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十大流行语”写作素材解读述评

2018-03-15 21:50张善存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源油腻流行语

张善存

每到岁末年终,各式各样的分类汇总与评比便会纷至沓来,而“年度十大流行语”往往最受公众和网友的关注。一方面,过去一年,我们说了什么、看了什么、议论了什么、追随了什么,都是每个人的切身体会;另一方面,了解、运用并分析、感悟这个时代的流行词,会让自己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与社会。下面我们就从语文学习和素材积累的角度,对2017年“十大流行语”做一简要梳理和解读,以丰富我们语文学习和语言表达的新鲜感和时代感。

NO.1

不忘初心

【语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

【解读点评】

不忘初心,即不忘本意、不忘初衷。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最初时的本心,做事情应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始终如一,言行一致!“我们都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的诗《先知》早已向我们提出告诫。“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NO.2

砥砺奋进

【语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7年6月起,全国各地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宣传活动。该词准确概括了中国五年来的辉煌成就,生动描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形象。

【解读点评】

“砥砺”语出《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郭璞注:“磨石也。精为砥,粗为砺。”该词本义是在磨刀石上磨,引申为磨砺、勉励等义。砥砺奋进,即在磨炼中奋勇前进,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的勉励。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

NO.3

共享

【语源】

2016年,共享单车的兴起将共享的概念带入了人们的视野。2017年,共享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涉及行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共享”已成为新的理念之一。

【解读点评】

共享经济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共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诸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种种创新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同时也是对社会闲散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尝试。“共享”一词的流行,体现了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巨,展示了社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NO.4

有温度

【语源】

该词是2017年5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大会报告中指出,上海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由此,“有温度”这个有着细腻感觉的词语逐渐流行开来。

【解读点评】

“有温度”的意思是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其含意由物理层面扩展到了人文层面。有温度就有温暖,有温度就有关爱,有温度就有风度,有温度就有希望,有温度就有未来……心态阳光,是有温度;工作向上,是有温度;生活热情自信,是有温度;待人和蔼友善,是有温度……“有温度”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人性化要求。

NO.5

流量

【语源】

从2016年年底、2017年年初开始,娱乐圈频频用“流量”一词来形容那些粉丝多、人气高、影响广、商业价值大的明星。“流量”一词既有市场层面的客观描述,又隐含着公众的文化评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词语。

【解读点评】

所谓流量,物理上指流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处横断面的量,又称瞬时流量;也指车辆、人员等数量。这个流行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语意上,如其现在用于表示明星的粉丝多、人气高,完全是时代赋予的新内涵。

NO.6

油腻

【语源】

2017年10月,有网友发微博谈“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引起热议。随后,冯唐、高晓松等在各自微博上發布博文,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性。由此,“油腻”一词引起网友关注,热议持续不断。

【解读点评】

“油腻”本指油脂、油膏、油污、油垢,或含油多的食物,现在用以指没有真正的才学和能力,却又喜欢吹嘘的中年男性。而且其含意还在进一步扩大,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之人都可称为“油腻”。由此不难看出,“油腻”的走红,反射出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对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心诉求。

NO.7

【语源】

这个字的流行和“尬舞”渊源颇深。2016年5月,一部名为《舞法天女朵法拉》的儿童剧为“尬舞”一词提供了无数表情包,同时也让不少网友接触到“尬舞”这个词语。在这部被网友评价为“观看五分钟,尴尬两小时”的魔幻主题电视剧中,小演员们“一言不合就跳舞”,每个法术蓄力全靠跳舞,每放一招前也都要跳舞。

【解读点评】

“尬”常用在双声联绵词“尴尬”中,一般不单用。“不懂跳舞的人对扭身体,使场面一度尴尬”,成了不少人对“尬舞”这个词语的理解。“尬”字在今年被广泛使用,“尬聊”“尬唱”“尬煮”“尬谈”等词中的“尬”字,仍然是“尴尬”的意思。

NO.8

【语源】

作为网络流行语的“怼”,源自湖南卫视引进的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的第一季。一个“怼”字频繁出现在节目中,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著名视频恶搞达人何仙姑夫特意制作了一部《真正男子汉》关于“怼”的“神剪辑”,网友看后纷纷大呼“怼得根本停不下来啊”。

【解读点评】

“怼”(duì),义为怨恨,引申义指凶狠。人们用它来表示故意找茬、反抗、反对等意思,后进一步衍生出“比拼”“竞争”等含义。值得玩味的是,作为不同地域的方言词,“怼”字还有这样一些值得注意的读音和意思:1.陕西关中方言:(1)“怼”读duí:碰撞,冲撞之意,如“怼上(撞上)”;(2)“怼”读duí:遇到,遇见之意,如“怼着”“怼上”。2.河南方言:(1)“怼”读duí,如“怼人”;(2)“怼”读duī,“撞”“打”之意,如“我怼他一拳”。3.广东方言:“怼死你”,比打更凶更猛一点。4.重庆方言、四川方言:“怼”读duí,意思是同归于尽,如“我今天和你怼了”。总之,在方言语汇中,“怼”字的读音和含义比较复杂。

NO.9

可能×××假×××

【语源】

2017年1月,网络上出现了一组调侃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表情包,此表情包由“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等句子配上各种苦恼表情符号组成。很快,“可能×××假×××”的句式传遍朋友圈和微博。

【解读点评】

“可能复习了假书”“可能遇上了假好心人”“可能接到了假入学通知书”……这是一种新的吐槽文化,属于“反话正说”,把不易于表达的内容“义正词严”地表达出来。再者,“可能×××假×××”可以结合各种情境、职业、角色来具体表达,勾连起整个行业、群体的“趣味认同”,产生圈层传播的效应。它在大学生群体中“火”起来并扩散到各个群体,就说明了这一点。

NO.10

打call

【语源】

该词最早出自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原是一种由日本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气动作,包括跳跃、拍掌、挥动手臂和有节奏地喊口号。随着这种文化的渐渐流行,国内也发展起了打call文化。不过国内称打call是一种台下观众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进行互动的自发行为。

【解读点评】

“call”在英文中是“喊、叫”的意思,最开始指在演唱会现场观众疯狂喊叫,后指跟随音乐节奏,用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表演者互动。如今,其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也用来表达對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无论是纯粹意义上的喊口号还是在感情上表达支持,其“应援”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程度和表现不同。“打call”这个词的流行,是一种小圈子文化向大众文化的传递和拓展。

从2008年《咬文嚼字》开始评选年度流行语至今,已经走过十个年头。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些流行语,我们从中不难窥得中国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相比往年火爆喷涌的局面而言,今年的流行语少之又少,以致被有关专家称为流行语的“小年”。这正反映了社会走向稳定、民众走向理性、语言走向规范的历史发展趋势。

对于这些新语汇、新表达,我们既可拥抱也要有选择,既要宽容也不能纵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取舍之间,把握坚守与改变的平衡,恰当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从而让语言的大河澄澈明净,随着时代的步伐奔涌向前。

猜你喜欢
语源油腻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拒做中年油腻男
巧借 流行语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油腻也不错
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