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研究

2018-03-16 13:18李茜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李茜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每一年的不断扩招一方面对于高等教育的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短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等问题。而且随着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加大,使得很多大学生出现了逃课、对学习失去兴趣的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倦怠;高校

近年来,有的高校在教学楼安装了指纹机,要求学生在上课前用指纹签到,下课后再用指纹签退。这一现象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认为高校这样的行为太过夸张,是没有必要的;但有的人却很赞同这一做法,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太过严重,甚至有的学生一个学期都不上一节课。所以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措施。

一.学业倦怠的理论综述

(一)学业倦怠的定义

学业倦怠是在“职业倦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ines将学业倦怠定义为:个体由于长期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而出现的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周围人态度冷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Branko Slivar 认为学业倦怠不仅仅是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导致,还与老师的重视程度、与同学的融洽程度以及父母带来的压力程度有关。

我国学者连榕将学业倦怠定义为个体由于过重的学业负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及兴趣,从而出现的厌学的消极行为。而杨丽娴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认为大学生出现学业倦怠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

(二)理论基础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次提出的。他将个体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5各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包括人类的基本需求,如对衣食住行的需要以及对安全的需要。而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是相对较高层次的需要,包括对爱情、友情的需要,赢得他人尊重的需要以及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需要。

二.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1.学校环境

大学生的学业倦怠问题受到了学校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如果个体所在班级的学习竞争压力较大,而其学习成绩偏低,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就很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问题;其次,如果大学生在班级受不到专业课老师老师或自己导师的重视,也容易出现学业倦怠的问题;最后是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这是引起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再加上老师授课照本宣科,形式单一,更加引不起大学生的兴趣。

2.父母的教养方式

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第二个老师”,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温和的教养方式和严厉的教养方式。温和的教养方式主张父母与孩子是朋友式的关系,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大学生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少;而严厉的教育方式则以训诫、批评的方式为主,在这样长期的压力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业倦怠的问题。

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当个体有某种需求时,从外界获得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适当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消除学业倦怠。这里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指来自父母、教师和同学提供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当某个个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如果这时有来自老师、同学或父母的帮助和开导,那么他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会相应的降低,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也就不会产生学业倦怠。

4.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大学生产生学业倦怠的一个主要影響因素。具体而言:首先,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再也不是原来的天之骄子。随即带来的就业难的问题更是让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受打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着大学一毕业即有可能失业的普遍现象。久而久之,就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产生学业倦怠的问题。其次,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些交友软件、视频软件盛行,这些都成功引起了大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人人都是“低头族”,不是玩单机小游戏,就是逛淘宝和浏览微博,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的环境下,大学生自然对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学业倦怠,开始逃课。

三.消除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方法

1.高校教师应该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在一个大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不断的向学生单向式的灌输知识,而学生坐在下面没有一点反应,各做各自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极低,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题,所以应该互动起来,营造一个互动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方式上作出改进,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大学的做法。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坐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就所讲的知识点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让同学们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而且在课堂上还可以融入一些小的游戏,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大学生应正确调整自我

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实施的排解自己的压力,否则随着压力的积累,很容易引起学业倦怠。当我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自己进行自我调节,也可选择和别人倾诉。在进行自我调节时,我们首先应该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克服这些困难,增加自己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选择与别人倾诉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父母、老师的生活阅历比我们丰富,他们提出的意见一般也更具有可行性;而同学、朋友这一类群体由于和我们是同龄人,更能理解我们,没有交流的鸿沟。不管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我们有压力时,不能任之发展,应该及时的排解。

3.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

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别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可以随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所以心理辅导机构的设立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可以随时得到心理辅导机构专业人员一对一的辅导,及时的消除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且高校的心理辅导机构还可以开展各种有关大学生心理的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消极负面情绪的危害以及怎么做才可以消除这种负面的情绪。还可以通过宣传页、黑板报的方式向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宣传,在校园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听辉,李君春,耿文秀. 国外工作倦怠观的理论探索[J]. 心理科学,2005,28(5):1185-1187.

[2]郭英,周文静.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 教育学术月刊, 2008(10):17-20.

[3]王晓春,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4] 贾晓波,陈凤荣. 工作倦怠的测量及其干预研究综述[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1):55-60.

[5]朱林仙. 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 浙江大学,2007.

[6]孙晓莉.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