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消费者主权

2018-03-15 17:23
南方周末 2018-03-15
关键词:制假售假经营者

南方周末评论员

又到一年3·15。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道是,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经济。50后、60后,亲历了中国市场经济成长的全过程,想必对这句话感触最深。改革开放之初,曾有国营饭店悬挂“不许打骂顾客”的店规;现在去稍上档次的餐馆,服务员全程微笑服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随叫随到,更有老顾客优惠、生日送蛋糕,各种贴心。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内在蕴含了保卫消费者权益的倾向。一般而言,市场经济越彻底、行业竞争越自由,消费者权益就越能得到保障。如果消费者用钞票投票,能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唯一终极力量,消费者主权必定坚如磐石。

不过,由于消费者多而分散,难以组织,经营者小而集中,易于组织;而且,“买的没有卖的精”,消费者相对于经营者有信息劣势,卖方有可能滥用这些优势、欺凌消费者,如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所以法律有必要介入,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在这方面,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今天是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四周年。该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退一赔三”。2009年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销售伪劣食品,“退一赔十”。今天也是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一周年。不少消费者通过这个举报投诉平台,挽回了被经营者恶意侵犯的权益。

当然,还可以做得更好。

新消法规定,消协有一项职权:“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应该进一步明确消协与消费者有权发起集体诉讼,判决一经生效,就自动及于所有被侵权的消费者,既节约司法资源,又能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这一条如果能与惩罚性赔偿结合起来,必将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利器,让制假售假者闻风丧胆。

至于12315平台,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日前表示,第二期互联网平台要在今天上线,增加了电子地图功能,消费者在哪儿购买商品可以定位,不用去详细掌握哪一个企业、全称是什么等资料,平台通过大数据和在线处理解决举报问题。希望大家善加利用这一平台。

此外,从激励上来说,向企业或平台直接投诉制假售假不免被推诿。大家除了向12315平台举报投诉之外,还可向行业监管部门举报投诉。乘坐飞机遭受不公正待遇,可向民航总局投诉;家中老人被忽悠买了长期寿险、保险公司又推诿的,直接向银保监会投诉。消费者善于借力监管者,可助力让监管牙齿真正利起来。

猜你喜欢
制假售假经营者
粤东区域性手工包装制假活动高质量治理模式探析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音乐版权费谁说了算
论我国关于制假重刑的研究综述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
计算营业额
论股票期权激励下的风险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