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汪曾祺散文的美

2018-03-16 14:17何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期
关键词:鸭蛋杨梅汪曾祺

何琳

摘 要:汪曾祺的散文具有平淡朴实而又含蓄蕴藉的独特的韵味,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选入了《端午的鸭蛋》和《昆明的雨》两篇散文,这两篇散文充满了美感和诗意,典型地体现出汪曾祺散文的美感。本文以这两篇散文为例探析汪曾祺散文的三美: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

关键词:汪曾祺 散文 美

汪曾祺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汪曾祺在他的散文中贯彻着他的对美的追求,在《端午的鸭蛋》和《昆明的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

一、景物的美

《昆明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在昆明居住了七年,对昆明极为熟悉和喜爱。文章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莲花池旁的木香花。这些景物都带着昆明的特点,都是昆明的雨孕育的事物。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如描写草木“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使用陶渊明和杜甫的诗句增添了幽深静谧的意境,丰富读者对所写景物的联想。汪曾祺写景物时还非常擅长使用颜色词,如写仙人掌,“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在这幅画面里金黄的花和浓绿的仙人掌形成色彩的鲜明映衬,宛如一幅明丽的水彩画。如写蘑菇,“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还有写杨梅“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在《端午的鸭蛋》中也有大量的颜色词的使用如”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读完这句话读者会联想到小孩的白嫩的手臂上印着的五色的痕迹,这也是一种鲜明的颜色对比。汪曾祺的书画修养很高,所以他在描写景物时喜欢使用颜色词使文章富有鲜明的色彩。同时汪曾祺在描绘景物时的比喻也十分生动准确,他描写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东西”,所以他常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做比喻,如用乒乓球比喻杨梅,用银元、马蜂窝、牛粪比喻不同种类的菌子。正是由于这些景物都真实可感,仿佛“语语都在目前”,我们才更能体会到景物的画面美。

二、滋味的美

《端午的鸭蛋》描写了家乡端午的习俗及鸭蛋,并交代了鸭蛋的许多吃法。在汪曾祺写食物的散文中,对食物的味道往往会做一番细致的描绘,勾起读者的胃口。《端午的鸭蛋》中对鸭蛋的味道的描述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这里对鸭蛋口感的描写十分细腻,这样细致的描写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表现出汪曾祺对生活的热爱,一个不善于观察的人是写不出这样贴切的感受的。汪曾祺在描写食物时还特别爱使用口语,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在《昆明的雨》一文中也有对美食的描写,在雨季,青头菌,牛肝菌,鸡坝菌,在云南人看来,这都不过是极为普通的,可在汪曾棋吃来,却感到“味极鲜腴”,牛肝菌的“色如牛肝,滑,嫩,鲜香”,“菌中之王是鸡圳,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类或一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的干巴菌,“下点功夫,把草基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根同炒,人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些食物的美好滋味都成为汪曾棋在昆明的美好记忆,难怪在《昆明菜》这篇散文中,他发出了“我离开昆明整整四十年了,对昆明菜一直不能忘”如此朴实面真挚的感慨。在对这些食物的滋味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汪曾祺的真诚的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他是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去看待生活,质朴而真实。

三、人情的美

《端午的鸭蛋》和《昆明的雨》虽然都没有大量的写人的句子,但是文中却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使人觉得温暖,人情的美洋溢在汪曾祺的散文之中。“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线打好了络子”,这里表现出的是姑姑、姐姐对弟弟的疼爱。“城隆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虽是寄名的干爹,他对我的关爱很深厚,每年都坚持在观午节前深遣小道士送符来,送符的目的只有一个:去五毒和祈求古样平安。“览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节日是欢乐的,但对穷人而言却不一定,在汪曾祺的家乡穷人不必担心过不起节,因为过节的食物人人都吃得起。在《端午的鸭蛋》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节日的快乐,这快乐不是自己的,是邻里、亲人、陌生人之间的一种温暖的关怀。

在《昆明的雨》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这样的人情美,”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卖杨梅的女孩子的淳朴可爱,还有昆明人家的善意,无论是做生意的小贩还是过路的行人雨天都可以在昆明人家的屋檐下躲雨,绝不会有人来驱赶你、呵斥你。这是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怀。缅桂花开了,房东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缅桂花柔软了作者的心,这种情感不是思乡,不是怀人,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诚恳友爱的情意。雨天往往引起人烦躁的情绪,但在昆明的雨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闲适安然的情调。在雨天和朋友在小酒店小酌,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院子里开满了木香花,多么雅致而诗意,勾起了作者作诗的灵感。“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这或许是现代人们难以体验到的雅致诗意的生活。这些雨中的人们的生活在汪曾祺的笔下一一展开,充满了生活画面感,这与汪曾祺追求描写生活的真实的东西,因为真实,所以鲜活,所以动人。汪曾祺的散文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沈从文的影响,他们都致力于描写平淡诗意的生活。与沈从文不同的是汪曾祺把视角从乡村生活转向市井生活,写市井、写市民、写生活的琐碎,本是不起眼的普通的,但汪曾祺以一颗朴实的心去感知生活的一切,市井生活反而在汪曾祺的笔下充满了诗意和浓浓的人情味。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晚翠文谈[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

[2]汪曾祺.汪曾祺全集.散文卷[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鸭蛋杨梅汪曾祺
鸭蛋大约有多重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清欢杨梅酸
咸菜慈姑汤
杨梅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腊月杨梅红
杨梅
鸭蛋去哪儿了
鸭蛋小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