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家长应承担更多责任

2018-03-15 22:09刘律廷
妇女生活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熊小朋友女儿

+刘律廷+

主持人语:

2017年底,上海、北京等地先后曝光幼兒园儿童安全事件,一时引发全社会关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但作为幼儿家长,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父母才是幼儿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无论何时,无论孩子身处何地,作为父母,都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具体来说,家长必须一方面对孩子进行持续、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多沟通,对孩子多观察,及时发现不良苗头,防患于未然。

儿童安全是谁的事儿?

(孙女士,35岁,高校研究人员)

2010年,我带女儿去美国的一所州立大学读博,女儿入读当地一所公立幼儿园。

入园两天后,我女儿在做手工时将一丁点胶带纸揉成团塞进了鼻孔。老师立即打电话让我过去——因为幼儿园老师没有权限接触孩子的鼻腔。我在幼儿园护士的帮助下轻松地把纸团掏了出来。园方再三道歉,连续几天都有人打电话关注我女儿的健康状况。这件事还促使幼儿园进行安全质量改进,手工课上有了更严格的规定,类似的情况得以避免。

后来我逐步了解到,当地的幼儿园与学校都会主动“培训”家长,邀请各类教育专业人士,通过讲座的方式引导家长,使其获得应对孩子成长问题的专业知识。

在我女儿入园后不久,我就收到了一份参加Parent University(家长大学)的通知。几天的“家长大学”培训,旨在强化“家长要为儿童安全负责”的意识。其间,一系列课程都是教授家长们与孩子沟通安全问题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细节来判断孩子是否受到保姆虐待、校园欺凌、成人性侵等。

在一门有关儿童安全的课程上,教员放映一段纪录片——几个家庭的爸爸妈妈用各种方式跟自己的孩子传授安全知识,比如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告诉陌生人家庭住址等。然后,孩子们被“陌生人”邀请同行、吃东西、说出家庭地址时,大多数幼儿会立刻忘记父母的忠告,如同小羊羔一般“陷入罗网”。教员随后向家长们发问:“对低龄幼儿,什么样的安全教育才有效?”家长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出一致结论:“寸步不离!”

教员又问家长们:“当我们把低龄幼儿交给保姆或幼儿园时,如何保证其安全?”家长们又是一番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增强警觉与提防,加大监管力度!”

教员随后告诉家长们:“要怀疑一切。”

经过一番“教育”与“引导”,家长们不再认为“公办、高收费、名声大、口号响”的教育机构就是保险箱,而是认为“再完美的教育机构都有可能存在‘披着羊皮的狼”。所以,作为家长,要敏感于孩子身上的蛛丝马迹,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在校安全,也要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教育机构的监管工作。

同样,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将“资质和权限”的意识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知道不同老师的权限是有限度的。比如,老师会从孩子入学时就教导他们:“假如你需要在幼儿园服药的话,你的爸爸妈妈必须带着医生的处方填写好相关的表格。你必须去‘专职的护士老师那里,让她按喂药时间和剂量给你服药。其他任何老师(包括园长)在喂药方面都是没有资质的,是不安全的。”

美国四分之一的女孩和六分之一的男孩曾受到性侵。这些儿童平均遭遇性侵的年龄是9岁,93%的性侵者跟孩子认识,47%是家人或熟人。所以,美国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到了中学,性教育话题更是涉及性成熟、性约束、性魅力、性病、性交易、性变态等,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

幼儿园进行性教育的方法颇为直接,老师像谈论耳朵鼻子一样直接说出性器官的名称,还教孩子画图片,让孩子提出看法。老师用芭比娃娃给孩子做示范,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当爸爸妈妈每天给你洗澡的时候,你要想一想你的生殖器。问自己:‘今天有没有人摸这里?要记住这里不许任何人碰和摸,如果有人这样做,一定要告诉爸爸和妈妈!如果有人说,这件事不能告诉家长,就说明这件事必须告诉家长。”

在性教育这件事情上,家长是主导者,幼儿园和社会力量是协助者。女儿从幼儿园借回家的安全教育图书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我像讲童话故事一样每天读一段给她听。比如:珊蒂·克雷文著、茱蒂·柏斯玛绘编的《不要随便摸我》,玛西·阿博夫著、凯瑟琳·加特纳绘编的《让孩子学会说“不”》,还有《SOS安全教育童话绘本》《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我的安全养成书》等。

以“身体接触”举例来说,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用女儿最喜欢的足球赛来跟她打比方。第一种是“红牌接触”(即“危险的身体接触”):有人故意碰到你“游泳衣盖住的地方”。这种情况要立刻“罚下场”,方法是大声告诉对方:“住手,我要报警!”或者说:“我要告诉妈妈和老师。”第二种是“黄牌接触”(即“过度的身体接触”):有人善意地触碰到你其他部位,比如脸、头顶、手臂、脚掌、胳肢窝等。遇到这种情况,要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请求,比如告诉对方:“请不要摸我好吗?我感觉很不舒服。”

在潜移默化中,女儿渐渐树立了安全意识,有了“身体界限感”。她在7岁回国时有点“不随和”,特别警惕他人的肢体接触,哪怕别人想拍拍她的头,她也会赶紧躲开。她对成年人防范心理重,有喜欢乱逗孩子的亲戚说她人小鬼大,我却庆幸她是一个有界限、不容易上当受骗的孩子。在特别拥挤的地铁和公交车上,女儿要我把背包放在胸前,让她站在背包下面,以保持足够的空间。

不久前的一天,我带女儿去银行柜员机取钱。由于取款机的设置是开放式的,后面排队的一个老太太紧贴着我们。我扭头看看她,暗示她离我太近了,她却冲我们笑笑说:“我不急,你取你的钱。”

可当我继续取钱时,站在旁边不远处的女儿走过来跟她说:“你离我妈妈太近了,她会不舒服。请你退到黄线之外!”老太太退后两步,嗫嚅道:“其实我是想看看你妈妈是怎么取钱的,取款机我不会用。”

我取钱后给老太太介绍了取款机的用法。当她取钱的时候,我带着女儿站在黄线之外等候。她一边取钱一边问我,我耐心地回答。她拿到钱道谢离开后,我问女儿:“她不是坏人,又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你为什么一定要让她站得远远的呢?”女儿反问我:“你不是说人跟人之间的身体应该是有距离的,如果有人太靠近你让你不自在,就一定要表达出来吗?这样可以保护你远离伤害,也可以帮助对方变得更有礼貌。”endprint

我完全没有想到,一个8岁的孩子竟然可以这么有理有据地捍卫自己的安全。看來,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卓有成效。

频繁换幼儿园并非明智之举

(邹女士,36岁,家庭主妇)

儿子3岁时就读于离我家很近的一所私立幼儿园,可过了一个月,他依然每天早晨都要大哭一场,不愿意去幼儿园。

有一天在家,不知因为什么,他忽然凶巴巴地冒出一句话:“再不听话关你厕所!”我心里一惊,忙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是某某老师这么说的。过了几天,微信群有家长反映自家孩子被关厕所,但园方否认。此外,我儿子两岁学会如厕,入园后却被要求睡觉时穿纸尿裤。我据此怀疑幼儿园在午睡期间不准孩子上厕所,老师也不承认。

这两件事让我产生质疑,加之受到一些负面新闻报道的影响,我很快将儿子转到一所公立幼儿园,后来又转到离家较远的双语幼儿园。这家昂贵的双语幼儿园在硬件和师资上都颇有口碑,教室分区为建筑区、美术区、手工区等,还有植物园供孩子观察、探索。

但转学所带来的动荡让儿子变得胆怯、敏感、自卑。这个过程让我们大人很劳神。好在,双语幼儿园注重给孩子宽松的环境,经过半年的适应期之后,儿子每天回家都快快乐乐的。

读中班时,我发现儿子头发里有脏东西,脸上有抓痕,一只耳朵还有些红肿,但他说不出所以然。后来我还发现,他的水彩笔经常丢失,衣服和书包上也常有恶意涂鸦的痕迹。老师发现小朋友在课间玩过家家游戏时,我儿子永远扮演生病的孩子,被模拟注射器扎针。有一次,同班的小朋友们到我家玩,游戏中他们扮演医生和护士,塞进我儿子嘴里的“药片”是一块橘子皮。

那段时间,儿子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都要抱着我哭很久。我们多次跟老师沟通,老师也对他比较保护,但情况并没有好转。我又开始纠结。

当我想着再给儿子换幼儿园时,我老公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第一,孩子遇到的这些事情,并未威胁到他的安全,也不全是园方的责任;第二,不能保证换另外一所幼儿园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第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熟悉环境又要被打破,这种压力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退缩与自卑。我也反思,在上幼儿园之前,我儿子也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跟小朋友闹矛盾后,回到家也不敢跟我们说。

我意识到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便放弃了转园的念头,而是决定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不利局面。

首先,我跟园长沟通后为儿子转了班,让他远离那几个好欺负他的孩子。而且,新班的老师在管理上更严格,基本能够杜绝“小霸王欺负同学”的现象。其次,我和老公积极对儿子进行安全教育,告诉他遇到小朋友恶意欺负时要勇敢反抗,不做“好捏的软柿子”,并寻求老师和家长的保护。再次,我们注意培养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教他用恰当的语言积极、平和地与人沟通。最后,我们还有意识地教儿子一些手工技能,比如折纸、捏彩泥,甚至教他一两招小魔术。别看这些雕虫小技,往往也能“震慑”那些喜欢欺负人的小霸王,因为小孩子总是喜欢崇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渐渐地,儿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了,也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变得一天比一天阳光、快乐。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陈小明,上海市某幼儿园园长)

我们幼儿园曾进行过一场情境安全实验。

28位小朋友被分成四组。其中一组,老师要求家长在家进行安全教育;其余三组小朋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实验。

这四组小朋友被分别带到了四个活动室看书,等待四个“坏人”。“坏人”进来之后,用手机播放动画片,再跟孩子聊天,就顺利得到了大部分孩子的家庭资料。“坏人”提议说:“我在幼儿园门口给你们放了玩具,要不要出去看看?”24个小朋友欢呼雀跃地跑了出去。事先被家长打过预防针的8个小朋友,也仅有2人经受住了诱惑。

那几个没被诱惑的小朋友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表示:“爸爸妈妈一直跟我们说,不能要陌生人送的礼物。”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家长在儿童安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任何的社会力量。如何进行安全教育呢,我整理出以下要点:

首先,不能掉以轻心。据调查,6岁以下儿童被拐现象最为常见,诱拐犯和孩子的第一次接触大都在离家或幼儿园500米以内的地方。家长们以为最安全的地方其实是最危险的。我们要在就寝和洗澡时检查孩子的身体,也要经常询问他们:“有没有陌生人跟你讲话?”“有没有人邀请你去哪里玩?”“你有没有交什么新朋友?”“有没有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不要将幼儿独自留在家里,更不要让幼儿独自在小区里或别人家玩。雇用保姆一定要通过正规机构,并核查保姆的品行。建议在家中安装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的摄像监控。当选择托儿所、幼儿园时,要确保孩子只能被父母,或能提供有效证据、证实是父母委派的人接走。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时,可以使用防走失绳或者防走失包。

其次,安全教育要持之以恒。安全知识不要觉得跟孩子说几次就够了,而是要三令五申。除了提出禁止性规定,比如不攀爬高处,不私自开窗,不玩火,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饮料,不跟陌生人走,不靠近陌生人的汽车,不到偏僻处玩耍等,还要教孩子遇到危险时的应对办法,比如遭陌生人强行搂抱时要大声喊叫:“我不认识你,你不是我爸爸(妈妈)!” “快放开我!救命啊!”此外还要教孩子牢记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家人的名字、电话、住址等,一旦走失,可以在求助时派上用场。还可以跟孩子约定“暗号”,关键时刻对上暗号才相信对方;出门时若和家长走散,要留在原地等待,或向商店收银员及保安求助等。

再次,多一些场景训练。抽象概念对幼儿来说不容易记忆,所以家长要跟孩子举例,尽可能多地预知场景。例如,模仿孩子心中好奇的声音说:“我就摸一下电插头好不好?”“妈妈没看见时,我去厨房玩好不好?”“我就打开窗户看看外面有什么?”或者模仿坏人的语气试探孩子:“跟我走,给你吃好吃的。”“我带你去找妈妈吧?”“我车里有只迷路的小狗,你看看是不是认识它?”“我摸你一下,不要告诉别人……”也可以利用绘本故事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贝贝熊》系列图书中《安全第一》这本书,讲述小熊哥哥与小熊妹妹想玩滑板但不想戴护具,小熊妈妈说:“事前预防比事后遗憾要好。”后来大个子熊因为没戴护具摔伤了,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深受教育。家长可以利用书中的具体场景教孩子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最后,有些儿歌也很实用。如《小熊操》: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边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小花狗》:我家有个小花狗/生人接它它不走/摇摇头、摆摆手/不见妈妈我不走!

〔编辑:冯士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熊小朋友女儿
小熊
和女儿的日常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可爱的小熊
Let’s DIY Poster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