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思考

2018-03-17 08:16刘天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必要性对策

刘天英

[提要] 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是校企双方建立在共同利益和目标基础上,统筹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共同组织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实质性的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目标。本文以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为例,阐述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内涵,“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对策,以期对高职校企合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29日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诞生于20世纪末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程发展调研报告(提要)》中提供的数据,全国共有1,000余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类专业,共设置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1,960个,在校学生达45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约14万~19万人之间。历经二十年的改革和探索,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从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和发展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在社会和行业中形成了较大影响力。“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同行业和产业已形成较大的关联度”(引自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提要)》)。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指示精神,为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促进了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健康发展。

纵观二十余年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开启了学校与旅游业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大门,加强了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与旅游行业、企业的联系,促进了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推动了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校企合作是对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一种深刻变革,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代表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校企合作对转变办学观念,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众多高职院校参与其中,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部分高职院校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合作指导思想不明确,合作组织不健全,合作形式單一,双方缺乏利益共同点,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一些旅游企业选择校企合作更多是从经济利益考虑,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以节约人力成本。学校则把校企合作简单地理解为社会实习和就业,如旅行社的“放羊式”的或与专业培养毫不相干的顶岗实习。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根本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经营过程相互脱节,合作大多流于形式或只做了表面文章。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与旅游业的合作仍需继续深化和不断完善,亟待创建一种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型的合作模式。

一、校企深度融合的含义

所谓校企深度融合是相对于以往浅层次、一般性合作而言,是校企双方把高职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的发展,纳入共同的工作目标,统筹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共同组织合作项目的实施,共同承担合作的风险,共享合作成果的一种合作模式。合作双方从专业设置到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定、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师资培养、员工培训、成绩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合作。这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是互利双赢的合作,是深度融合、高度默契的合作,是全方位、实质性的合作。从浅层次合作到深度融合,是一种质的飞跃,反映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正由低层次进入高层次。融合形成合力、融合激发活力,融合产生倍增效应。

与浅层次合作相比较,校企之间更加注重合作过程和结果,更加注重双方作为合作育人的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这种合作内容更广泛,机制更灵活,合作程度更深入、更紧密;这种合作更加务实、更加讲求实效。

旅游管理类专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体现在合作双方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度融合;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经营的融合;教学标准与行业技术标准的融合;教学管理与旅游业经营管理的融合;教育科研与企业技术研发、科技攻关的融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

二、建立“深度融合”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一)校企深度融合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党和国家多年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是新形势下推进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但由于理念、政策、体制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多年来高职校企合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校企合作最大的瓶颈就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危及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目标的落实。如何化解难题,走出低谷,唯有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紧密合作,才能克服目前校企合作中的某些弊端,突破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深度融合以校企双方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着眼于双方长远发展,不谋取单方面利益,同舟共济,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高职教育和企业的发展,也惠及学生和社会。这是校企深度融合的生命力之所在。深度融合是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凸显高职办学特色,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校企深度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目标。

(二)校企深度融合是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管理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肩负着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实施的载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主要是通过专业学习来完成的。专业建设水平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适应程度,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专业建设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以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专业建设牵涉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无一不与校企深度合作密切相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不可能脱离旅游业发展而孤立的进行。离开旅游业的外部环境,离开旅游行业、企业的参与、配合与支持,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就无从谈起。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其专业改革和建设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它既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反映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因此加强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也是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校企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也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企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有助于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的优势,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使学生接受最好的高等职业教育。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解决了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人难问题。教学场所设施共享、师资互聘,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可靠保证。良好的职业氛围、真实的职业场景、严格的职业训练、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表明,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环境是造就高素质的技能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旅游管理类专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正确方向。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旅游行业、企业服务的思想,认真总结高职校企合作的经验教训,加强对校企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理念、模式、制度、路径选择及运作机制、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与探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深度触合的实验,不断创新校企深度融合模式,遵循高职教育办学规律,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端正校企合作指导思想,积极支持和配合旅游企业作为重要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坦诚交流,真诚合作,扩大共识,推动专业与旅游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与紧密合作。以服务促融合,在融合中求发展。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与旅游行业、企业合作中的问题,推动校企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校企深度融合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由学校、旅游业行业组织、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专职负责校企合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合作章程,明确各方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划清各方在合作运行中的作为与不作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健全校企深度融合的规章制度,保证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校企双方要主动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协调监督作用,促进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导向,在财政、税收、信贷、奖励政策、知识产权等方面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为校企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的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

(三)拓宽合作领域,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在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校企双方根据专业教学改革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开辟新的合作项目,推动校企合作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多领域、深层次发展。一是针对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各方优质教育资源,改善专业教学条件和实习实训条件,推进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发挥各方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柔性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重要课题,以利于推动人才模式的改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对接。二是本着“资源共享、互动介入”的原则,根据合作的需要,双方互建或共建实训基地、培训基地,做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教学化,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深度融合,相互渗透。实行专业负责人与行业、企业负责人相互兼职;企业行家、技术能手与学校专业带头人、专家、教授相互聘用。三是建立学校与旅游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制度和机制,鼓励学校专家、教授与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发挥各自优势,突破技术难题。从教学和旅游业经营实践中寻找课题,以科研带动教学和经营业务改革与发展。四是落实校企双向培训计划。学校为企业员工和中层干部开展以提高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掌握现代旅游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新知识、新技术的短期培训或专题讲座。学校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在企业行家里手、能工巧匠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五是双方共同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技能比赛、庆典、联谊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四)提升旅游管理类专业实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强旅游管類专业自身建设,提高专业综合实力,可以提高学校为旅游行业、企业服务能力,增强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这是促进校企合作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能培养满足旅游业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上,能利用自身智力优势,为旅游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改善旅游业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上。就目前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实力情况看,距此差距还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加快旅游管理类专业调整、改革的步伐,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专业科研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在旅游行业中有较高学术造诣,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大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乃是当务之急。提高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综合实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有效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

[2]王振洪.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平台[N].中国教育报,2011.11.

[3]熊百妹.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

[4]彭金海.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4.

猜你喜欢
必要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