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农机化水平调研报告

2018-03-16 21:22李正军张冬梅
山东农机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李正军 张冬梅

去年以来,党的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肥城市农机化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农机安全宣传标兵县”。农机总量有了很大提高,农机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85%、83%和81.8%,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38%,比上年增长0.17个百分点。

一、农机化发展概况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

到2017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0.1%,农机总动力97.84千瓦,比上年增加5.01万千瓦,拖拉机达到2.02万台,比上年增3%,拖拉机配套农具3.53万台,各类联合收获机达到4183台,比上年增238台,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255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626台。各类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发展到11817台,其中马铃薯收获机8977台,比上年增加1043台。农用飞机达到13架。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2017年全市总种植面积113598公顷,比去年减少7.44%。全市机耕地面积达到62597公顷,比上年减少10.03%,免耕播种面积达到50907公顷,比上年减少4.08%,机耕作业水平为99.85%,与上年基本持平。

机播种植面积达到94286公顷,比上年减少6.83%,机播作业水平为83%,比上年增长0.54个百分点。

机收面积达到92929公顷,比上年减少7.34%,机收作业水平为81.81%,比上年增长0.09个百分点。

全市机收玉米37999公顷,比上年减少2.54%。马铃薯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93%和99%。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7600公顷,比上年减少0.31%。机械深松面积13400公顷,比上年减少7.26%。农用飞机作业面积10000公顷,比上年增加18.49%

(三)农业化资金投入持续增加

2017年全市农业机械化投入状况良好,总计投入资金6902.5万元。其中:农业机械购置投入达到5833万元,科研投入110万元,推广培训441.5万元。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带动下,农民个人投资农业机械的资金达到4083万元,各级财政投入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达到2301.5万元,单位和集体投入达到518万元。

二、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各项指标都在不同程度的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机化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

近几年来,农机化事业在各级农机人员的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正式将农机化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

(二)农机化的发展政策得到了基本保证

《农机化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补贴,为农业机械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民购机,农机化投入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集体投入为主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民个人、农机专业户等投入为主。

(三)农机化的发展机制有了根本性转变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大户,由少到多,逐渐壮大起来。农机合作社应运而生,2017年农机合作社达到11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6家、泰安市级示范社15家、肥城市级示范社40家。农机合作社从农机生产单个环节向全程服务转变,从小规模分散作业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转变。春耕春播、“三夏”、“三秋”关键农时,以农机合作社为区域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机维修、跨区作业、信息集散等服务项目,推动了区域农机资源的集约高效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

农机化的发展逐渐由国家行政推动为主变成以农民追求经济效益,主动发展农机化的内在动力为主,逐步形成了国家引导,农民为主的投入格局;随着农机服务体制的转变,农机管理服务向着市场化、实体化、产业化发展;随着农机管理体制的转变,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向法规管理、政策引导、资金倾斜和行政手段相结合;从侧重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四)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服务体系呈现科技化需求

农机社会化服务逐步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机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延伸,农业机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参与份额不断增加。农副产品加工、渔业、设施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机械化科技含量及服务形成新的发展规模。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农机化服务,不断迎合农民的需求,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小型机具,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老旧装备仍占有较大比例,大型、复式、智能机械市场占有率较低,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之间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当前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局面。二是农机合作社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武汉举办的“全国农机合作社创新发展工作会”上,我市地龙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一致认可,但是放眼全市,我们这样的合作社还不够多,质量的提升与数量的增长不相匹配,大部分合作社在规范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农机人才队伍打造任重道远。当前,农机从业人员队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农机知识更新较慢,与此同时,农机人员队伍年龄老化,农机专业人才后继乏人,特别是高级技术、管理和复合型人才紧缺的问题突出。四是农机事业投入不足,投入结构需要优化。2017年,全市共落实国家农机补贴资金1750万元,直接引导农民投资4083万元,大大改善了农机装备水平。但也应该看到,农机化投入的渠道仍很单一,没有省财政、市级、县级配套补贴资金,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投资力度需持续增大。

四、农机化发展预测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进入新时代,农机工作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立足新起点,全市农机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继续深化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补齐全程机械化短板,突破全面机械化瓶颈,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推进全市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巩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打造肥城农机化升级版。

主要工作目标是:到2018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9.4%。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75%,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农村各业机械化实现新突破。

(一)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优化升级。充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利时机,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惠农资金、农机创新研发、试验示范项目落户肥城,着力填空白、补弱项、提质量,重点研发推广大型智能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联合收获机械以及宽幅精量播种、高效植保、水肥一体、微喷灌、粮食烘干、集约化畜牧水产养殖、青贮饲料生产、农产品加工成套装备,协调推进林果和种苗管理、设施园艺等领域机械装备研发推广,显著提高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断提升农村各业机械化水平。

(二)全面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开展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总结形成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规模的农机装备配套标准、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根据全市各地农业生产特点,以汶阳、安庄粮食主产区为主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及粮食机械化烘干示范;以边院、仪阳为主开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示范;以王庄、桃园马铃薯主产区为主开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以潮泉、老城、高新区等镇街北部山区为主开展花生生产机械化示范;以老城、潮泉为主开展林果机械化生产示范;以新城、仪阳为主开展设施农业生产示范。

(三)深入实施农机服务主体培育。根据《肥城市农机合作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施意见》(肥政办字〔2017〕2号)要求,按照“抓好新建合作社、清理整治‘休眠’合作社、规范提升一般合作社、引导成熟规模农机合作社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继续抓好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及转型升级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效益。计划到年末,高起点、高标准打造肥城市级以上示范社4家、实现合作社转型升级2家。

(四)持续搞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机战略,进一步加强农机科教能力建设,创新农机科教培训方式,逐步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热爱农机事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同时又会农机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机手、职业农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积极参加农机维修、驾驶操作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培育一批爱农机、善钻研、技艺精的“农机工匠”。

(五)铸好农机安全生产后盾。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强化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健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农机监管进村入社,扩大覆盖面;加大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力度,依法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治理行动,严禁无牌、无证拖拉机上路行驶,坚决彻底清理变形拖拉机;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创新开展农机年检年审及驾驶员考试、车辆挂牌等工作,不断提升农机“三率”水平,维护持续稳定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年内新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单位1家。

(六)继续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打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规范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核发放工作,提高农机维修经营网点持证率;继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区域维修中心创建活动,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切实保障农忙季节跨区作业机具安全有序流动、故障及时排除和事故有效处理。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