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钩玄之六

2018-03-18 16:05林家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平阳乌梅龙骨

林家坤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林家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萍乡337000)

20 抑阳法

人体的阳气仿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生长壮老,也有喜怒哀乐。正常的时候,他是护卫人体的卫士;异常的时候,就兴风作浪。譬如乌梅丸治疗蛔厥证,《伤寒论》曰:“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1]。”讲了蛔虫内扰导致一系列病变的证治。蛔虫内扰,首先扰乱的是人体的阳气运行,这时的阳气与阴气不相顺接,自然会出现手足厥冷,甚至冷汗淋漓;阳气脱离正常运行的轨道,兴风作浪,自然呕吐、心烦。出现蛔厥的病人,一般都是饮食不洁,经常过食生冷油腻食物,其内部环境寒热错杂交织,阳气与邪气纷争。这个时候的治疗必须是有寒治寒,有热治热,有虚补虚,有虫杀虫。所以乌梅丸中干姜、细辛、附子、肉桂散寒,黄连、黄柏清热,蜀椒杀虫,人参、当归补虚,共奏安蛔止厥之功。问题是乌梅这个主药怎么解释?自《本草纲目》[2]述“虫得酸即止”后,几乎千篇一律释蛔得酸即伏,用乌梅即取其酸之义。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不用醋呢?用醋多方便啊!绕那么一个大弯子多累呀!其实多数人忽略了乌梅的主要作用,乌梅本质上就是一个生津药,古有“望梅止渴”之说,乌梅色黑、味酸、性温,滋生阴津,阴能维阳,阴能系阳,阴能配阳,从而在本质上抑制住了阳气的扩张。乌梅性温,又不伤阳。所以张仲景的乌梅法,是一个典型的抑阳法。又如乌梅主治下利日久,下利久的病人,多心情烦乱、气短汗出、腹部隐痛、坐卧不安,甚至失眠,出现一系列虚阳作祟的症状,此时主用乌梅,同样是抑制阳气的作用。其机制仍是从滋生阴津入手,达到抑高扶低目的。抑高者,即抑制显现于外的阳气虚涨的局面;扶低者,扶助脱失的阴液。乌梅本身并没有安蛔的作用,中医讲究治病求本,蛔厥、久利的病人出现了寒热错杂,虚实互见,阳气虚涨证型,用乌梅丸寒温并用,补虚攻实,同时更用乌梅滋阴配阳,抑制住虚阳上涨局面,从而改善调整了人体内环境,自然蛔厥久利并除了。蛔厥证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胆道蛔虫病颇相类似,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多见,但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特别是种地已经很少用农家肥了,感染蛔虫的几率越来越低,这个病已经少见了。胆道蛔虫病多属急性发病,来势急,病势猛,特别是蛔虫嵌顿在胆道,体内阳气如洪水泛滥一样暴涨,气机严重紊乱,容不得医者去疏去通去调,此时此刻最好的办法就是抑制,乌梅抑阳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人体阳气的特点,决定了阳气宜舒不宜抑、宜增不宜减、宜强不宜弱、宜温不宜寒,抑阳法的提出是历史条件决定了当时的历史选择。之所以还要花篇幅去论述,一是还中医本来历史面目;二是乌梅丸这个经典古方,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疑难杂症,如慢性结肠炎、糖尿病、不全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白塞氏病、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临床上只要辨证为寒热错杂、虚实相间,不能明确确定是什么单一证型的,不妨投以乌梅丸一治,临床疗效均十分满意。说明抑阳法在现代临床上,还是很有实用价值。

乌梅抑制阳气的作用,还可以从生活体验中得到佐证,小时候吃多了乌梅,都有过肚子痛的经历,所以大人经常不允许小孩多吃。肚子痛就是乌梅抑制了阳气功能,产生一过性的内寒,寒性收引导致的。此时只要揉揉肚子,休息片刻,有条件的再做艾灸,大多马上可以缓解。抑阳法之乌梅与敛阳法之芍药、五味子不同,乌梅抑阳属专攻,利用其独有的酸味滋生阴津以抑高扶低;芍药属微酸带淡偏苦,五味子更是五味杂陈,主要是监制药物的偏性,防止温燥药物耗气伤阳,同时还有其它多向调节作用。所以乌梅专攻抑阳,是方中主药;芍药五味子兼顾敛阳,为方中辅药。乌梅抑阳法是主动工作;芍药五味子敛阳法是兼顾工作。一主一辅、一动一静,两法区别井然。

乌梅丸的释义,从抑阳法角度解释,比课本上更贴切。记得读书时看到课本对此方中乌梅一味的功用,也是取其酸,得以伏蛔,然后借蜀椒之力杀之。当时确有两个疑问:第一胃液本身是呈酸性,为何胃液之酸性不能伏蛔,乌梅之酸性就能呢?第二蜀椒本为辛烈走窜之品,难道其杀虫时还要借乌梅将蛔虫按住,才能杀死吗?蛔厥证的元凶是蛔虫,为何不将杀虫的第一功臣蜀椒来命名为蜀椒丸?实则乌梅抑高扶低,既抑制了脱离轨道的阳气,使其不得兴风作浪;又扶持了虚损的阴液,补虚攻实,这个作用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从抑阳法解释其方义,不仅拓宽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而且此方命名为乌梅丸,这才实至名归。

中医每每说道“治病求本”。但是如果连方义的理解都有失偏颇,那么又怎么能很好地运用呢?以前很多东西的理解我们都偏掉了,很多理论都是浮在表面。中医的精髓,不是形式,而是中医理论指导思想。这个是我们的魂。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元神。

21 潜阳法

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故善养阳者多寿,好戕阳者多夭。阳常不足,阴常有余。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所以然者,阳能生阴也,是故阴津之盈缩,阳气实左右之。及其治病,则当首重阳用,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此必然之理也。医家当以保护阳气为本[3]。”由此可知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是人的一个正常生理状态。护阳就是保护人的生命运动。阳气的运动也是有其规律和形式的,阳气升降浮沉,秋收冬藏,昼出夜伏,龙潜肾命,雷归肝窟。若阳气浮越,上扰心神,下不秘固,龙雷之火游荡不归,形成无根之火、无元之气,不能生化阴液和温暖肾水,势必造成虚阳上浮,形成残阳作祟状态。此时秘固阳气的最好方法就是潜阳。

《伤寒论》[1]有三方,107条“烦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12条“惊狂”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118条“烦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4]有一方,即“失精家”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至于《金匮要略》[4]所附方天雄散、风引汤、蜀漆散系后世所列,其意与仲景相同,不另作赘述。由此可知,张仲景潜阳法的主药体现在龙骨牡蛎上,两药相合,有调和摄纳残阳、潜镇感召上浮之虚阳的作用,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使得龙潜大海雷归肝窟,阴平阳秘,自然和谐。心神扰乱病症用龙骨、牡蛎,其作用好理解。一句潜阳安神,即可为大家接受。龙骨牡蛎用在失精家治疗,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其作用理解则需要费一番心思。有两个医家的解释,我以为比较到位,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徐中可云:“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梦交,为神精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5]。”邹澍云:“龙骨牡蛎同用,也是治痰之神品,若只认为二药性涩收敛,还很不全面,因为治痰作用主要在其有引逆上之火及泛滥之水归宅的妙用[6]。”

22 敛阳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散者收之。”散是不固不收的症候群,收是收敛固涩的作用。临床上有很多阳气不固的病证,譬如自汗出、失血、下利、遗精、易于感冒等,其治疗只需要审证求因,采取温阳、补气、强肾等治疗方法自可收效[7]。敛法一般都不单独使用,在内科杂病治疗中,敛法使用不当,是最易碍邪,得不偿失的。敛阳法在张仲景方中,主要用于药物配伍,防止辛温过燥药品再度耗伤阳气。如治疗寒饮,心下有水气,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小青龙汤,以及服用小青龙汤出现变证的苓桂味甘汤等治疗寒饮水气的方剂中用五味子,难道不怕其碍邪吗?这里五味子的使用,其实就是怕麻黄、桂枝、细辛、半夏等辛散峻烈之药再度耗伤阳气,通过五味子的酸收来敛固阳气,属于典型的敛阳法的使用案例。如真武汤、附子汤中用芍药,其理相同。所以说张仲景重视人体阳气,强调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亡,留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通过仲景配方,时时刻刻顾护阳气,便知其要言不虚,实实在在。

前述所讲芍药通血脉,又有柔肝敛阴作用,正合肝体阴而用阳之特性。所以芍药在此不但敛阳,还助疏泄而利水。一药多用,双向调节,本就是中医药的独门绝技。就如解阳法中所释,为什么选干姜、黄连、黄芩,而不选麻黄配苦参。此方选芍药而不用五味同理。

23 平阳法

平,和平的平,意指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均等、安静、和好、一般的、普通的,都可以用平字去说。治理、镇压、抑制(怒气)等等,也可以用平字去说。至于和好,更可以用平字去说。古人很喜欢用平字,如《诗经》中说:“终和且平”,“土治曰平,水治曰清[8]。”《素问》用在医学上,专门有一篇章节为“平人气象论”,并说:“平人者,不病也[7]。”这里指的平阳法,指的是用平和的方法平定阳气的紊乱。

《伤寒杂病论》[1]中有一个病,表现为气上冲,叫奔豚气。按照正治法,则重镇潜逆为第一治法。但是伤寒中的奔豚气病多由于过于发汗或火攻,以致受惊吓而来,惊则气乱,过汗过火则伤阳,阳气已不循常道运行,形成了冲逆之势,而用重镇潜逆之药,必然是竭泽而渔,更伤阳气,不符合中医以阴阳自和,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防己黄芪汤的加减法中,张仲景云:“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阐明了桂枝有平降阳气冲逆的功能,是平阳法的主药。所列方剂有桂苓五味甘草汤、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栆汤等,均用桂枝助阳气的同时以平阳气的冲逆。

至于张仲景奔豚汤不用桂枝平阳降冲逆,是因为奔豚汤证已经有明显的阳气化热化火征象,此时再用桂枝平阳,无异于火上浇油,一误再误。桂枝平阳,不同于前面所述的桂枝和阳,平阳法中用桂枝须加重份量,如桂枝加桂汤即是此意。桂枝的剂量不同,才彰显了什么时候是用在平阳,什么时候是用在和阳。就像一个人说话,同样的话,语气表情不同,代表的意思就有不同一样。奔豚气病多见于现代输卵管结扎术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碰到过数例术后患者,表现为气从少腹直冲咽喉,用桂枝加桂汤,服用一周均可痊愈。近年来也常遇到类似病人,到处诊治,又查不出什么毛病,自己吓自己,采用桂枝加桂汤平阳,都取得满意效果。此外,耿琦等[9]认为奔豚气病的病机是气机逆乱。多因心、肝、肾的功能失调,阴阳不和所致。临床上奔豚气病可见于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浅表性胃炎及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

气上冲逆,平阳法比降逆法好,好在哪里?好在不用大动干戈,几味平淡无奇的药,就将阳气平定工作和善后建设工作一起于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真要用重镇潜逆之药,仅善后用健脾和胃之药调理,恐怕都要费一番周折。平阳法与重镇潜逆法平定阳气之逆,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后世的平阳法多用凉药,如钩藤、菊花、夏枯草之属,仲师平阳,独用热药之桂,其疗效之稳定,用药之精准,是没用经方的人体会不到的。

火神派为什么能应运而生,在现代国民体质普遍偏阳虚偏寒湿的背景下,是有其时代背景和肯定的疗效做后盾的。

猜你喜欢
平阳乌梅龙骨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架龙骨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望梅止渴话乌梅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