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旅游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8-03-16 16:17王林蔚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旅游业

摘 要: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发展迅猛,资源环境与旅游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实现经济区旅游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定义出发,分析了经济区旅游业现存粗放式发展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旅游者层面分析现有发展模式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实现经济区旅游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的转型路径。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绿色发展

一.引言

国务院于2009年6月正式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正式成为国家级经济开發区。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7. 98万平方公里。规划提出,要以西安为中心,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强旅游管理机制创新,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1]。近年来,学界对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发展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在旅游业总体规划方面,对该地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涉猎。刘笑明(2010)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经济区内各个地区旅游业现状特点,继而经济区各地区之间旅游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并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有差别的发展方案[2]。孙林霞(2012)提出目前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创新和人才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推动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3]。虽然经济区旅游业仍存在以上诸多传统问题,但应注意的是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已成为该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仅仅关注诸如配套设施建设、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因素将无法满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环境承载能力己达到或接近上限,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与环境高度依赖性的产业,无烟产业的桂冠不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超速发展,更加剧了对资源与环境的损耗与破坏,从而引发对传统旅游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21世纪的中国是绿色中国,旅游业应当加快向绿色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因此,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的绿色发展问题,探究经济区旅游业绿色发展实现路径,关乎该区域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质量,同时也是实现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概念界定

1.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的全新发展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发展观是第二代可持续发展观,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绿色发展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共生性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即三大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所主张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非常接近。第二,绿色发展的基础是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的显著特征是绿色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即以绿色科技、绿色能源和绿色资本带动的低能耗、适应人类健康、环境友好的相关产业在GDP比重的不断提高,增长模式强调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脱钩[4]。

2.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学界对于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概念尚无统一明确的界定,基于以上对绿色发展的概念界定,本文将旅游业的绿色发展界定为:立足环境保护的视角,旅游业的发展应当以对自然资源造成最小破坏为前提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即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是一种以环保为导向的,以保障与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为前提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因此,在旅游业的绿色发展过程中,必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环境,这就使旅游者、旅游场所、旅游经营者和导游在内的旅游各相关方,在绿色发展的全过程中的都要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尊重环境,提升环保理念,以不损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爱护自然为前提,追求发展的经济利益。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现存发展模式的困境

1.旅游资源加速消耗

根据经济区内各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西安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5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0%;海外游客100.23万人次,增长19.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30.15亿元,增长30.8%。咸阳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2% ;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增长39%,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村46个,接待户410个,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9亿元。渭南全年共接待游客2039.29万人次,同比增长53.5%,其中海外游客18.87万人,增长2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30亿元,增长72.1%。宝鸡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其中境外游客20.3万人次,增长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2亿,增长32%。天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8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03亿元,增长24.6%。以上数据表明经济区旅游业总体发展迅猛,总收入规模增长较快。但粗放式发展仍然是当前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这种现存的发展模式会为有限的旅游资源带来严重威胁。游客的大量涌入为经济区旅游资源带来巨大的消耗,超过生态承载力的风险加剧,世界遗产委员会就曾对经济区中西安秦始皇陵等景区发出过警告,要求其改正旅游超载问题。粗放式旅游发展以经济利益和发展速度优先,不考虑旅游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没有核算环境成本和环境价值,这会造成自然和人文景区的逐渐退化和消失。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人文景点占所有旅游资源中的比例较大,不同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别是古迹一类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修复性,且极易遭到破坏,这就导致经济区内的旅游资源消耗压力随着旅游业规模的扩大而急剧增加。

2.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近两年年旅游总收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率。旅游活动的范围和强度的增长使旅游业的发展超过自然环境承受极限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从而严重威胁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威肋。旅游发展最大的弊端是,旅游开发速度越快,环境污染和破坏就越严重。以土壤、植物、动物和水作为主要的环境因子来衡量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加速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土壤的影响。大量的游客进入导致土壤压实,土壤侵蚀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改变土壤的生物组成。第二,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植物的践踏、采摘、刻画、旅游设施建设的破坏、外来物种的侵入等影响。第三,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食用、商品开发、观赏、打猎等游客干扰行为。第四,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上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建设、岸边旅游活动等对水环境的破坏[5]。以上几点是旅游业高速发展,自然环境自愈能力无法完全补偿发展所带来破坏情况下的共性问题,毫无疑问作为旅游业发展速度迅猛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同样面临着以上困境。

四.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现存发展模式的形成原因

1.政府层面

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成为经济区规划中的首要目标。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目标容易导致旅游业发展急功近利。近年来各级政府以GDP作为考核下级政府绩效和单位绩效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并将旅游业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产业和排头兵。旅游项目立项以投资额、预期税收、客源市场规模等经济指标作为主要的指标,环保指标成为摆设,许多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与规划,项目雷同与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既耗费了宝贵的资源,也破坏了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功利色彩严重。

2. 企业层面

由于旅游业的跨地区性,全国乃至全球旅游企业行为都会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目前,面向关中—天水经济区服务的旅游企业以国内企业为主。我国旅游企业的突出特点是散、小、弱、差,经营管理的焦点在管理人、财、物上,注重企业的投资效益与业绩增长,这就导致旅游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壮大企业[6]。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缺乏远见,重视眼前利益,对于旅游企业通过绿色发展带来的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等创新的经营理念不重视,忽视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给旅游资源和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3.旅游者层面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食、住、行、游、购、娱)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消耗。自然环境方面,旅游者造成的垃圾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我国许多旅游者环保意识淡薄,对自然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普遍认为个人的旅游行为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还有的旅游者认为旅游污染治理是旅游景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旅游者对人文类旅游资源的破坏最为直接,特别在人文景点较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由于古迹类资源被破坏后的不可再生性,使得该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影响。

五.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初探

关中—天水经济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区域内旅游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实现路径,促进旅游业的生态化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根据现有发展模式的成因,实现地区旅游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政府层面、企业层面、旅游者层面。

1.政府层面

要实现旅游绿色化发展,经济区内的各地方政府应针对经济区旅游业制定明确、统一的旅游绿色化发展规划纲要。各地政府应当整合资源,互相合作研究政策,科学提出绿色旅游的节能减排规划指标。首先,各级政府应该树立正确的绿色旅游发展观。摒弃传统旅游发展的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加大绿色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绿色旅游发展氛围,每一个旅游活动的参与者都应树立自觉的绿色意识。其次,经济区应建立旅游绿色化示范区,同时在经济区范围内建立旅游绿色化发展示范县,并将建设经验向整个经济区推广。再次,经济区内各个地方政府应当整合己有规划,系统谋划旅游绿色化发展,落实绿色旅游行动,系统打造旅游绿色化示范区。最后,确定政府应当发挥对企业发挥引导、刺激和规制功能。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利用资金扶持或招商引资、政策补贴、税收调控等手段发挥规制功能,引导和激励企业从事对旅游业绿色发展有利的行为。

2.企业层面

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包括重视能源综合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电能、热能、生物能和有机能等低碳能源;开发低碳建筑,实现高效照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前提,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处理好。同时,旅游企业应抓住绿色旅游产品暂时稀缺的机遇,开发低碳旅游的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对于旅游业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重要作用,新产品必须符合低碳绿色的原则,同时还要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例如,新产品可以是我们常看到的针对绿色生态系统、农业系列以及新能源的体验式旅游等。

3.旅游者层面

旅游者应当树立绿色旅游观,在旅游的过程中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古迹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坚持“少、轻、简、行、慢”的绿色旅游方式,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旅游者。旅游者应当坚持绿色旅游方式,从餐饮、住宿、交通等各环节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即餐饮方面选择绿色餐饮和绿色餐具;住宿方面选择绿色饭店和青年旅馆等绿色住宿方式;交通方面选择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倡导徒步、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旅行的绿色出游方式。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N].中国经济导报,2009-06-27.

[2].刘笑明.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发展比较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142-145.

[3].孙林霞.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11):54-56.

[4].胡鞍钢,周邵杰. 绿色发展: 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14-20.

[5].瞿华,夏杰长.积极推进我国旅游业绿色转型[J].宏观经济管理,2011 , (08):35-39.

[6].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學报,2010(08):1004-1020.

作者简介:

王林蔚(1994—),女,重庆云阳人,兰州财经大学201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