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2018-03-19 16:48马常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创新人才创新能力

马常友

摘要:建立开放实验室是实验室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很多高校建立了开放自己的实验室。文章就目前高校开放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要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应该加大投入,从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创新能力;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4-0140-02

开放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1]。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开放实验室,由于刚起步,设施设备及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1 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开放后时间不确定

很多高校的开放实验室是由传统的教学实验室改建的,该实验室同样承担着一部分教学任务,遇到调课等原因会造成实验室开放时间不确定,学生为了完成某一个创新实验可能需要连续使用实验室的计算机,容易与实验室的教学工作冲突,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2]。

1.2 实验室开放后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由于实验教师不能随时监管,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计算机损坏或者其他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1.3 实验室开放后设备维护维修不及时

在非工作日时,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在实验室,如果实验室的计算机出现问题,或者其他设备出现故障,会导致计算机维护,设备维修不及时的情况,影响学生实验进度。

1.4 实验教师工作热情度不高

成立开放实验室后,指导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任务,还要给学生布置开放实验的项目,并且经常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增加了很多工作了,但学校没有给与相应的经费保障,加上高校職称评定的压力,老师更愿意到实验室做自己的科研,而不愿意指导学生。同时,开放实验室也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度不高。

1.5 学生管理制度落后,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到开放实验室的学生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流动性很大,所以,传统的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管理制度就不能运用于开放实验室[3]。由于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周围的干扰因素很多,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到实验室来,或者到了实验室后,消极懈怠,学习主动性差。

2 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针对目前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摒弃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舒适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2.1 筹措资金,建立完全开放的实验室

高校应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完全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实行专人管理,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随时可以到实验室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一个环境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加强监管,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学生在实验室的行为由指导老师和团队负责人负责[4]。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指导老师、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介绍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让指导老师和学生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保障学生的权益,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也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可以在实验室的重要位置及各个出口安装摄像头,这样可以不用实验室管理人员每时每刻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2.3 成立实验室助理员队伍,全身心为学生服务

成立以大三年级学生为组长,大二、大一学生共同组成的实验室助理员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助理员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包括计算机硬件维护,软件维护,系统维护,各类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等。实验室安排助理员每天轮流值班,协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维护设备,为实验室的师生做好后勤保障。

2.4 加大投入,提高师生的积极性

加大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投入,为师生营造一个环境优良,舒适安全的实验室环境。建立实验室专项奖励制度,为指导教师认定一部分教学工作量,给予经费支持。教师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指导大学生科研的教师有优先评定权。学生获得各类科研项目或者科研奖项时,应该给学生认定素质学分和创新学分,给予指导老师奖励,提高实验室师生的积极性。

建立开放实验室成员选拔机制,在高年级学生的宣传下,挑选部分有兴趣从事大学生科研的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成员的面试。面试通过后,由高年级学生进行一学期的“传帮带式”的引导,一学期的考核期满后,实验室安排指导老师,分配科研项目,再由教师心境深层次的培养与指导[5]。

2.5 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建立以导师负责制为主体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

学生团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进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6-7]。因此,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应该建立以导师负责制为主体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导师负责组建好的科研团队,并挑选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导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做好实验室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开放实验室应该启用身份识别系统,做好每台计算机的统计数据,为指导老师了解每位学生提供数据支撑。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导师可以及时替换,督促学生学习。

每月的固定时间在实验室召开学术讨论会,就每月的实验项目进展进行介绍并展开讨论,不仅能够督促学生学习,还能用其他团队的智慧来攻坚克难。建立团队考核制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出勤率,项目进展情况,学术讨论会参与情况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8]。

3 结束语

开放实验室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开放实验室就必须加大投入,从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戴克林.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32-35.

[2] 程静,赵挚,王梓平,等.高校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6):83-84.

[3] 黄晓园,王红成,许永钊.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6):267-270.

[4] 刘存瑞.浅谈如何加强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99-100.

[5] 云中华,李勇峰,姜至峰,等.信息技术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28-31.

[6] 高红秀,潘春清,李晶.开放实验室的形式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4(8):160.

[7] 孙江,刘存海,李荫.基于物联网和主动学习模式的开放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63-165,175.

[8] 陶辉锦,尹健,周珊,等.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4(3):25-27.

猜你喜欢
开放实验室创新人才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开放实验室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