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不丧志 创建西北红军

2018-03-19 04:17谢绍明
延安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刘志丹特委游击队

谢绍明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父亲谢子长参与领导的清涧起义90周年,又是父亲诞辰120周年。90年前的1927年10月12日,继八一南昌起义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之后,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父亲和唐澍、李象九、白乐亭等率井岳秀部石谦旅中由我党所掌握的部分部队,在陕北清涧举行起义,在我国北方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清涧起义失败后,1928年5月,父亲又参加了陕西省委领导的渭华起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清涧、渭华起义先后失败了,但锻炼了一批搞武装斗争的干部。父亲和刘志丹、阎红彦、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在上级党的领导下,探索在西北创建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陕北各游击支队及由其改编的红26、红27军,和土地革命中我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我党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西北革命根据地。

父亲1897年元月19日诞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小康农家,从小就受到爷爷谢彪鹏善良正直和奶奶贺氏贤惠勤劳的影响。他在爷爷办的私塾学习时就爱打抱不平,拜陕北武林高手魏敬德为师,学习武功,养成了嫉恶如仇、敢作敢为的性格。1914年,父亲考入安定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目睹了安定人民反羊圈税的胜利,看到了团结起来民众的力量。1916年,他又目睹了安定人民抗盐税斗争被官府残酷镇压,领导人袁进、魏敬德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他开始思考救国救民之道。

1918年冬,父亲在西安省立第一中学上学期间,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的消息。寒假回家后,他听到了安定知县章尚武许多贪赃枉法的事实,便艰难跋涉了6天,到300公里以外的榆林府控告。在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先生的支持和活动下,一批社会名流出面,迫使榆林府道台下令,革了章尚武的职。1919年春,父亲转入榆林中学学习。

在榆林中学读书期间,“五四”运动爆发。父亲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被推选为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开展爱国活动。受杜斌丞先生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父亲回到家乡安定从教,实践教育救国的道路。期间,他耳闻目睹了井岳秀豺狼般的暴行和灾难深重的陕北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挣扎。严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仅靠教育是救不了劳苦大众的,“治乱在于军,救民出水火,吾辈之重任也”,决心投笔从戎。

1921年夏季,父亲步行13天,行程800里,东渡黄河,来到太原,投考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学习军事。1923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学兵团结业。很多同学成为阎锡山的军政要员,他却只身离开山西,到河南、北京、天津等地考察,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在北京,父亲,接受了不少新思想,眼界大开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改造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识了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的魏野畴,参加了“共进社”的活动。他决定回到家乡,利用学得的军事知识,去做挖旧社会根基的工作。

1924年初,父亲回到安定。驻军是学兵团同学李象九远房表姐夫石谦的队伍,李象九担任安定县的警佐(警察局长)。在李象九支持下,1924年春,父亲创办安定县民团,就任团总,掌握了枪杆子。他利用民团这一合法组织,剿灭土匪,惩办土豪劣绅,禁止军队任意拉差,被群众称为“谢青天”。他还帮助李象九成立了学兵连,该连后来被改编为石谦团第3连。他把阎红彦、雷恩俊、白雪山、白麒麟等一批有志青年送到第3连,为中国共产党在石谦团建立组织打下了基础。1925年春,安定县民团被改编为石谦团3营12连,父亲任连长。期间,父亲和陕北共产党的奠基人李子洲建立了联系。

1925年冬,父亲联络李象九、史唯然等再次奔赴京津,在共产党人李大钊、刘伯庄、耿炳光、白超然、白志诚等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久,父亲就由白超然和白志诚介绍,在北大支部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给中共北京地委负责人刘伯庄说,“国共这种合作迟早会破裂,共产党应该抓枪杆子,发展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年底,父亲回到陕北,与中共绥德特别支部和李子洲取得联系。在绥德党组织领导下,父亲、李象九等人在石谦部秘密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父亲为特支委员。不久,特别支部改为军队支部,父亲任军支委员。全团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全团6个连队的连长由党员担任,各连的班排长也大都由党员担任。

1927年春,父亲率12连进驻安定县城,协助党组织建立了中共安定特别支部,下辖瓦窑堡等4个支部。父亲利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致力于农民问题的解决。2月23日至25日,父亲领导、组织召开了“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持制定了《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组织大纲》《农民协会案》《教育案》《杂税案》等8个决议案;主持制定了《安定县农民协会章程》,也叫“谢制农民协会章程”(原件存中國革命博物馆),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父亲还带领讲习所学员到瓦窑堡、杨家园则等村镇召开群众大会,惩处土豪恶霸,发动农民运动。短短两个月,全县成立了1个县级、14个区级、100多个村级的农民协会,9个党支部。农会掌握了乡村权力,逮捕和审判了一批土豪劣绅,铲除了全县最大的高利贷者,公开烧毁了大量的地契文约,免除了群众的债务和苛捐杂税。农民运动在安定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陕北革命的火种正是此时播下的。

大革命失败以后,1927年10月12日,唐澍、李象九、父亲和白乐亭等共产党人,按照“八七”会议决议和省委“九二六”指示精神,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清涧起义。部队起义后挥师南下,先后会合了延川、延长、宜川的起义军,发展到1700多人。宜川战斗失利后,12月30日,唐澍、父亲、阎揆要领导部队在韩城举行二次起义,公开打出红旗,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唐澍、父亲任正副总指挥,阎揆要任参谋长。清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在我国北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第一次树起了武装革命的红旗,打击了军阀反动派对革命的进攻,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清涧起义失败后,刘继增、唐澍、刘志丹、许权中、父亲等按照省委指示,到渭南组织武装起义。1928年5月1目,渭华起义爆发,成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崇凝区苏维埃政府。5月中旬,许权中旅开赴华县参加农民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军委主席,父亲任军委委员兼第二大队队长。起义军建立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至华山,西到临潼,南连秦岭的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6月,在敌人重兵进攻下,起义失败。清涧、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强烈震撼了国民党在西北的反动统治,为以后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积累了经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干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渭华起义失败后,父亲受中共陕西省委指派回陕北做军事工作。1929年1月,在绥德张家岔召开的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上,父亲被任命为特委军委委员及军事行动委员会书记,马云泽和赵文尉(李锦峰)任委员。6月,为了解救为民情愿,率众抗粮抗款的黑宪章,父亲和李锦峰组织近万名民众、宜川民团和各路绿林,围困宜川县城达一周之久。此后至1931年,他多次到宜川县凤凰山梁占奎部做工作,均无果。

1929年9月,共产党员杨庚午在延川马家河起义,在陕北特委支持下,部队很快发展到数百人。陕北特委委员、南路特派员兼清涧县委书记赵通儒原来和杨庚午说好,部队接受陕北特委和父亲、刘志丹的领导。杨觉得翅膀硬了,再也听不进陕北特委的指示,把队伍带上宜川后九天山寨,后来发展到1000多人,在陕北的影响很大。根据陕北特委的安排,父亲到宜川后九天山寨,想争取把杨庚午部改造为红军。但杨庚午受陕北特委原代书记、军委书记杨国栋的影响,“认为打起红旗不易立足,必须依附于人,决定不容谢”,拒绝了父亲。父亲派马云泽、李锦峰(杨的入党介绍人)、阎红彦、雷恩俊等30余名共产党员到杨部工作,并成立了党支部,继续做争取杨部的工作。1930年6月,杨庚午接受高双成的收编(除阎红彦、李锦峰、雷恩均所在的周维祺营外),后来高双成以调遣为由,将杨调离原部,并找借口杀害了杨部军官数人。杨及旧部大多数被迫逃离。1932年10月,父亲派杨庚午从陕甘游击队回安定、清涧工作,图谋再起。次年,杨因告密败露,被高双成逮捕,枪杀于延安。

1929年冬,根据陕北特委指示,父亲到宁夏平罗苏雨生骑兵第4师任11旅长(空头衔),不久组建起三个连。同时,父亲组成以8旅15团副团长、共产党员张东皎任队长的学兵队,张东皎、高岗、张秀山、贺晋年、高鹏飞、杨林、曹盛荣、李仲英等都在学兵队。而刘志丹也在苏雨生部谷连舫第9旅张廷芝团任副团长。1930年夏,苏部在军阀混战中失败,余部被楊虎城、雷中田收编。苏部学兵队为我党在上述部队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火种。

1930年夏天,父亲又到陇东民团军总司令谭世麟部挂名建军,任第3团团长。父亲派阎红彦到黄龙山后九天,把周维奇营拉出来编为一个营;刘志丹拉的人马编为另外一个营,2个营驻守在今吴起县三道川。反动的第2团团长张廷芝先诱骗缴了周维祺营的械,接着突袭打散刘志丹营。父亲和刘志丹脱险。

后九天、苏雨生部及“三道川事件”的教训使父亲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靠在军阀队伍里面招兵买马是走不通的,必须走建立党直接领导的独立武装的道路。从此,他就开始建立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探索。

1930年10月,受立三“左”倾盲动错误影响,陕北成立了总暴动行动委员会,父亲和刘志丹被任命为军事指挥部正副总指挥。他们感到在陕北实行暴动的条件并不具备,决定从陕北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武装斗争。

年底,父亲赴天津参加北方局清算“立三路线”错误的会议。会后,父亲到山西平定视察了高桂滋部第47军军委的工作,先后见到了军委书记杨重远及万启贤、蒲子华、拓克宽、吴岱峰、胡廷俊等,检查布置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在太原,父亲和山西特委书记刘天章就47军及在吕梁山区建立红色武装的问题交换了看法,并向北方局军委写了《平定考察报告》。

回到陕北后,父亲派阎红彦、白锡林等十余位地下党员,到山西参加了红军晋西游击队的组建;派雷恩均、白雪山去陕北最大烟商“保运”武装的头目师储杰部做工作。1931年5月上旬,在山西特委的领导下,西北地区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晋西游击队)在山西隰县辛庄正式成立,大队长拓克宽,政委黄子文(北方局派来),总支书记杨重远,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7月4日,平定47军一部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军长万启贤,政委谷雄一,参谋长蒲子华。

9月2日,面对百倍敌人重兵围剿,晋西游击队30名共产党员西渡黄河到陕北。在陕北特委及安定县委书记马文瑞的领导和帮助下,充实了五六十名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游击队转战数县,连战连捷。这时,在黄河两岸搞保运的三股土客提出要和晋西游击队联合行动。队委会经过讨论,并与马文瑞共同商议后决定,在他们接受“听从队委领导、不抢穷人东西、不强奸妇女”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同意他们同红军联合行动,但暂不正式编入红军游击队。为便于统一指挥,把土客暂编为陕北游击支队。

10月,根据陕北特委指示,晋西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步骑兵300余人到达南梁,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民间武装会合。

8月底,父亲到山西巡视晋西游击队,由于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没有遇见。父亲到西安给中共陕西省委汇报,省委指示父亲去陕甘边,统一领导陕甘边区的所有武装。10月30日,父亲来到南梁,组成了由父亲、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吴岱峰、胡廷俊、白锡林等同志组成新的部队党委(队委会),父亲任书记。

1932年1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部队在甘肃宁县柴桥子暂时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李杰夫任政委兼队委会书记,父亲为总指挥,刘志丹为副总指挥,杨重远为参谋长。陕北游击支队为一支队,师储杰任支队长。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民间武装为二支队,刘志丹兼任支队长。晋西游击队编为警卫大队和骑兵大队。

1932年2月初,根据省委指示,部队经过整顿,把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以晋西游击队为骨干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2年2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甘肃正宁县三嘉塬正式成立,全队400多人。总指挥父亲,政委兼队委会书记李杰夫,参谋长杨重远。一大队队长阎红彦,政委张赫;二大队队长吴岱峰,政委高岗;警卫大队长白锡林,政委胡廷俊;骑兵大队长强龙光,副大队长杨琪。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是建立党直接领导的西北革命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陕甘高原上第一次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红旗。从此,不管经过多少困难和挫折,这面红旗始终没有倒下,一直到迎接党中央、中央红军来到陕北。

陕甘游击队成立第二天,就打下旬邑县职田镇,发动群众,开仓分粮。随后,在职田以东的阳坡头一举毙俘敌300多人,首次打了歼敌一个营的歼灭战。接着南下耀县照金镇、宜君焦坪消灭了部分民团。3月22日,在甘肃省正宁县成立了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开辟了陕甘边历史上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4月20日,父亲还率部队打开旬邑县城。这是陕甘游击队成立后,第一次打开的县城,游击队发展到500多人。正当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推行王明“左”倾错误的省委书记杜衡来到游击队,指责父亲“游而不击、逃跑主义、流寇思想、梢山主义”,“拒不执行省委指示”,不在平原建立根据地,撤了父亲总指挥的职务,同时还撤了警卫大队政委焦维炽的职务,派他俩到甘肃靖远搞兵运工作。这时,习仲勋等领导的两当起义部队,准备找陕甘游击队会合,但起义8天后,部队被敌人打散,习仲勋回到老家寻找党组织。

1932年5月,父亲和焦维炽组织领导了靖远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四支队。7月,父亲又以省委特派员身份,派杨林、苏杰儒到甘肃合水县西华池,组织敌新编11旅一个团起义。7月19日,该团共产党员高鹏飞连长和曹成荣率部170多人举行起义,编为陕甘游击队第三大队,高鹏飞为大队长。这次起义是陕甘兵运史上70多次起义中唯一成功的一次。

杜衡把父亲赶出游击队后,继续推行王明“左”倾错误。他把部队分为三、五两个支队,刘志丹、李杰夫、吴岱峰分任三支队队长、政委、参谋长;阎红彦、黄子文、杨重远分任五支队队长、政委、参谋长,分头南下活动。5月10日,根据省委指示,为统一指挥,粉碎敌人进攻,任命刘志丹为游击队总指挥,李杰夫为政委,杨重远为参谋长。刘志丹率游击队北上陕北,9战8捷,队伍发展到1000余人。6月8日,临镇战斗失利,部队损失三分之一。游击队掉头南下,韩城战斗再次失利。当月下旬撤到宁县麻掌子时,队伍只剩下200多人。这时,队委会发生了“南北分家”的争论,李杰夫、黄子文、杨森等人提出愿南下的南下到三原一带,愿北上的北上。关键时刻,阎红彦带队从黄龙山赶到,他在队委会上据理说明游击队不能分家的理由,最后统一了意见,选举阎红彦为游击隊总指挥,游击队又发展到500多人。7月23日,陕西省委派的政委李艮来到游击队,他批评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吴岱峰等同志是右倾机会主义,并成立了秘密队委会。在李艮的瞎指挥下,游击队连打了几个败仗,马栏集合时只剩下几十个人,李艮离开部队回省委。8月30日,父亲临危受命,重回陕甘游击队,再次担任总指挥。

9月初,领导两当起义失败后返回家乡的习仲勋,听说陕甘游击队又打到照金,随即赶到照金镇以西的杨柳坪,和父亲、刘志丹会面。父亲给习仲勋说:过去我们没有根据地,现在要搞。从关中逃难过来的饥民多,你在这儿人熟地熟,工作条件方便。我们没有枪支弹药留给你,你和张邦英(耀县县委书记)要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农民协会,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9月12日晨,父亲率游击队在照金镇,全歼敌富平、同官、耀县三县民团400多人,并击毙三县民团总指挥胡景铨、副总指挥党谢芳、耀县民团大队长蔡子发等人。9月15日,又击溃敌何高侯团,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剿”。

敌人调两个团及淳化、旬邑等县民团,组织新的“围剿”。队委会决定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北上陕北,在保安、安定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陕甘游击队离开照金时,父亲对习仲勋说:你和张邦英留照金一带做农村工作,建立根据地,并在发展农民运动的基础上,建立陕甘工农游击队第七支队。父亲、刘志丹还将陕甘游击队第二大队的特务队留在照金,由习仲勋和张邦英领导这支武装。

为解决过冬问题,部队北上进攻保安失利。父亲、刘志丹、阎红彦等同志商量后,决定父亲和吴岱峰带一些伤病员在三道川养伤;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杨森各带一部分部队分头活动,开展游击战争。一个多月的分兵活动,红军终于度过了难关。11月,陕甘各路游击队在合水县黑慕塬会合,准备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分兵四部中,除后一部埋枪解散外,其余三部都有了发展,物质条件有了改善,还将一部分款项支援了北方局和陕北特委。11月,随阎红彦和杨重远部转战淳化和照金的李妙斋同志,组织韩天成兄弟等人,建立了40多人的芋园游击队,李妙斋任政委。芋园游击队攻下孙家山、张家山、龙家寨,占领兔儿梁,开始了创建照金苏区的斗争。

这时,杜衡再次来到游击队,推行王明“左”倾错误。杜衡在宜君杨家店召开党团员大会,污蔑父亲、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等同志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土匪路线,擅自决定开除四位同志的军籍,全部调离部队,到上海中央局“受训”。因杜衡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父亲和阎红彦据理力争,一再要求将刘志丹、杨重远留在部队。父亲和阎红彦被迫离开部队。12月24日,在宜君转角召开军人大会,杜衡宣布将陕甘游击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杜衡身任军、师、团三级政委。在选举团长时,杜衡规定原游击队排以上干部无选举和被选举权,选举班长王世泰同志为团长。在杜衡的错误指挥下,红26军2团南下终南山,以失败而告终,最后仅有刘志丹、王世泰、吴岱峰等数十人分散返回苏区。

9月,红4团、耀县起义王泰吉义勇军和陕甘边各红军游击队聚集照金,特委书记秦武山和军委书记习仲勋主持召开了陈家坡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王泰吉,政委高岗,统一领导陕甘边的红军和游击队。11月初,照金苏区失陷。在留守人员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陕甘边红军总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红42师,师长王泰吉(后刘志丹),政委高岗(后张秀山),参谋长刘志丹;建立陕北、南梁、关中三个游击区。正是由于陈家坡会议和包家寨会议确定的正确路线,和熟悉部队、懂军事指挥的刘志丹等留在部队,才使红26军不断壮大,陕甘边根据地不断发展、巩固。

父亲、阎红彦在上海中央局受训期间,中央撤销了杜衡对他们的错误处分。1933年初,上海中央局派他们到北方工作。5月,北方局派父亲、阎红彦、强龙光、高鹏飞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工作,协助许权中组建共产党独立领导的18师,许权中任18师长,父亲负责党的工作。父亲、阎红彦到包头孙殿英部,和共产党员、副团长刘振远成功地举行了“包头兵变”,拉出一个团,编为18师第l团,是18师的主力。经过艰苦奋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从关东军和伪军手中收复了塞北重鎮多伦及康保、宝昌、沽源等县。在收复多伦的激战中,强龙光担任敢死冲锋队队长,攻进多伦城后,大部队被日军堵在城外无法跟进,强龙光壮烈牺牲。克复多伦之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著名学者章炳麟给予很高的评价:“近世与外国战,获胜者有之,地虽一砦一垒,既失,则不可复得矣。得之自多伦始。以争一县,死将士几二千人,虽在一隅,恢复之功,为九十余年所未有。”强龙光是中国工农红军牺牲在抗日前线第一个指挥员和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红军共产党员。

在蒋介石和日伪军共同夹击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了。这时,红26军南下失败和陕北一支队埋枪的消息传到北平。1933年11月,父亲又一次临危受命,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杨璞和父亲分别作为西北政治、军事特派员,带着恢复陕北红一支队和整顿红26军的具体任务,回西北领导游击战争。

1934年1月,杨璞和父亲回到陕北。不久,杨璞就被捕叛变。当时,陕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受到敌人的血腥镇压,正处在十分困难的时期。陕北游击队一支队攻打安定枣树坪失利,惠泽仁等5名同志牺牲,支队长强世清受伤。部队在转移中又遇到敌人,政委魏武阵亡。随后,白德胜、任志贞分队在延川关庄作战失利,白德胜负伤。强世清、白德胜、任志贞等被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部队失散。父亲找到地下党员,经过两个多月工作,3月8日,恢复了陕北红一支队,开展游击战争,很快建立了安定、清涧、安塞、横山、靖边、延川游击根据地。在父亲和陕北特委领导下,除已有的二、三支队外,又先后建立了四、五支队。1934年5月,陕北特委在佳县南区神堂沟召开党团联席会议,决定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成立游击队指挥部。7月8日,在安定阳道峁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指挥部,父亲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7月15日晚,父亲指挥一、二、五支队及赤卫队攻入安定县城,打开监狱,救出了二百多名党员、游击队员和群众。父亲侄子谢绍斌因帮其他同志砸脚镣,跑出监狱已天亮,被敌人抓回在西门外杀害,年仅20岁。

由于陕甘边和上级失去联系一年多,在神堂沟会议期间,北方局交通员带来了上海临时中央局、中央北方代表转给红26军和陕甘边特委的两封指示信,要陕北特委代为转交。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和转交中央的指示信,父亲率一、二、五支队南下,7月23日在南梁阎家洼与红26军42师会合。

5月28日,红42师在南梁寨子湾召开会议,由于打了败仗,撤销了张秀山的政委职务,由高岗接任;刘志丹的师长职务由杨森接任;决定恢复陕甘边特委,书记张秀山,军委书记刘志丹。六七月间,陕甘边开始了反张慕陶托派的葫芦河肃反,抓了黄子文、蔡子伟等人。

父亲到南梁后,高岗等人汇报了情况,提出要枪毙黄子文等。父亲说,黄子文又不是反革命,为什么要枪毙?蔡子伟是北方特科的。在刘志丹、习仲勋、吴岱峰等人支持下,父亲释放了黄子文、蔡子伟等人,恢复了黄子文、蔡子伟、张文华等的党籍和工作。

7月25日,召开了红26军、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及陕北特委的联席会议。会上,西北军事特派员父亲宣读了上海临时中央局、中央北方代表给红26军和陕甘边特委的两封指示信。由于受中共陕西省委从1932年一直到1933年7月被破坏前多次给中央的报告中对红26军和陕甘边的指责,及1933年11月贾拓夫给中央的报告的影响,指示信对红26军和陕甘边特委进行了错误的指责,引起了红26军和陕甘边部分干部的不满及对父亲和陕北特委的误解。

父亲认为上海临时中央局、中央北方代表的指示信内容和现实工作联系不大,在会上没有进行讨论。会上,父亲提出了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和两支红军统一指挥的建议,受到杨森等人的抵制。“鉴于高岗对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调红26军部分部队北上陕北作战的指令阳奉阴违及屡犯错误”(黄子文等人告状),郭洪涛提议调高岗到上海中央局受训,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赞成。会议决定由父亲担任红42师政委,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由贺晋年接任;派红42师第3团到陕北,配合陕北军民粉碎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

会后,父亲率部队北上,于8月15日抵达安定西区李家岔根据地。8月17日,红3团和陕北游击队将敌一个连包围在安定景武塌,首战获胜,全歼该敌120多人枪。8月22日,父亲率部在清涧县张家圪台将敌追击部队两个排全歼。8月26日,父亲率部奔袭清涧河口,不幸胸部中弹。战斗结束后,同志们看到他伤势严重,一再劝他离队养伤,但他不愿离开战斗岗位,仍然带伤指挥部队作战。9月上旬,父亲率部转战安定,再次打进安定城,消灭了外号“狼儿子”的安定李丕成民团。后又消灭了折可达、黄儿子等几个民团,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这时,父亲伤情严重,再也无法支持工作,这才离队养伤。

1934年9月18日,在安定崖窑沟,将陕北游击队一、八支队合编为陕北红1团,父亲抱伤给团长贺晋年亲自授旗。之后又成立了红2团、3团、5团。1935年1月30日,陕北特委在安定县白庙岔举行庆典,宣布由陕北红军各团合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父亲因伤势严重不能亲临大会,专门派白坚代表他宣读了贺信。

1934年9月5日,父亲给中央北方代表写信,汇报了回西北后的工作和恢复陕北红一支队、整顿红26军的工作。由于杨森等人对统一指挥的抵触,信中写到:“虽然联席会暂时要我代理42师政委,但是我在军事上较有把握,在政治上非常困难。联席会一致的要求中央派军、政同志来领导42师。”早在1934年五六月份,红42师党委和陕甘边特委派王金泉(横山人,张达志在天津遇见他)给中央送信,要求中央能派在政治上、军事上有能力的人来领导陕甘边和红42师。

不久,由于父亲伤势严重,无法履行红42师政委职责;加上根据中央出身要求,惠子俊取代了张秀山的陕甘边特委书记,父亲建议由张秀山担任红42师政委。

1934年10月,国民党蒋介石增调兵力,组织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这时,北方局巡视员黄瀚(张子华)到陕北视察工作。黄瀚在郭洪涛陪同下来到阳道峁,看望养伤的父亲。他们全面分析了陕北武装斗争的形势,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以粉碎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圍剿”。父亲、郭洪涛提出对陕北、陕甘边党政军实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的建议,父亲还推荐由刘志丹来指挥两军作战。在这些问题上,大家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黄翰回到北平向北方代表汇报后,给郭洪涛等写信,传达了北方代表的意见,同意陕北特委和父亲的建议。

1934年11月14日,父亲再次致信中央驻北方代表,根据西北革命的具体实际,明确对“左”的错误提出了直接批评,对刘志丹和陕甘边根据地给予高度肯定。父亲还致信刘志丹和陕甘边特委,建议红26军北上陕北,商谈陕甘边、陕北军事统一指挥及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等问题,由刘志丹指挥两支红军并肩作战。

1935年1月中旬,刘志丹率红26军第3团和陕甘边五、六支队从南梁来到安定。1935年春节前后,马明方、郭洪涛、白坚陪同刘志丹到柳沟探望养伤的父亲,并首次就把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党和军队合起来交换意见(黄翰回信说北方局也有这个意见)。党组成西北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北工委),军队组成西北军事委员会(简称西北军委)。父亲说军委问题我们两个就可以决定。

1935年正月十八或十九日,刘志丹、高岗、白坚到灯盏湾看望父亲。谢、刘两位西北革命领袖对革命形势有着相同且正确的认识,一致同意要尽快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陕甘边和陕北红军。只是在西北军委主席人选问题上相互推让未决,志丹提出让父亲担任军委主席。父亲说:我的伤病不好,现在根本不能工作,这副担子就由你挑,不要再挂我的名字了。刘志丹深情地说:你是老大哥,是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你在陕北的名声大,人们早就称你为谢青天。只要你在世一天,主席就由你当。并说:你有伤具体工作我负责,把你的名挂上。谢说名也不要挂。站在旁边的高岗说:把你的名挂上好。

当刘、谢争论相持不下时,父亲说:“我以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确定你为军委主席。”刘志丹看到父亲讲话艰难,便不再和他争,只说等到联席会议上再决定。

2月5日,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了联席会议,讨论统一两地党政军领导问题和第二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崔田夫、高岗、马明方、郭洪涛和白坚。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工作,西北工委书记惠子俊(在陕甘边一直未到任,由副书记崔田夫代理),郭洪涛任组织部长。成立西北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两支革命武装。会上,刘志丹介绍了他和父亲商量的情况,并建议由父亲担任军委主席。会议推举父亲为军委主席,刘志丹为副主席兼前敌总指挥。父亲的支持和推荐,为刘志丹统一指挥陕甘边和陕北红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5年2月21日,父亲病情恶化,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38岁。临终之前,父亲流着泪,痛苦地对伺候他的侄媳白盛英说:“盛英呵,三大活不了啦。老百姓怕我死,这个心情好理解。只可惜我给他们做得事太少了。”当时我们在他身边的继母史秀芸、表兄薛兰刚、亲身保卫员谢福成和谢绍宣等都在场,大家都流出了眼泪。记的那天外面下着小雪,后来老百姓知道后说“这是老天爷为他流眼泪”。父亲逝世后,当晚就被秘密安葬,家属和战友们不准吊孝。

由于父亲在西北的重大影响,为了避免敌人乘机进攻和影响根据地军民的斗争情绪,稳定人心军心,对父亲的逝世,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严密封锁消息,秘密安葬,不开追悼会。在一段时间里,西北军委的行文布告落款,仍沿用西北军委主席谢浩如的名义签发。直到1935年5月,经过吴家坪、马家坪战斗的胜利,西北大局稳定后,才解除了保密。

1935年秋,中共西北工委决定改父亲的故乡安定县为子长县,永志纪念。1939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见了父亲的亲属,给父亲以很高的评价。他说:“西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败不丧志,真了不起呀!”同时,毛泽东为父亲两次亲笔题词:“谢子长,民族英雄”、“谢子长,虽死犹生”,并亲笔为父亲写下277字的碑文。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父亲修建了陵园,举行安葬典礼。毛泽东同志再次题词:“谢子长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朱德同志也题词:“谢子长,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纷纷题词,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

父亲,作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了革命,不仅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时还带领全家17人参加了革命。仅1932——1936年,短短三年,全家就有9人英勇牺牲,成为烈士,其中6名妇女失去了丈夫。为此,毛泽东在瓦窑堡时,专门嘱咐秘书黄有风说:“给赤源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打个招呼,要好好关照谢子长的家属,这是个英雄的家族。”

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总结,对父亲、刘志丹两位西北革命领袖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予以高度评价。书中写到:“(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中心瓦窑堡。陕甘根据地是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26军和红27军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创建的。1934年夏,这两支部队先后进行两次‘反围剿,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

上述情况,有些是我亲耳听先辈说的,有些是我亲自参加和亲眼看到的。1932年初,父亲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第一次在陕甘边打起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红旗。敌人到处追捕父亲,1933年国民党占领了我家枣树坪,把全家人都赶了出来,家里的男丁都参加了游击队。我那时只有几岁,就随兄长参加了红军。我年龄小,大家都叫我“红小鬼”。那时的我就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收缴大烟枪和赌具。那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最高兴最开心的。

猜你喜欢
刘志丹特委游击队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纪念父亲刘志丹百岁诞辰
深切缅怀无产阶级军事家刘志丹
忠心耿耿 为党为国——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