独钟是三峡

上世纪40年代,水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重复利用的清洁能源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水力发电工程规模都还不大。中国的水电建设才刚刚起步,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在积极发展铁路事业,待遇优厚,唐山工学院又为铁道部直辖,对个人发展似乎更为有利,进入铁路系统就业就成为与谭靖夷同时代毕业的大多数同学的选择。

然而,受孙中山先生所著的《建国方略》影响,谭靖夷毅然选择水电作为自己报效祖国的职业。这部书中,孙中山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规划中第一次把水力发电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将开发三峡水力资源和强国主张、富国梦想联系起来,明确提出,有三峡水力发电这样强大的能源保障,“中国一定是可以变贫为富的”。正是这本书,让谭靖夷充分认识开发三峡的深远意义和战略地位,认识到水力发电强大的综合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孙中山先生唤起的开发三峡、振兴中华的富国之梦,已经深深地铭记在谭靖夷的心中。从此,他的人生与中国水电开发事业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在谭靖夷参与建设的众多水电工程中,三峡水电站成为他心中最重要、最引以自豪的工程。

1986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对三峡工程14个关键问题进行论证工作,论证长达两年八个月。谭靖夷作为施工组的专家参与其中。这是谭靖夷参与三峡工程的开始。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后,谭靖夷还多次受三峡集团的邀请,参加技术方案审核工作。

从1999年到2008年,谭靖夷作为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在三峡工程建设最为关键的阶段,一年两次对三峡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活动,谭靖夷一共参加了19次检查活动。无论道路多么难走、多么危险,他总是坚持到工作面去查看,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瑕疵和缺陷,并写出高质量的检查报告。

“要使每一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在质量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不论何时、何地,都全过程处于科学、严格、严密、有效的控制之中。”工程质量的目标是:“完美无缺,无疵可求。”从正常中找不正常,在长板中找短板,以“吹毛求疵”,实现“无疵可求”。在19次检查活动中,谭靖夷的每次发言都被完整记录下来,共五万多字的发言,记录了一个怀揣三峡梦的水电专家对工程质量的追求目标,也成为三峡建设者加强质量管理的最好鞭策。谭靖夷这种“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三峡工程建设、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乃至整个水电行业的发展。

2013年5月,溪洛渡工程质量检查活动中,谭靖夷特别对承担大坝施工任务的中国水电八局给予警示:“不要讲因为优良率98%,合格率100%,大家就飘飘然。不要认为这个大坝大家说做得好,就没问题。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都要千方百计地找出我们工程当中可能还存在的问题。”

大德必得其寿

在水电系统,有很多专家、院士都高寿,年过70还在为工程献计献策、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比比皆是。有人说,水电工程艰苦条件锻炼了人;也有人说,水电工程所在地的秀美山川、清新的空气陶冶人;还有人说,水电工程气魄宏伟,也造就了搞工程的人性格上的大气。不论原因究竟如何,享年95岁的谭靖夷的确是其中的高寿者。

由于丰富的水电施工经验,退休后的谭靖夷依然被业界和施工方争相聘请。国内大多数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他都参与过技术咨询,指导帮助解决了许多重大的工程技术难题。

谭靖夷先后19次随国务院专家组赴三峡工地进行质量检查,先后9次随金沙江质量检查专家组对溪洛渡、向家坝工地进行质量检查,每次现场检查,上仓面、下廊道、钻隧道,他比年轻人还利索。更为难得的是,即使90高龄,谭靖夷思维仍然清晰,记忆力很好。

健康的体魄让谭靖夷更好地为他热爱的水电事业作贡献。根据他的工作记录,在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他平均每年有160天奔波在咨询现场。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年满90岁的谭靖夷仍然外出工作118天。从1946年他大学毕业后进入水电行业算起,到2013年他意外摔跤住院前,他的职业生涯持续了67年。

笔者见到的谭靖夷,有时是严谨认真的专家学者,有时率真如同孩童。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公司总经理洪文浩还记得自己担任溪洛渡工程建设部主任时与谭靖夷的一次对话。那是在有关溪洛渡水电站优化设计方案审查会上,洪文浩觉得平时发言踊跃的谭院士很少说话,会后忍不住问谭靖夷原因,谭靖夷认真地回答:“这次我是专家组组长,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所以我不能多说,更不能先说。”

在2008年2月的向家坝工程质量检查活动,谭靖夷院士正在发言,被一位与会人员插话。谭靖夷院士打断了他,说:“哎呀,我还没有讲完呢,等我说完你再讲。”引得会场笑声一片。

2009年3月,笔者采访了金沙江质量专家组对溪洛渡工程开展第4次检查活动。专家们白天听取汇报、看现场、与有关单位座谈,晚上还要查阅资料,如此高强度的检查活动,笔者特别担心当时已经87岁的谭靖夷身体能否吃得消,谭靖夷得意地说,自己的睡眠质量特别好,没问题。

雄襟万里 诗意人生

从中国最早建设的古田水电站到三峡、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工程,谭靖夷参与了中国水电建设史上每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水电站工程。他经历了中国水电建设从一穷二白、基础薄弱,到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终成世界水电第一大国和强国的光辉历程。

学生时代的谭靖夷

人生得意之时,谭靖夷会诗兴大发。2008年,三峡工程除升船机以外的主体工程基本建成,11月水库蓄水顺利达到170米高水位,实现试验性蓄水目标。谭靖夷欣然作诗《赞长江三峡工程》两首。诗中写到:“巧挥铁臂立高坝,更教明珠耀九天。惊破巫山神女梦,尘寰遍览叹无前。”

谭靖夷毕生钟情于祖国的水电事业,把水电开发作为振兴中华的首选,他明白,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能实现他的梦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在福建古田溪水电站工作时的谭靖夷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因为抗日期间曾担任过美军翻译,加上出身不好,直到1982年才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青春年少到双鬓染白,谭靖夷终于如愿正式加入党组织,他激动地写下《六十一岁入党书怀》诗:“平生志在治山川,闽粤湘黔不计年;何惜青春成白发,喜看水电展新篇。惊涛骇浪犹萦梦,高峡平湖别有天;四化征途堪再战,丹心捧向红旗前。”

33年的执着追求,仍然不改初衷;67年的水电职业生涯,乐在其中,这就是谭靖夷的人生选择。

同样,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谭靖夷这样为水电作出巨大贡献的人。2003年暑期,党中央、国务院邀请来自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专家、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负责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0名专家在北戴河度假。谭靖夷院士及夫人,时任中国三峡总公司总工程师的张超然及夫人都荣幸受邀。当谭靖夷走到山海关老龙头“雄襟万里”匾额前,他携夫人与张超然夫妇合照留念,特意叮嘱:“一定要将那四个字照上!”还对拍照的新华社记者说:“古代知识分子尚且以此自励,我们更要做到胸怀宽广,多想着国家和人民。一辈子的经验说明,干好这些关系人民安危的大工程必须做到两个字:忘我。”这也许是谭靖夷幸福而高寿的人生秘诀吧。

2013年,谭靖夷93岁生日之前,谭靖夷以《耄年吟》为题作诗:“得展平生志,功成利在民。百年争旦夕,万木喜逢春。”他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继续为国家作贡献,继续用劳动和汗水为祖国添砖加瓦。”

胸中有大志,人生有诗意。回顾谭靖夷的一生,无论是中国的水电事业成就了谭靖夷,还是谭靖夷成就了中国水电事业的今天,他一定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自豪。

2003年7月,当谭靖夷(左二)走到山海关老龙头“雄襟万里”匾额前,他携夫人与张超然(左一)夫妇合照留念,特意叮嘱:“一定要将那四个字照上!” 供图/张超然

猜你喜欢
溪洛渡质量检查三峡工程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二十余载三峡路:承人民嘱托 铸民族伟业
审计署赴江西省审计厅质量检查座谈会
溪洛渡工程:国际工程咨询领域的“诺贝尔奖”如何摘取
中注协举办2016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人员培训班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溪洛渡大坝上游平湖初现
金沙风光
溪洛渡工程历史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