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5055水稻与宁麦19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8-03-16 00:18华荣袁红吴计余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华荣 袁红 吴计余

摘要 介绍了南粳5055水稻与宁麦19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南粳5055水稻、宁麦19小麦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稻麦两熟;南粳5055;宁麦19;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3-0029-02

南粳5055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的特点,通过农业部组织的超级稻验收,其中2013年在泗洪洪泽湖农场验收产量为12 288 kg/hm2, 2014年在高邮周巷验收产量为12 543 kg/hm2,大米2014年获得江苏省优质稻米品比金奖。宁麦19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熟期早、春发性好、耐迟播的特点。

为挖掘稻麦周年高产潜力[1-2],笔者等人通过南粳5055、宁麦19多年同一田块示范种植,通过对南粳5055、宁麦19两熟茬口安排、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要实现南粳5055、宁麦19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不仅需要合理安排茬口及播期,还要处理好秸秆全量还田,科学管理水肥,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其中:宁麦19栽培需要注意适宜播期与播种量相结合,尤其要因地制宜开挖好内外配套沟系,做好抗逆应变工作[3];南粳5055栽培需注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高效肥料运筹及适时收获。现将其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南粳5055栽培技术

1.1 播前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留麦桩10 cm以下。半喂入式收割机切成小于5 cm的碎段,全喂入式收割机切成2~3 cm碎段,并人工均匀分撒于田面。

水田秸秆粉碎摊匀后及时灌水泡草2~3 d,田面水深3~4 cm。泡草后,进行机械搭水耕翻埋草、平整起浆,适宜埋深10~15 cm。旱田采用55.125 kW以上大动力拖拉机旋耕,埋深10~15 cm。秸秆还田后及时灌水泡田48 h以上,田面水深1~2 cm,待秸秆软化后再耙田平整田面。

1.2 种子处理

大田选取优质良种60 kg/hm2,晒种1~2 d后浸种。用16%咪鲜胺·杀螟(恶线清绿盾牌)10 g+25%吡虫啉悬浮剂(先净)4 mL兑清水10 kg搅匀后,浸稻种5 kg,遮光浸48~60 h,一般采用日浸夜露法,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1.3 培育壮秧

大田备足机插稻专用育秧盘420~450张/hm2和无纺布90 m/hm2。要按秧田、大田比例1∶80~100预留秧田。秧板规格一般为畦面净宽1.40 m,沟宽25 cm、沟深15 cm,四周沟宽30 cm、深25 cm。播种前10~15 d上水耖田耙地,播种前2 d,填平裂缝,铲高补低,达到“实、平、光、直”的标准。

一般在5月20—30日播种,采取软盘育秧。秧板上平铺软盘,在盘中铺撒营养土或基质,厚度为1.8~2.0 cm,盘面窨水至底土湿润,播破胸露白芽种120~140 g/盘,播种量60 kg/hm2。

苗期水浆管理上,采用半旱式的水浆管理,有利于提高根系盘結力,方法是播后5~7 d(无纺布覆盖期间)每天灌1次平沟水,渗透床土后迅速排放,齐苗后不卷叶不补水,补水时灌平沟水,窨透床土后迅速排放。雨天做到秧田无积水,严防秧盘淹水。

适时揭无纺布,一般播后5~7 d(齐苗后)可揭去无纺布,有利于控制秧苗高度,培育健壮秧。

科学防病治虫,为防治灰飞虱危害,揭布后,每天要喷1次药,药剂可使用25%吡蚜酮300 g/hm2等;如水稻苗脱力落黄,结合治虫增施尿素750 g/hm2。

1.4 适时栽插

当秧龄达到15~18 d即可移栽。栽插时要合理密植,移栽行距30 cm、株距11.7 cm或13.1 cm,一般栽秧390~420盘/hm2,穴数28.5万~25.5万穴/hm2,苗数4~5株/穴,基本苗达90万~135万株/hm2。田间水层深度1~2 cm[4]。

1.5 精确定量施肥

总用氮量300 kg/hm2左右,要增施磷、钾肥,采用“前促、中控、后攻”的施肥原则,前、后期施肥比例6∶4,一般基肥施45%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分蘖肥于栽后5~7 d结合除草施尿素112.5 kg/hm2,再隔5~7 d,追施尿素150 kg/hm2。穗肥于倒4叶追施尿素112.5 kg/hm2 +45%复合肥225 kg/hm2,倒2叶追施尿素75 kg/hm2。

1.6 水浆调控

前期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栽后1~2 d白天建立浅水层,晚上露田促根,活棵后结合施肥除草建立浅水层,落干露田1~2 d再建立浅水层施第2次分蘖肥,掌握浅水次次清,促进12叶前及时够苗。够苗至15叶采用“早摘、轻搁、多次搁”的方法,搁至田中土壤不陷脚,叶色褪淡落黄,有效控制无效生长和基部节间伸长。孕穗期、抽穗期需水量最大,应建立稳定的水层,灌浆结实期以间隙灌溉为主,以利养根保叶,防早衰、防青枯[5]。

1.7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重点抓好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主要病虫的防治。预防稻瘟病选用三环唑或稻瘟灵;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采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等药剂;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蚜酮、噻嗪酮或烯啶虫胺;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6]。

1.8 适时收割

当水稻85%以上籽粒黄熟后即可用收割机收割。

2 宁麦19栽培技术

2.1 播前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通常采用半喂入式并配备同步碎草装置的收割机收割水稻。收割时一般留稻茬15 cm左右,同时将秸秆粉碎。粉碎秸秆长度小于5 cm。

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备秸秆还田机具,埋草、覆盖一次完成。作业时要求耕翻平整,埋草深度15 cm以上。适墒采用翻耕浅旋相结合或深旋耕的方式进行精细整地,耕整深度应在15 cm以上。若茬口紧、土壤墒情差,应在水稻收获前7~10 d排水。耕整前应按要求施足基肥。

2.2 开挖内外配套沟系

在前茬作物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外三沟,排水沟深150 cm以上,导渗沟深120 cm以上,隔水沟深100 cm以上。于小麦播种后开挖内三沟,每3~4 m开挖1条竖沟,沟深20~30 cm。距田两端横埂2~3 m,各挖1条横沟,沟深30~40 cm,田块长超过100 m的应加挖腰沟,沟深30~40 cm,内外沟配套相通。

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2%立克秀湿拌种衣剂10~20 g加少量水调成浆状,与10 kg麦种充分混匀进行拌种[7]。

2.4 适量播种

由于南粳5055收获较迟,小麦的播种量要与播期相结合,如在11月15日之前能够播种,基本苗控制在225万株/hm2以内,以后每增加1 d增加基本苗15万株/hm2,最高基本苗控制为375万株/hm2 [8]。

2.5 肥料运筹

一般施纯N 240~270 kg/hm2、P2O5 150~180 kg/hm2、K2O 150~180 kg/km2;磷、钾肥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为5∶5;氮肥中基肥、壮蘖肥、拔节孕穗肥运筹比例为5∶1∶4。拔节孕穗肥根据小麦群体结构以及叶色合理调整施肥数量。如群体过大或叶色偏深,拔节孕穗肥可向后推延使用并注意使用防逆应变措施[9]。

2.6 防逆措施

宁麦19因为其春发性较好,容易造成群体过高,栽培时做好防逆应变措施。四至五叶期喷施矮苗壮900~1 200 g/hm2或10%多唑750~900 g/hm2;如拔节孕穗期如群体过大,在破口前5~7 d喷施劲丰1.5~1.8 kg/hm2;如拔节孕穗期群体适中,结合赤霉病防治喷施劲丰1.2~1.5 kg/hm2。

2.7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适时开展针对性防治。

2.8 适期收获

5月底至6月初,小麦蜡熟末期及时用收割机收割。

3 参考文献

[1] 章秀福,王丹英.我国稻—麦两熟种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稻米,2003(2):3-5.

[2] 袁志章,孙敬东,冒维维.苏中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4(6):40-42.

[3] 华荣,袁红,朱海鹏.宁麦19不同播种期和播种量比较试验[J].大麦与谷物科学,2017(2):28-30.

[4] 杨建昌,杜永,刘辉.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08(6):1611-1621.

[5] 顾文然,徐健,韩国柱,等.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8(4):7-9.

[6] 冯在根,谢成林,严功林,等.稻麦机械化稳定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3):179-184.

[7] 季一胜,杨飞,吴晓鹏,等.沿江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机械化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17-18.

[8] 徐士清,趙加生,叶世超,等.灌南县稻麦轮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7(7):263-266.

[9] 吉基伟.苏中里下河地区稻麦连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81-82.

猜你喜欢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煤矿高产高效型生产区队建设
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
不同兼业化农户粮食生产效益和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