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葡萄行间草莓间作种植技术

2018-03-19 16:26玲,刘伟,钟奇,钟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病叶扣棚间作

罗 玲,刘 伟,钟 奇,钟 蕾

(1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近年来,我省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葡萄避雨栽培面积越来越广,避雨葡萄的采摘期一般在6~9月,其余时间没有产出。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收益,可在单一种植葡萄的基础上改为与冬草莓间作。10月葡萄收获完成后进行草莓定植,次年3月草莓收获完成后葡萄进入旺盛生长期,葡萄对草莓的遮光时间短,且劳动力有了转移和连续使用的途径,利用葡萄秋冬落叶后的土地空间套种草莓,能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收,是一种高产高效的间作模式。

1 建园

在5~6m宽的大棚中间种植一行葡萄,采用H型水平棚架或者T型架,葡萄株距为3~4m;葡萄采用常规栽培管理,在葡萄种植行两侧离葡萄主干0.5m左右各起两畦,畦宽1m左右,畦高0.2m左右,每畦定植草莓3~4行,草莓行距25cm左右、株距20cm左右。

1 栽培与管理

2.1 品种选择及定植

选择抗病性强、优质、丰产、对低温要求不严格、耐低温的品种,如章姬、红颜等。于9月中下旬定植,整地、施基肥(腐熟有机肥3000kg/667m2、复合肥[(20∶20∶20)50kg/667m2]、做畦,阴天或晴天下午定植,以避免阳光暴晒。选择具有3~5片新叶、新根10条以上、茎粗0.8cm左右、顶芽饱满的无病壮苗进行定植。

2.2 覆膜扣棚

10月初覆盖黑色地膜,保温保墒,地膜需拉紧铺平与畦面紧贴,膜四周用土压严。覆膜前要彻底清除病叶、黄叶,并喷植株杀菌药和土壤杀菌药防病,覆膜后立即破孔取苗。当自然气温降至草莓适宜生长温度以下时,进行扣棚保温,适宜的扣棚时期应在日平均气温16℃时,一般在11月初,扣棚过早,影响腋花芽分化。

2.3 温湿度管理

扣棚初期白天温度25~30℃,夜间保持12~15℃,不能低于8℃,湿度<80%;开花结果期白天温度20~25℃,夜温8~12℃;开花授粉期,空气湿度过低过高均影响花药的开裂和花粉的萌芽,从而导致畸形果,湿度控制在40%~60%左右;果实成熟期温度掌握低些,果实大、成熟迟,温度高时,成熟早但果实个小,白天温度18~20℃,夜温7℃左右,湿度控制在40%~60%左右,湿度过高果实易发灰霉病。

2.4 肥水管理

覆膜前,追施1次N∶P∶K为20∶20∶20的水溶平衡肥(6kg/667m2),以后每隔半月追施1次N∶P∶K为18∶9∶30的水溶平衡肥(5kg/667m2);叶面喷肥一般隔10~15d进行1次,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溶液、0.1%~0.3%硼酸、0.03%硫酸锰、0.01%钼酸铵、多元微肥等有机营养液开花期不进行叶面喷肥。

2.5 植株管理

摘除老叶、病叶,在草莓苗成活后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维持6片功能叶(草莓一般从顶部往下数第6片叶以上即开始衰老),以促进花芽分化,减少草莓植株养分的消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摘除匍匐茎,植株在生长时会不断长出匍匐茎,增加营养消耗,影响越冬能力和产量,需及早摘除匍匐茎。

疏花疏果,在开花前,花蕾分离期,最迟不能晚于第一朵花开放,疏除高级次无效花,同时疏掉病果、效果,每株草莓留2~3个花序,每个花序留3~5个果。

2.6 病虫害防治

草莓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的要求。选用抗病虫品种及脱毒种苗,及时清除病烧毁病株、病叶、病果;深耕后利用阳光照射进行土壤消毒,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合理间作;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50%左右,可显著降低病害发生;利用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大棚通风口处设防虫网或挂银灰色薄膜条,草莓栽植行铺银灰色地膜均可有效驱除蚜虫;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选用低毒农药品种,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但要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减少污染和残留。药剂防治应避开花期,以免影响授粉;采果期尽量少用药,必须用药时应选择低毒农药,并且严格执行在采收间隔期后才能采收的规定。

猜你喜欢
病叶扣棚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韭菜扣棚后的管理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大兴安岭被松栎柱锈菌侵染的蒙古栎叶上真菌种群的分布与多样性
日光温室冬春茬韭菜栽培技术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柳树病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保护地樱桃休眠期的 管理
腊叶
枣药间作滴灌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