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也能长寿

2018-03-19 20:39陆基宗
科学养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身长寿病情

陆基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成为目前并不少见的“时髦病”、“富贵病”,发病率占老年人的10%以上。毫无疑问,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比如,饮食受到严格限制,体力、体能大大削弱。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全身重要器官(如心、肾、脑和眼等)将可能出现并发症。医生甚至将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升高和动脉硬化称为“死亡五重奏”,而糖尿病首当其冲。

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常担忧:自己还能够活多久?患糖尿病能够长寿吗?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好事”。世界上确实有许多长寿者,在其年轻时甚至整个生命历程中,都是体弱多病或患有一二种慢性病。但是他们正视现实,不向病魔低头,自强不息,认真治疗,坚持锻炼,适量运动,精神乐观,豁达开朗,在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持下,他们战胜了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各种疾病,进入长寿老人之列。

国家卫生部门曾经对某县80~98岁高龄的长寿老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和统计,结果发现,在这500名老寿星中,竟有三分之二患有各种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分别排在前三位。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正确对待疾病,也能长寿。

中国古语说得好:“久病成良医”,“自己有病自己医”。糖尿病者深知自己有病,常能珍惜和保养自己“多灾多难”的身体,能坚持治疗、合理用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平时就格外注意饮食起居、关注冷暖干湿;对烟、酒、糖、油脂等从不放纵,不大吃大喝,不败坏脾胃;他们深知自己有病,就不再争强好胜,心态平和,不做力所不能及之事;他们能“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与世无争,不屑为无聊的小事而生气和发怒。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心平气和,泰然处世,所以能量消耗相对缓慢,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常处于最佳状态。“细水长流”式的能量代谢,使他们的生存期得以延长,从而步入长寿之列。

糖尿病患者要长寿,首先是精神上自强不息,加上积极治疗,应做到以下几点:

1.药物治疗:首先必须控制好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目前控制糖尿病能达到的理想水平是临床缓解,即达到血糖正常、尿糖阴性、血脂正常,症状消失,这样生存质量就能显著提高,为长寿打下基础。做到这一点,似乎也不难,坚持科学用药就能够达到。

2.心情愉快:没有精神压力或精神压力小,是治疗糖尿病的第一要素。强烈的精神刺激、心情苦闷是糖尿病重要的致病因素,紧张、焦虑、发怒、恐惧、孤独和绝望等不良情绪,会使糖尿病的病情反复或加重。因为不良情绪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血糖进一步升高。故正视现实,保持精神愉快,劳逸结合,起居有序等,完全可以推迟甚至避免多种凶险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控制病情后寿命自然能延长。拥有乐观的心境,精神状态良好,能使机体“内环境”趋于稳定,新陈代谢处于较好水平,这样机体利用血糖的效率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3.饮食调理:糖尿病食疗总原则为:低热量、高容积和抗饥饿,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成分。控制总热量:主食应粗细结合,多吃粗粮,合理搭配;多食新鲜蔬菜;控制脂肪摄入,多食鱼类;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适当补充锌、镁、钴等微量元素。

4.适当运动:运动可使糖尿病者對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进全身组织更好地利用血糖,从总体上降低血糖;运动可加速脂肪代谢,有利于减轻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增强体质,有利于控制血糖;运动能增强全身各器官的免疫防病功能,提高对“应激”的适应能力,改善全身代谢。运动方式可多种多样,如气功、做操、登楼、球类及中距离慢跑等,应根据各人的病情、体力、爱好、场地和气候条件而决定。

实际上,只要认真治疗,糖尿病并非“绝症”,糖尿病患者中长寿者大有人在。医学实践也证实:相比较而言,只要控制好血糖和并发症,糖尿病本身对身体并无多大的直接损害。对身体健康危害大的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糖尿病眼病及心脑血管病等。这些并发症都是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发生的。

最后告诫:千万不要为糖尿病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整天闷闷不乐,担心并发症和病情恶化,这只会促使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而笑口常开、豁达乐观地面对生活,特别是振作精神投入运动、锻炼和社交活动,对控制病情、延年益寿会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全身长寿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石榴全身都是宝
阅读使人更长寿
老鳖全身都是宝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