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18-03-16 00:22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项王磨难项羽

【原文呈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素材解读

在庄子看来,人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庄子一直希望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中,但这只不过是他因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实际上,在庄子的笔下,大鹏飞过天际时,我们看到了它搏击风浪的勇气,看到了它追求理想的境界,看到了它的崇高志向。在“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里,我们更看到了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所凭借的“六月息”。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得借助外物。

适用话题

尊严 善于积累 万物有所待

素材运用

庄子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他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原文呈现】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

素材解读

郑国之安危,亦个人之荣辱也。烛之武并没有因为郑王的冷落而耿耿于怀。他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临危受命。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让我们敬佩。

适用话题

爱国 艺高人胆大 隐忍 宽容 知错能改

素材运用

因为爱国,烛之武“夜缒而出”,孤身退秦师。那是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像一杯饯行的酒,洒到了大地上。因为形势严峻,周围的空气、每一棵草木似乎都散發着紧张的气息。高高的城墙上,暮年的你,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你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在那堵高高的围墙上,你看上去是那么单薄,但同时又有一股坚定的力量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一切只因为爱国。见到秦伯的你,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用尽自己的机智与渊博的知识,让秦国与郑人结盟,为自己的国家化解了一场危机,也让后人永远地记住了爱国的你。

【原文呈现】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味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我与地坛》

素材解读

身残志坚的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他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1979年,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透过这些文字,他怀念过往的磨难和温暖,感悟生命的意义,思考写作,思考所有精神的价值。他的作品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思想片段,表达优美、从容、机智,让人不忍释卷。我们从他的回忆性散文中可以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他又是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的。

适用话题

坚强 乐观 追求 磨难

素材运用

寥廓苍穹中的雄鹰,展翅高飞,那是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的摔打后,才锤炼出的一双刚强有力的翅膀。同样,一个经历过磨难的人,才会有与众不同的人生。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磨难,是人生的拦路虎,亦是人生的试金石。当它矗立在你面前时,你将以何种态度对之、待之?21岁,一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年龄,一个拥有抱负与憧憬的时光,你却失去了双腿,这是对你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你却并未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与病魔抗争,与心灵碰撞,无数次地叩问“人当怎样活下去”,最终你用自己聪慧的大脑与勤奋的双手,表达了你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神奇之作。是什么让你能在困境中、磨难中奋起?正是因为你将磨难视为一笔考验自己的财富,不惧摔跤,不畏苦难,从而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原文呈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素材解读

鸿门宴上项羽要是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趁机杀掉刘邦,恐怕后来的历史会改写。但是优柔寡断、缺乏远见的项羽一再错失良机,让刘邦趁机逃走,后来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许不记得孰是孰非,但人们会记住项羽的勇气、豪气和霸气,记住刘邦的谋略和对时机的把握。把握机会,就能创造历史;错失良机,就有可能遗憾终身。看后来的楚汉之争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适用话题

把握机会 人心齐,泰山移 机遇不等人

素材运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刘邦没有他的英勇豪迈,更没有他的儿女情长。项羽生前是西楚霸王,死后还是西楚霸王。面对着“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的虞姬,他只能挥泪掩痛;望着昔日的金戈铁马在“四面楚歌”之中一夜崩溃,他泣不成声。他无语,但仍在拼杀。乌江畔,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拔剑自刎。时间在流逝,可项羽的精气神正汩汩流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历史为他定格,我们为他高歌,他是彪炳千古的铁骨英雄。

猜你喜欢
项王磨难项羽
夜里的光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项羽虞姬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亚父之死
磨难是一首歌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