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的诊断与防制

2018-03-18 22:28刘会君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畜牧兽医局2552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喉鸡痘痘病毒

刘会君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畜牧兽医局 255200)

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鸡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所有养鸡的地方都有鸡痘病发生,并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以春、秋两季和蚊蝇活跃的季节最易流行,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在鸡群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更易流行。可使病鸡生长迟缓,蛋鸡产蛋量下降,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卫生条件差和营养状况不良时,也可造成大批鸡死亡,尤其是雏鸡,造成更严重的损失。鸡痘一旦暴发,就难以控制。因此,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鸡痘造成的损失。

1 病原

鸡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为DAN型病毒,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砖形,直径约250nm。在被感染的表皮细胞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可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包涵体。病毒对外界环境有高度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完全干燥和阳光照射数周后仍能保存活力。冷冻干燥可使病毒长期保持活力,达几年之久。用50%的甘油可长期保存病毒。常用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或钾、10%醋酸中很快被灭活。在腐败环境中病毒迅速死亡。

2 流行特点

鸡痘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秋冬季节易流行,尤其潮湿环境下,蚊子较多,会加速该病的传染,因此,多雨的秋季应该注意该病的提前预防。鸡痘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侵入体内;有些情况下,断喙也会成为鸡痘发病的起因。有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传带病毒,是秋季鸡痘流行的一个重要传染媒介;蚊虫体内带毒时间可以维持10~30d。

3 临床症状

鸡痘的潜伏期4~8d,根据病鸡的症状和病变,可以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三种,偶有败血症。

3.1 皮肤型 皮肤型鸡痘的特征是在身体无毛或毛稀少的部分特别是在鸡冠、肉髯、眼睑和喙角,亦可于泄殖腔的周围、翼下、腹部及腿等处,产生一种起初出现细薄的灰色麸皮状覆盖物,迅速长出结节,初呈灰白色,后呈黄灰色,逐渐增大如绿豆,表面凹凸不平,呈干硬结节,有时和邻近的痘疹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呈棕褐色的大的疣状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痂皮可以存留3~4周之久,以后逐渐脱落,留下一个平滑的灰白色疤痕。轻的病鸡也可能无疤痕,皮肤型鸡痘一般比较轻微,没有全身性的症状,但在严重病鸡中,尤以幼雏表现出精神委靡、食欲消失、体重减轻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产蛋鸡则产蛋量显著减少或完全停产。

3.2 黏膜型(白喉型) 多发于小鸡和中鸡,病死率较高,小鸡可达50%。此型鸡痘的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眼等黏膜表面。病初为鼻炎症状。病鸡萎顿厌食。流白汁,初为浆性黏液,后转为脓性。如蔓延至眶下窦和眼结膜,则眼睑肿胀,结膜充满脓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鼻炎出现2~3d后现在黏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出于黏膜表面,以后小结节逐渐扩散并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沉着物(假膜),随后变厚而成棕色痂块,凹凸不平,且有裂缝,覆盖在黏膜上面。这层伪膜是有坏死的黏膜组织和炎性渗出物质固而形成,很像人的“白喉”,故称白喉型鸡痘或鸡白喉。痂块不易剥落如果用镊子撕去伪膜,则露出红色易出血的溃疡面,随着病情的发展,伪膜逐渐扩大和增厚,阻塞在口腔和咽喉部位,使病鸡尤以幼雏鸡呼吸和吞咽障碍,严重时喙无法闭合,病鸡往往作张口呼吸,发出“嗄嗄”的声音。病鸡由于采食困难,体重迅速减轻,精神委靡,最后窒息死亡,有些严重病鸡,鼻和眼部也受到侵害,产生所谓眼鼻型的鸡痘,先是眼结膜发炎,眼和鼻孔中流出水样分泌物,以后变成淡黄色浓稠的脓液,时间稍长者,由于眶下窦有炎性渗出物蓄积,病鸡的眼部肿胀,结膜充满脓性或维素性渗出物,可以挤出一种干酪样的凝固物质,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

3.3 混合型 本型是指皮肤和口腔黏膜同时发生病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3.4 败血型 少见。若发生则以严重的全身症状开始,继而发生肠炎。病鸡有时迅速死亡。有时急性症状消失,转为慢性腹泻而死。

4 诊断

皮肤型与混合型的临床症状很有特征不难诊断。但单纯黏膜型或眼肿大,则较难诊断,必须凭借感染试验诊断和确定毒型。做法是:取病料(一般用痘疹、或其内容物或口腔的假膜)做成 1∶5~10的悬浮液,擦入划破的冠、肉髯或皮肤上以及拔出羽毛的毛囊内,如有痘病毒存在,接种鸡在 5~7d内发生典型的皮肤痘疹症状。此外,也可以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血凝试验、血清中

和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5 防制

5.1 预防 (1)鸡痘的预防最可靠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应用的鸡痘疫苗安全有效,适用于幼雏和不同日龄的鸡,临用时将疫苗稀释50倍,用洁净的钢笔尖或大号缝纫针蘸取疫苗,刺种在鸡的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的皮下。每只鸡刺一次,每刺一次都要蘸取疫苗。(2)应注意改善养殖环境,严控饲养密度,注意通风换气,严格消毒管理,同批鸡出笼后,垫料、粪便等杂物,一律彻底清除干净。遇到高温高湿季节,注意做好防潮防湿准备。(3)注意清灭蚊虫等吸血昆虫,定期清除周边杂草,注意喷施杀蚊虫剂。鸡舍门窗安装纱网,防治蚊虫侵入鸡舍,避免此病经吸血昆虫传播感染。(4)新引进的鸡,要经过隔离,观察,证明无病方可合群。(5)一旦发生本病,应隔离病鸡,病重者淘汰,死者深埋或焚烧。禽舍、运动场和一切用具要严格消毒。隔离的病鸡应在完全康复后2个月方可合群。(6)采取措施防止鸡体表外伤。及时修理笼具,防止竹刺、铁丝等尖锐物刺伤鸡皮肤;出现外伤的病鸡及时用5%碘酊或紫药水涂擦伤部。

5.2 治疗 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一般均采用对症治疗疗法,以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皮表痘痂用镊子剥除痂块后,伤口处涂擦紫药水或碘酊。白喉型鸡痘用镊子除去口腔、咽喉处假膜,涂敷碘甘油。剥下的假膜应集中烧毁或消毒处理,不得随意乱丢,以免散播病原。眼部肿胀的,用小刀切开,可把蓄积的内含物挤出,用2%的硼酸液冲洗干净,再滴入5%的蛋白银液。大群鸡用鸡痘散和吗啉呱混料,连用3~5d。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广普抗生素,如环丙沙星等连用5~7d。(2)可用康复鸡血液治疗。雏鸡皮下注射0.5~1.0ml/d,连用2~3d,疗效很好。

猜你喜欢
白喉鸡痘痘病毒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医名言拾粹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河源市2019年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分析
鸡混合型鸡痘的病因、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