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山西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2018-03-20 15:53
山西林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山西省公园国家

苗 彤

(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0)

国家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它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目前形势下保护与利用这一对矛盾的一种新型模式,也是伴随着社会对湿地重要性不断认识、不断发展起来的极具时代特色的一种湿地保护形式。它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湿地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1 山西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

1.1 基本情况

湿地公园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建立于2005年,即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山西从2009年申报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即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截止2017年,全省共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9处,通过国家验收的5处,正在试点阶段的14处。湿地公园总面积24422hm2,保护湿地面积14900hm2。

1.2 分布及数量

目前,山西湿地总面积15.19万hm2,湿地率0.97%。这些湿地资源主要分布于运城、吕梁和忻州3市,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52.98%,以河流湿地为主,占62.35%。全省11个市和省辖国有林区建立的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分布不均,晋中市最多,其次是大同市、朔州市、长治市、临汾市、运城市。

1.3 湿地类型

山西省已建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包含了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大类,其中河流湿地最多占到61.50%。

1.4 发展成效

1.4.1 有效促进了各级政府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山西通过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充分调动了地方党委政府保护湿地的积极性,改变了各级领导以及全社会对湿地的认识,极大地改善了湿地保护的大环境,营造了湿地保护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4.2 对全面保护、扩大湿地面积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国家湿地公园,抢救性保护了一批湿地使之免遭丧失,恢复了一批重要湿地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了一批重要的生物物种,有效改善了区域水环境,保障了区域水生态安全。

1.4.3 提高了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通过国家湿地公园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每年约有几十万游人接受湿地保护方面的教育,游客和湿地周边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升了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4.4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和居民生活憩息环境,为百姓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休憩场所,解决了部分社会就业问题,也吸引了部分社会资金投入湿地保护,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改善了公园周边环境,带动了招商引资,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 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发展不平衡

湿地公园类型之间发展不平衡,河流型湿地公园较多,沼泽型较少;各市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晋中市最多4个,太原市、阳泉市以及7个省直林区一个也没有;重点生态区域间发展亦不平衡,省内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水鸟迁徙路线、重要河流源头、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等范围内的重要湿地,还没有全部纳入保护体系之中。

2.2 建设理念不清晰

2.2.1 城市公园化和园林化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与城市公园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有的国家湿地公园大兴土木,过度建设,建蓄水坝、广场、游乐设施等,建筑风格与湿地景观存在冲突;有的在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中过度追求可达性和亲水性,致使生境破碎化、栖息地受到干扰;有的园林苗木使用过多,人工制造花海,忽略对原生生境与乡土植物群落的保护;还有的以恢复的名义营造沙滩、驳岸硬化、铺设草坪等。

2.2.2 特色不鲜明

山西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存在多园一貌的现象。以为有了木栈道、芦苇、成片荷塘就是湿地公园,侧重点放在了园林游乐,缺少了湿地自然生态、湿地文化、生物多样性、湿地体验等元素,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2.2.3 目标不明确

国家湿地公园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性、湿地生态区位重要性、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野生生物物种以及有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湿地文化的价值。但一些地方将湿地文化与野史传说、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历史文化等混淆。

2.3 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一是湿地公园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截止目前,全省国家湿地公园1/3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有的虽然有机构,但级别较低,从业人员不足10人,人员偏少,影响公园管理和长远发展;二是存在重利用、轻保护的现象。个别公园没有完全按照功能分区开展管理,保育区人为干扰较多,抢滩种地等威胁因子未能根除,科普等体现湿地公园特有生态、美学及人文价值的利用较少;三是科研监测针对性不强,监测目的不够明确。有的公园有设备无监测,有的无监测或有监测无记录;四是科普宣教主题不太明确,特色不突出;宣教内容不够生动,可读性、参与性、趣味性不够,有些是网上下载,宣教形式不丰富,针对性较差。

3 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关爱保护湿地意识

山西省政府已将湿地保护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下一步要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关爱湿地、保护湿地的生态意识。

3.2 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地方立法工作

加快山西湿地保护立法进度,颁布《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将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加大《山西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及配套制度、办法的落实和执行力度,出台《山西省省级重要湿地名录》,落实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山西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开展“一园一法”制定工作,细化湿地公园管理,规范湿地公园建设。

3.3 严格国家湿地公园管理

建立健全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增加从业人员数量特别是专业人员,落实好经费。严格实行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的分区管理,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特别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的禁止性条款,如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截断湿地水源,湿地公园中从事挖沙、采矿、排污以及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要严格禁止并开展专项打击,确保湿地公园健康发展。

3.4 认真谋划,增加国家湿地公园数量

要进一步加快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统筹规划,制定公园分期分批建设计划,增加建设经费投入,动员鼓励基层具备建设条件的县、林局主动申报建园计划,在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晋升国家湿地公园,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提高湿地保护率。

猜你喜欢
山西省公园国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在公园里玩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