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感性之演绎,形象之诠释

2018-03-15 21:47蒋玉军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胡琴丰子恺感情

蒋玉军

名家简介

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他的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儿童题材。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丰子恺的散文就像朋友围坐闲谈,将自己的心事全盘托出,“任何琐屑轻微的事情,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这种自然淳厚的风格特征,与他纯真透明的内心世界水乳交融,互为表里。俞平伯曾这样评价丰子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范本呈现

山中避雨

◎丰子恺

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做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准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定点钻探

丰子恺先生很好地再现了自己在山中避雨的一段经历,并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再现所经历的事件时,要将认识的对象或描写的生活表现得更加感性,在写作时就要注重写实,也就是要追求感性上的完美和形象上的真实,偏重于再现生活现实。

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幕幕,甚至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扣动人的心弦,荡涤人的心灵,让人为之感慨万千,内心变得波澜起伏。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那些难以割舍的往事而想去记录那些往事。那些难以忘却的往事,必定会让人内心有所触动而将自己的感触付诸笔端。这便是对自己感情的一种表达与传递,或者说是对自己主观情意的表现。由此可见,“再现与表现”手法在作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不少考生在记叙某件往事的时候,仅仅就是将事实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而忽略了对自己感情的表现;有时即使渗透了自己的感情,作文也显得空洞而无技巧。因此在运用“再现与表现”这一写作手法時,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运用“再现”时,要使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才能配合对事件的描述,使得事件真实而且形神兼备,为读者所喜爱。另外,再现真实生活场景的同时,需要渗透自己的真实感情,但感情的表达同样需要一些技巧。感情的表达应偏向于表现自我思想、情状。考生可以结合象征、寓意、夸张、变形甚至是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这样可以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完美。此外,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将感情寄托于叙事之中;可以寄寓于写景之中;可以放在议论之中,做到抒情、议论相结合。总之,灵活地将“表现”与“再现”相结合,两者才能运用自如,相得益彰。

我仿我秀

脚踏大地

◎蒋 菡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繁衍、栖息于广袤的大地,世代延续,生生不息。大地的广博给了人们宽广的胸怀,大地的厚实给了人们淳朴的心,大地的无私给了人们生命的乳汁,让人们在不断的求索中走向成熟并塑造自身的性格。

脚踏大地,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自然的精神和气息。这种精神和气息深入我的心灵,并不断撞击着我的灵魂,使我全神贯注地看着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或许人并不会因眼前的一切而改变原有的精神状态,但我脚踏在大地之上,听到了现实和历史相互撞击的声音,以及在大地上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回响。

脚踏大地,感受辛劳

在一片麦田之中,尽情徜徉,抬头是蔚蓝的天空,低头便是大片大片的麦子,翠绿翠绿的,仿佛会流出香一样。微风拂过,便见一波接一波的麦浪涌起,将那绿色传向远方,在天地交汇的地方,激荡起生命的浪花……

麦田中最美丽的永远都是辛劳的农民。他们好像是不知疲倦的蜜蜂,在麦田中辛勤地劳作。他们脸上的笑容说明了一切,他们并不感觉累,并不感觉苦;恰恰相反,他们感觉到的是收获,是幸福,是甜蜜。他们站在大地之上汲取大地丰富的营养,来滋润自己的身体,丰富自己的生命。他们感到充实,是因为大地给了他们生命,而他们的价值也在这片大地上、他们的汗水中得以实现。

脚踏大地,感受辛劳——那些为生存而付出的努力,全是献给大地的赞美。

脚踏大地,感受伟岸

站在历史的大地上,回望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我看到了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我回想起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我梦见了陶渊明,饮酒采菊,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选择了伟岸,选择了正直,是因为他们脚踏大地,正气凛然。纵然谄媚混淆了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纵然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不轻言屈服;纵然一生清贫,命途多舛,也不改正直本性。这就是大地赋予他们的性格。

脚踏大地,感受伟岸——多少千古英雄令人心生敬仰,赢得万古流芳。

脚踏大地,不再徬徨,不再迷茫,只因大地给了我们方向。

踩着脚下的路,不再犹豫,走向前方……

◆点评

该生艺术地再现了自己感悟到的生活,运用“再现”手法感性地演绎,写实而逼真。本文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突出了对大地的情感,很是动人。同时,该生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对“大地”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

在写作手法上,本文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大地”以及“大地上的人”,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排比、夸张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突破了感受的经验习惯。在语言表现上,这篇作文震撼人心,高度概括。

猜你喜欢
胡琴丰子恺感情
爆炒米花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胡琴心:我用整个生命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