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放养鸡抗生素残留控制策略研究

2018-03-19 02:10李文路廖娟喻世刚王琳王钢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养鸡兽药鸡群

李文路,廖娟,喻世刚,王琳,王钢

(川南地方品种鸡产业化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四川 乐山 614000)

近年来,林地放养鸡是一种十分热门的养鸡模式。但很多林地放养鸡模式并不规范,存在饲料里滥添抗生素、治疗时盲目用抗菌药等问题[1],致使抗生素残留风险不断增加,并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如何合理发挥林地放养鸡的优势,减少抗生素残留,是当前养鸡行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林地放养鸡的抗生素残留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该养殖模式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1 加强饲养管理

1.1 合理利用现代化设备及技术 林地放养鸡需要合理利用现代化设备,现代化养鸡设备有利于节约人工,有利于控制环境,比如采用现代化喂料机器可以防止饲料与水源的浪费和污染。鸡舍内小气候环境对鸡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性能也有较大影响,可采用网上平养模式,根据林地面积和放养鸡数量,适当搭建一些棚圈舍,距地面1.2m,圈舍外安放饲槽[2],避免鸡与粪便直接接触,减少病原传播机会。鸡舍内应随时通风透气,防止空气污染而发病。林下放养时,还应合理控制林地透光率,因为光照可延长鸡群的采食时间,促进鸡群生长,尤其在林地低洼地带,要注意增加光照,不宜完全遮阴。

1.2 建立轮牧分区 建立轮牧分区,可以缓解林地的承载能力,使林地植被得到充分的休养和恢复。一般每5~8亩(1亩≈667m2,下同)林地可划分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可以用网隔开,只需移动网子就可以改变放养区,既便于管理,又可以减少污染源[3]。轮区后的林地,应该清扫、消毒和种草,重新建立健康的食物链。可用10%~20%的石灰乳消毒;种植豆科和禾本科等鸡喜食的牧草,也可种植中草药如鱼腥草、板蓝根、当归等植物,作为鸡群日常保健用。

1.3 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林地放养鸡的密度,应该结合林地实际植被状况、放养季节、鸡日龄等因素综合确定。赵必迁等[4]在川西山地竹林地放养当地品种鸡的试验表明,其最佳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张海明等[5]研究表明,当林下养鸡密度超过30只/亩时,林地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将显著降低。乔海云等[6]研究表明,冀南地区林地放养鸡的密度应掌握在150只/亩以内。

1.4 改善养殖环境 林地的用途不同,养鸡的效果也有所不同。乔海云等[7]研究发现,两年以上的经济林、用材林如杨树、板栗、梧桐树等,因其树冠高、透光和通气性较好而利于鸡群健康;且以林地间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成林较好,利于鸡群采食,减少喂食成本。林地放养鸡60日龄前建议网上(笼上)养殖,若采取地面育苗,鸡容易患肠炎、球虫等疾病;60日龄以上鸡的抵抗力较强,可以适度放养。

林地放养同样需要及时无害化处理粪便及病死鸡。可以采用堆肥处理,利用高温杀灭病菌及寄生虫,同时达到降解抗生素和部分重金属的效果。还可以采用高温干燥、沼气处理等方式来处理粪便及病死鸡,制造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2 强化生物安全

2.1 定期清洁消毒 放养场地进出口需设置消毒带,饲养人员进出都要进行紫外线消毒;定时在鸡群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如大蒜水、0.01%高锰酸钾溶液等;每天刷洗鸡群饮具和食具,防止污染霉变,每周消毒鸡体表及用具,可用0.1%~0.5%过氧乙酸喷雾;每天清扫鸡舍和活动场地的粪便,定期用20%石灰乳或2%~3%烧碱彻底消毒;定期更换垫草料并消毒。每批鸡出栏后,对林地内所有器具进行浸泡消毒,及时挖松表层土壤,施撒生石灰乳或其他消毒药,用新鲜石灰乳将树干刷白并喷洒消毒药。

2.2 定期接种疫苗 给林下放养鸡定期接种疫苗能够有效减少鸡群发病,减少抗生素使用,特别应该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的防控工作。若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避免鸡群交叉感染。

3 规范使用药物

3.1 提高诊断水平,对症下药 不少养殖户在遇到鸡群发病时,胡乱使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用量越来越大,疗效越来越差。鸡场应该培训相应的技术人员,在鸡群发病初期就诊断明确,对症下药。

3.2 慎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虽然可以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治疗部分疾病,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长期添加低剂量抗生素,极易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形成超级细菌;长期食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容易造成鸡体内抗生素残留超标,通过食物链蓄积到人体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隐患。

3.3 使用抗生素替代品

3.3.1 中草药 陈永亮等[8]指出,中草药具有抗菌、抑菌作用,且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抗病毒、促生长、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此类中草药有金银花、黄连、连翘、黄芩、鱼腥草、蒲公英、大青叶等。李佩国等[9]使用中药与马杜霉素、盐霉素联合用药治疗鸡球虫病,可以增强抗生素疗效、减少抗生素用量,并延长药物效用期。

3.3.2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以及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组合而成的合生素,可以直接供人类或者动物食用。吴建忠[10]指出,微生态制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净化环境、改善畜禽产品品质等功效。张伟武等[11]研究表明,通过给初生雏鸡饲喂益生菌,发现试验组鸡消化道内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乳酸杆菌数量明显提高。

3.3.3 新型药物 减少抗生素残留问题,还需要加强新型药物的研发,积极寻求新的抗生素替代品。马惠钦等[12]研究发现,牛至油是一种新型天然抗生素,与一般常用药物联用,能防制部分疾病,有效提高鸡的成活率。

4 完善法律监管

4.1 加强监督力度 加快建立各级兽药残留监控机构,依法实施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严把检验检疫关。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机制,严防抗生素残留超标产品流入市场。

4.2 加强宣传引导 政府部门应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引导和教育生产者,普及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开展普法宣传,对兽药相关法律法规如《兽药管理条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等进行科普,提高养殖户对抗生素残留危害性的认识,从源头杜绝抗生素残留问题。

猜你喜欢
养鸡兽药鸡群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兽药GSP认证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