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懒老板:每天只工作6小时 ,26岁成首富,5年拿下9亿用户,送给每位员工一辆特斯拉!

2018-03-15 19:21
音乐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陈天桥用户

这样一家初创公司,你觉得它能活多久?

员工上班朝九晚六,中午打一个小时太极拳,周末双休,绝不加班。

老板更过分,每天只工作6小时,每天10点半到公司,中午花两小时吃饭、健身,晚上6点雷打不动回家,周末绝不干活。

甚至公司章程还有一条:“当公司利益和家庭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员工要优先选择家庭。”每个月甚至给员工父母发工资,鼓励员工享受生活。

对比其他拼死拼活加班、动不动就是“996”的公司,这家公司简直就像在度假!但看似“吊儿郎当”,这家公司的业绩是:只靠一款APP,5年获得全球9亿用户!

这款APP,叫做WiFi万能钥匙,2011年开始研发,到了2016年8月,已经有了9亿用户,月活跃用户5.2亿,日下载量甚至超过了微信和QQ!

在这款APP后面,那位每天工作6小时的任性老板,就是陈大年。

没听说过陈大年,你一定听说过他的哥哥陈天桥。26岁,陈大年就和哥哥陈天桥一起成为了中国首富,当时他迷恋速度和繁忙,半夜12点钟开会是家常便饭,每天工作15小时,一年只休息30天。

但在一次生死之劫后,他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史上最懒CEO”,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专毕业,26岁成为中国首富

1978年,陈大年成长于普通的工薪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最小。父母很开明,家境虽不富裕,也要尽力满足三兄弟的好奇心。

1995年,刚从复旦毕业的二哥陈天桥极力说服父母买电脑,后来陈家父母大概花了6、7千元的天价,买了一部组装的586,“父母应该攒了很久”。

586电脑

当时只有17岁的陈大年一下子迷上了电脑,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开始互联网试点,陈大年带着全家的户口本跑到上海苏州河旁边的通管局,在填写无数张表格之后,终于拿到上网资格。上网速度每秒只有2到3K,并且上网资费很贵。那时候,每天上网两个小时,可能就会花掉他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因此陈大年经常半夜偷偷上网。

接入互联网的陈大年,满足了第一阶段的好奇心后,他开始学习编程。陈大年找来一本编程书,一边学一边写,很快就成为了编程高手。

光顾着编程,学业自然不好,二哥陈天桥是堂堂复旦毕业生,而陈大年只读了个中专,但他的日子也过得很滋润:在家帮人写代码开发网站,几天就能赚几千元;顺便在《电脑报》上投投稿,千字的专栏就是200元。

1998年,陈大年还做出了中国第一款上网计费软件ENCounter,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款共享类软件,还被《电脑报》评为“年度十大共享软件”。

但潇洒的日子没过多久,1999年,年仅21岁的陈大年和二哥陈天桥一起创办了盛大网络,开始创业。

陈大年和陈天桥

有意思的是,创业初期,有一次陈大年和陈天桥散步,陈天桥突然停下来,问:“你觉得我们赚多少钱算成功?”

陳大年一点没反应过来,随口回答:“200万人民币吧。”看着陈天桥一声不吭,脸上也没啥表情,陈大年有点慌了:“我是不是说太多了?”

事实证明,陈大年不仅没说多,还说少了,说少了很多很多——5年后,他和哥哥陈天桥一起成为了中国首富,资产是90亿人民币,这时候,他才26岁。

年轻时的陈大年

当时中国游戏市场急速爆发,陈氏兄弟实现了财务自由,盛大网络也一路高歌猛进,把腾讯、新浪等公司远远甩在后面。

当时外界还一直传言,盛大究竟是买腾讯还是买新浪?最终2005年盛大斥资近20亿买下新浪19.5%的股份,一度成为新浪最大股东。

可以说,那时的陈大年可谓少年得志、风光无限,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场危机正向他慢慢袭来。

风光无限却差点命丧街头

刚开始创业,陈大年的观念和大家没啥不同,推崇“勤劳致富”、“领导必须身先士卒”,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一年只休息30来天,遇见员工就问:“产品做出来了吗?加加班不就搞定了吗?”

2005年他转战盛大创新院当院长,拼命三郎的本色不改,每天工作到1、2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晚上12点开始开会。”

但从2006年开始,陈大年去医院的次数慢慢变多,一次加班出来,他突然毫无征兆地倒在地上。

当时已是晚上十点多,他躺在浦东一座立交桥下面,虽然意识清醒,但怎么也站不起来,他挣扎着掏出手机叫来救护车,然后仰面朝天,看着悠悠的路灯和周围安静的世界,感觉自己几分钟就会死掉,“想到明天早上一切还是如此,卖油条的卖油条,卖大饼的卖大饼,唯一的区别在于我已经不在这个世界。”

经历了这一次,陈大年心里开始怀疑:这个事情不科学啊!因为我从小看的电视剧都是这样讲的,一个人创业成功了,每天喝个小酒、开开车、下下棋。为什么到我头上,就需要每天这么拼命,最后都把自己拼到医院里去呢?

于是,陈大年开始反思,创业需要拼命才能成功这件事情,到底对不对?

恰好这时候,陈大年的父亲来看他,问了他五个问题:

问题一:你觉得你们两兄弟聪明吗?

陈大年:我觉得我们还行。

问题二:你们是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陈大年:这个完全不可能。

问题三:你们努力吗?

陈大年:比较努力,一年只休息 30 多天。

问题四:你们是最努力的人吗?

陈大年:肯定不是。今天碰到一个投行的人,他说曾经有一年只休息过 7 天。

第五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他父亲问:“你们不是最聪明也不是最努力,那么凭什么让你们赚那么多钱?”

陈大年一下子不吭声了,于是他父亲替他总结:你们要记住,你们肯定是聪明而且努力的,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你们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成绩。

这下子,陈大年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他以前一直崇尚的工作方法,通通都是错的!

创立盛大,他觉得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每天拼死拼活地工作,结果盛大做起来了,好像创业要拼命的逻辑是对的,所以他也只能继续拼命干活。

但当陈大年仔细回顾盛大的发展史,发现盛大能够如此辉煌,关键有三点:

1

第一件事是做的第一款游戏,叫《热血传奇》。这款游戏是盛大代理的,运营成功就能达到陈大年的第一个目标,即「我们公司活着,我们公司赚钱了,我们有了很多用户」。

2

第二件事是成功自主研发并推出了《传奇世界》这款游戏。《传奇世界》成功推出,使得盛大再也不用被之前代理游戏的公司要挟了。原来他们说「我不跟你玩了」,陈大年就没办法,只能跑去和他们商量,并且答应很多不应该答应的条件。但是当盛大自己开发游戏后,他们就有底气了,因为自主技术握在手里总是硬气的,如果代理公司撤了,他们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3

第三件事是起点中文网成功了。起点的成功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在游戏领域做成功,而且还可以开辟其他既能赚钱、又有用户量、又能够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全新方向和领域。因此,假如有一天所有人都不玩游戏了,盛大这家企业也是健康的。

而其他许多事情,当时看起来重要,比如说盛大上市时和Google被评为同一年全球表现最佳科技股,但今天回头看这件事意义并不大。因为你被评为最佳全球科技股对企业没有太多帮助,它最大的作用是让他们很「high」。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就会发现,陈大年发现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中,最有价值的事非常少。如果你不追求短期利益的话,也许就可以把70%~80%的工作全部抛掉。抛弃掉,公司就能够非常从容。陈大年认为,一种从容的管理公司的思路和想法,能够推动公司更从容地获得成功,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过得从容一些。

所以,创业最重要的是两个字——「节奏」,即你要在合适的時候做合适的事情。你选择的时间的正确性,才决定了你能否赢。

有时候一件事情你想的是对的,但如果推出得过早,也得不到好结果;有时候你推出的早,但是你没有准备好,最后胜利的不是你;有时候你可能看到的时候很晚,但是你准备充分,最后依然赢了,这就是节奏。曾经,有一个韩国人写了一本书叫《蓝海》,他一直在强调,如果找到差异化你就能赢,但实际上这不是绝对的。因为你选择的时间的正确性,才决定了你能否赢。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奇怪的行业,本来应该鲜衣怒马,但现实却总是血淋淋的。很多人说,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光速发展的行业,日新月异,人的生活节奏都变快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在拼命地跑。

他觉得,过去互联网创业者拼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过去这行业什么东西都是新的,所以要赶快跑,只有这样才能赢;但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已经逐渐发展得相对成熟。用一个说法就是「都是套路」,当互联网各种模式慢慢成熟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抛弃这种靠拼命取得胜利的方式。

我们每年都能听到有人过劳死,其中很大比例的人群都是企业创始人或高管。其实这背后往往是创始人抢走了本应属于员工的活儿,不但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员工。

陈大年还算了一笔账:一般创业公司有50人就很厉害了,一人一天工作8小时算一个人天,50个人拼到24小时不睡觉,一天的工作能力也就150个人天,一般的大公司都有1、2万人,你150怎么和别人1万比?所以再怎么玩命也没用。

于是,陈大年总结:

“核心在于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决定一个公司制胜的是正确的决定,而不是最拼命的那部分。”

每天工作6小时,5年做到9亿用户

陈大年最痛苦的时候是2007年左右,迅速完成人生物质财富的积累之后,他有点找不到方向感了。这种“完成”不是简单的财务自由,而是在2004年,陈天桥及家族成员(包括其妻子和陈大年)以约合90亿人民币的身家,成为中国首富。当时,陈大年只有26岁。

无法想象一个26岁的年轻人如何hold住“首富”这个称号,陈大年也没有做到,“至少那段时间感觉人生很无趣”。他没什么“烧钱”的爱好,摄影算是为数不多的之一。想要的镜头和相机都买了,他便进入只赚钱不花钱的境地,却并非他所好。这种拧巴的状态把陈大年逼到了死角,他想不通。回想当时的自己,他说,“人生经历还是太少,如果是40岁遇到就不会像当初那样,但当时就会想不通。”

总得找个花钱的事情做,盛大创新院是兄弟俩开出的药方。兄弟俩不想看到一些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半途而废。创新院成立不久,便已名声在外,WiFi万能钥匙联合创始人张发有在加入盛大之前,已经工作近十年,“盛大创新院在整个行业都是旗舰性的”,加入了都是“大牛”的团队,让张发有兴奋了好一阵子。

陈大年自认受惠于信息的普及。他中专毕业,并非学霸,“但我从来都不是上树掏鸟的人,而是走到哪里都找书看。”他认为正是基于此,自己没有被抛弃。还在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开始给《电脑报》投稿,每个月能挣一两千块钱的稿费,跟同学一对比,显得格外富裕。

做WiFi万能钥匙的初心是因为陈大年看到信息鸿沟的差距越来越大,但并非坦途。2011年,他在盛大创新院提出这个项目,组织第一拨人开始做,没多久,团队觉着产品有些low,人都散去。他又找了一拨人,第二拨人感觉希望渺茫,又走了。

陈大年明白大家不看好的原因。工作时间,盛大会给他们提供免费Wi-Fi,其余时候他们也能承担上网资费。但自己的成长经历却告诉他,中国还有大量用户因为资费的压力无法随时接入互联网,而他想做的就是搭起这个桥梁。

而此次创业,陈大年像换了一个人那样,不再催着员工熬夜加班,而是放慢节奏:员工朝九晚六、不加班不熬夜,周末双休,他自己每天也只工作6小时。但表面的慢,并不代表懒散、不干活,而是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

陈大年总爱用自己喜欢的太极拳来做比喻:

“太极拳有一个特点,刚柔并济,快的时候非常快,慢的时候非常慢。慢是在调节身体状况,达到最佳的状态,找到最佳的机会之后才以快来冲破。”

他的秘诀,大概就是几点:

1、贴近用户,才是有价值的项目

WiFi万能钥匙本来是盛大创新院的一个项目,产品没多少爆点,就是一款基于分享经济模式而推出的免费上网工具,因此不被人看好,前后做了一年多,已有两拨研发人员先后离开。

但陈大年非常看好这个项目,他小时候上网,资费贵到吓人,每天上网2小时,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所以,曾经的生活经历告诉他,中国还有很多人因为流量费用而上不起网,如果有一款产品可以拉平“数字鸿沟”,让更多人免费使用网络,一定会火起来。

然而,他的想法没多少人能理解,毕竟周围那些大神程序员,上班下班有WiFi,通勤那一两个小时,也不在乎几十块钱的流量费。

到了最后,实在没人愿意做这个项目了,陈大年干脆自己上阵担任产品经理,拉来同事张发有、李磊还有一个程序员,4个人就开始做这个项目了。

然后,这件事就成了。

2、正确的方向比勤奋更重要

陈大年一直相信:老板的主要工作是要做好裁决,而且老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每个员工正确的评价,并且给他应得的、正确的收益,只要做好这一点就OK了。

你看,马化腾多久没做业务了?马云多久没做业务了?你看过丁磊做什么业务?所以老板应该努力的学习不做业务。陈大年现在只做两件事情,第一是设立制度,让每个人可以被公正地對待。第二是防止对公司造成不可逆的摧毁性的伤害。

陈大年和员工在打太极拳

3、关注员工的成长

相比起赚钱,陈大年更看重员工心智的发展,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没有人天生看得长远。

在他看来,产品做得再急、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自己在进步、在成长,20年后这个公司还在,这才有意义。

所以,他会要求公司10人一组读一本书,最后写成PPT向所有员工演讲这本书说了什么——锻炼员工浓缩信息、分析思考的能力。

他要求公司所有人都要学写代码,连扫地阿姨和保安都不例外——在他看来,编程是一种思考方式,这是所有人都要掌握的技能。

4、敢于放权

陈大年总爱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看待公司高管的成长,并且高度放权,每周开例会,陈大年参与讨论、听取汇报,但不参与决策,并且极少动用否决权。

他还模仿华为搞了个轮值总裁制度,三位联合创始人经过演讲、答辩、答记者问和投票等流程,推选出一位轮值总裁。曾经做过两次轮值总裁的张发有坦言:“坐到这个位置之后,思考的立场就会改变,会逐渐淡化个人,更有全局观。”

老实说,陈大年做的这些,颠覆了不少人对于公司管理的看法,有投资人直言不讳:“你是我见过最懒的一个人,别人家公司的老总每天只睡6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干活,而你每天只干6小时,而其他时间都在休息。”

陈大年这样回答:“当你看到一个企业的老板不上班,但公司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时候,其实你不应该焦虑,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就是成熟的企业。”

陈大年的看法是对的。从2011年到2016年,短短5年WiFi万能钥匙就有了9亿注册用户,每月活跃用户5.2亿,2016年8月还超越QQ和微信,成为中国日下载量最大的软件。

刚开始时,团队还有个“羊肉串文化”,产品每发展100万新用户,就去吃一次羊肉串,后来发现实在不行,这样一周就要吃一次,只好改成增加1000万新用户吃一次。

因为业绩出色,2015年初,陈大年还给公司的40名员工,每人送了一辆特斯拉!当陈大年刚开始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开始15秒没人说话,连点掌声都没有,后来大家反应过来后说「是真的吗?」直到有人拿到了自己车钥匙后,这种质疑声才消失了。

正是奖励就是让员工明白,公司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加倍热爱这个公司。与此同时,不论高低贵贱,「罚得毫不手软」也是重要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消灭办公室政治的土壤。

陈大年送给员工的特斯拉

现在,WiFi万能钥匙已经从40人做到300多人,但对于一个用户9亿、月活5.2亿的APP来说,其实并不算多。但陈大年并不着急把公司做大,他自有自己的节奏,依然觉得自己的公司还是一个小公司,做得对比做得快更重要。

事实上,他看似懒散,实际是“懒于战术,勤于战略”,与不少人总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形成鲜明对比。

或许他的这一句话,能给大家带来更深的思考:

“我们只希望每一次做对,我们只希望一直走在做对的路上,也许我走得不是很快,但是慢慢的会到达重点。而你如果快,走在错误的路上,你会死得更快。”

猜你喜欢
陈天桥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陈天桥:那个31岁就成为首富的人
陈天桥:有两个月我几乎每晚死一次
陈天桥:有两个月我几乎每晚死一次
信用卡资深用户
Twitter用户增长未达预期
陈天桥的“沉住气,成大器”
一言难尽陈天桥
智能手机用户普遍忽视恶意软件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