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课前预习导学案”设计的几点认识

2018-03-16 09:21蔡婉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主动导学合作

蔡婉霞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课前预习是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就有“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设计方面的研究。“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点,有着较强的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课前预习导学案” 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快乐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课前预习导学案”能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前预习导学案”中,教师能巧妙结合课外阅读,在课堂上渗透课外阅读,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知识得以增长。

【关键词】导学 合作 探究 主动 课外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0157393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58-02

新课标中崭新的理念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彻底更新观念,从原来“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寻求新的发展。本人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就有“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设计方面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点,有着较强的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课前预习导学案”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快乐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课前预习导学案”可以跟课外阅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渗透课外阅读,使学生思维发展,增长知识。在摸索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支撑导学案的设计,并与课外阅读齐驱并进,大力推进大阅读。经过两年的研究,如今已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做法和模式。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说说我们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课前预习导学案”

什么是“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前预习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这一篇课文的单元目标与单元学习园地的目标,在结合这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等,形成一份书面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导学性较强的学习方案。“课前预习导学案”能帮助学生在课前梳理文章的内容,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引领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进行思考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结合这份导学案稍作点拨,学生就能充分地发散思维,主动质疑,积极思考,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

二、设计“课前预习导学案”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计一篇课文的“课前预习导学案”时,最基本的和最首要的,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读,准确地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阅读巧妙融进“课前预习导学案”当中。如在设计《猴王出世》一课教学案时,我们首先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教材和分析教材,把握了几个要点:首先《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是选自我国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合;其次是本组课文的学习关键点是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感受经典名篇名著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最后是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文章的。通过对教材深入的分析和钻研,形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进行自主的学习,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运用略读、浏览、默读等学习方法,进行品读语言文字,学习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感受石猴的形象,体会石猴顽皮勇敢等性格特点。

3.通过读文感悟。领略经典名篇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兴趣。

(二)根据教学目标与本班学生实际,设计“课前预习导学案”具体内容

有了理念的支撑,有了目标的导向,一份“课前预习导学案”即将要水到渠成了。我们在设计导学案具体内容时,本着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梯级上升的原则,具体做法如下:

1.设计生字学习环节,把握文章的大意及了解作者等

学生的课前预习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因此,一份导学案的设计,开始的环节,一定是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如:生字的自学,了解文章的作者以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在设计《老人与海鸥》一文中,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我会学:

(1)我会查找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请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2)我会自学生字。(3)我会思考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借助导学案展开课前的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的“课前预习导學案”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用第一人称,尽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体现自主性、探究性、人文性,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

根据文章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课前预习导学案”的问题时要把握文章的主旨,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质疑问难,自由表达。我们深知,教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老师必须更新观念,把大阅读的理念放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同时,想到身边的人和事,想到先前读过的某本书,想到文章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哪些人,哪些事有什么关联,想到了某个名人的名言,想到了某一首熟悉的歌曲,想到了……让学生从课内读到课外,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知识与乐趣,让学生在这个轻松愉悦的自主创新的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课外阅读,以一篇引多篇想开去,想到的内容与文章的内容产生了共鸣。导学案中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整份导学案的重点,灵魂所在。下面,以《猴王出世》为例,说说我们在这个环节的导学案的设计:

我会感悟:请找出文章语言表达上最有特点的句子:

(1)我找到了这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_____句,从这个句子中的_____词语,我体会到这是一只_____的石猴。

由此,我想到了(一本课外书、一个人、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这只石猴吗?如果你喜欢它,你会给他颁一个 _____奖(横线上必须填四字词)。由这只石猴我想到了课外书(或生活)中的这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单元和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拓展延伸的练习

如果说,上面一个环节是整份“课前预习导学案”的重点所在,灵魂所在,那么,最后这个环节就是这份“课前预习导学案”灵魂的升华。设计最后一个环节,要结合单元和文章的写作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说话写话表演等练习,有效落实语训并对本课学点进行拓展延伸。如在设计《猴王出世》“课前预习导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时,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我会写:我手写我心: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哪些精彩的故事?把一个小片段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用上最少两种修辞手法,然后讲给别人听。

三、“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运用

一份完整有效,整合课内外资源,体现自主合作学习,巧妙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的“课前预习导学案”设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运用“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关于导学案的运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课前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预习

在上这节课前一两天,老师会把一份完整的“课前预习导学案”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学生就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这份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导学案中有一个问题的设计是:我会提问题。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上课前在小组里面提出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导学案。学生完成导学案,离不开对课文内容的研读,离不开自己课外阅读的积累。

(二)课堂上师生共同运用“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学习

在上课时,师生共同运用“课前预习导学案”,在课堂上展开深入的研讨和学习。由于“课前预习导学案”里有许多学生个性的想法,课堂上会有许多精彩的生成,教师在课堂上“顺势而教、以学定教”,顺理成章地进行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运用“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用心聆听学生的发言,一次又一次地搭建平台让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展现自己的个人或小组学习成果,畅谈学习收获,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课后进行总结与反思

运用“课前预习导学案”上完课后,学生可以在导学案的“学后记”一个环节中写写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也可以提出遇到了什么困难等。教师在看完学生的“学后记”,要根据本节课运用导学案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写写教学后记,以便下次教研活动提出来交流。长期以往,不断地积累经验,把存在问题提炼出来,成为以后设计“课前预习导学案”的注意事项。

一份优秀的“课前预习导学案”设计,综合了许多的方法和智慧,融入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只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地完善“课前预习导学案”,学生会更加乐学、爱学、会学,教师在教学研究这条路上会走得更宽、更远!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S],广东教育出版社,P126至P1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P1至P34。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主动导学合作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