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鹅掌楸育苗与造林技术

2018-03-20 15:53张小玲
山西林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鹅掌楸行距造林

张小玲

(临县紫金山国营林场,山西 临县 033200)

鹅掌楸为落叶乔木,是十分罕见的古老树种,属于著名的第三纪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鹅掌楸树冠圆形,一般不需整形修剪,寿命可达400年以上。鹅掌楸既是优美的庭荫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又是优良的行道树种,还是建筑及家具的最佳木材,但近年来处于濒危状态。

1 生物学特性

鹅掌楸树干通直光滑,最高生长可达60m,胸径最粗达3.0m,非常耐旱且对病虫害抗性极强。鹅掌楸小枝灰褐色,叶互生,先端为广楔形,长12cm~15cm,宽5.0cm~19cm,每边常有2裂片,各边向腰部缩入一裂;叶柄长 4.0cm~8.0cm;老叶背部有白色乳状凸起。花单生,黄绿色,大而美丽,花瓣长 3.0cm~4.0cm,9枚花被片,3片绿色萼状在外轮。叶片顶部平截,似马褂的下摆,叶两侧平滑略弯曲,似马褂两腰;叶两侧端向外突出,好似马褂伸出的袖子,秋季叶色金黄,极似黄色马褂。花瓣约长 3.0cm~4.0cm,花丝约0.50cm,长 7.0cm~9.0cm,翅状聚合果。花期 5月-6月,果期10月。

2 生态学特性

鹅掌楸速生,喜温湿、凉爽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在-15℃低温下不受伤害,适合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4.5~6.5)上生长;忌低湿水涝,在干旱土地上会生长不良;树形壮美端庄,树干通直高大,分枝极其匀称,叶形奇特,生长迅速,抗性强,一般两年生苗高达 3.50cm~4.50cm,地径达 4.0cm。花美而不艳,淡黄绿色,独栽、群栽都美观大方,甚至比悬铃木更适合作行道树;材质细软而轻,淡红色,不易变形,适合做建筑、细木工用材;叶及树皮可治风湿症,可以驱虫、解热,树皮还可用作防腐剂及强壮剂。鹅掌楸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抗性。

3 栽培育种

3.1 采种

由于鹅掌楸花期不遇,因此受精不良。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仅在5.0%以下。为了得到较高的发芽率,需要对生长健壮的20a~30a生的大树进行人工授粉。10月当果实颜色呈褐色时采收,将果枝摊放在阴凉处7.0d~10d,然后在阳光下晒裂,去杂后装袋,在低温干燥处储存。

3.2 整地、播种

圃地应选在避风向阳、土层厚且肥沃湿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沙壤地上。秋末深翻,第二年春季施底肥,做平整床,床高15cm~20cm、宽120cm。播前用0.50%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h,然后用清水洗净,再用35℃水泡24h。条播,行距20cm,播种量每亩12kg,播后覆土 1.50cm~2.0cm,再覆盖薄膜保温增湿,15d后即可出苗。

3.3 浇水、定苗

鹅掌楸幼苗植株较小,当阳光强时用遮阳网遮荫,因小苗根系不发达且不耐旱,因而苗期要注意少量多次浇水,保持苗床湿润。鹅掌楸生长速度快,幼苗出土15d后要及时间苗,留苗株距8.0cm;苗高10cm时定苗,株距15cm。

3.4 除草、施肥

浇水或降水后2.0d~3.0d进行中耕,先期深3.0cm~5.0cm,后期加深到 5.0cm~10cm;苗木幼小时对肥料敏感,施肥应少量多次。第1次间苗后,每公顷喷0.30%尿素溶液15kg~45kg;定苗后每公顷沟施磷酸二铵150kg~180kg;苗高30cm时,每公顷喷施0.50%磷酸二氢钾45kg~75kg。播种苗当年高度可达40cm,地径达0.60cm。山西部分地区冬季寒冷、风大,留床露地苗木越冬需要进行埋土防寒。

3.5 扦插育苗

上年秋天落叶到下年叶萌动前,从健壮母株向阳处或树冠外围剪1.0a~2.0a生枝条(带2个~3个芽)15cm做插穗,保证切口上端平齐,下切口成45°斜角。插床底铺拌有40%腐熟堆肥厚15cm的壤土,上盖20cm厚的沙壤土,喷水、控温,注意通风,成活率可达90%以上。苗木发根前要保持湿度在95%以上,生根后可降至85%。愈伤组织未长好时应保持膜内温度25℃~30℃,如超过30℃要及时通风降温。苗木生根后要定时通风降温进行炼苗,逐渐延长通风时间以至最后彻底去掉薄膜。

3.6 嫁接繁殖

由于鹅掌楸繁殖扦插难度较大、技术含量高、推广缓慢,而且近年来市场对其需求量加大,所以生产上开始采取优良的嫁接技术措施,通过双舌嫁接的方法培养苗木,最终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试验以中国马褂木为砧木,采用此法嫁接,不但成活率高、愈合快,而且成本低。嫁接方法繁殖鹅掌楸操作简单,此法为种源收集引种及建立优质种子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鹅掌楸花期不遇,种子发芽率很低,扦插、嫁接方法进行繁殖又较为困难,因而进行组培育苗意义重大。

3.7 造林管理

在头年8月进行清林,然后要合理配置,整成规格为50cm×50cm×40cm的大穴,在入冬下雪前,把地表熟土回填到穴内底部,来年春天在苗木萌芽前半个月,选2.0a生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和生长良好的苗木进行造林。要注意根部湿润、苗正根舒、不要栽得太深,然后覆土,使根系和土壤间无空隙。

为了更好地预防火灾及病虫害蔓延,针叶树种与鹅掌楸按3∶7比例带状或块状混交造林,种植点采取长方形配置。针叶树株行距2.0m×2.0m,鹅掌楸株行距4.0m×4.0m,即栽植密度针叶树每公顷2.205万株、鹅掌楸5400株;林区公路行道树及山地造林整地品字型配置,株行距4.0m×4.0m,每侧行道树或林界栽植2行鹅掌楸,栽植密度每公顷9450株。

造林后要对幼树进行连续4.0a~5.0a的抚育管理,促进其尽可能早的郁闭成林,通常造林当年不抚育。当年秋天,用刀抚造林地的杂草小灌木,并在距每株树根20cm外开环状浅沟,施入复合肥各0.50kg。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春秋各抚育1次,春季以窝抚为主,秋季刀抚,直到郁闭成林。以后每年进行抚育管理工作,防止牲畜践踏及人为破坏。

鹅掌楸生长速度快,萌芽多,所以要及时抹芽整形,这是抚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头1.0a~3.0a内,第一年在3月中下旬-5月下旬进行3次~5次;第二三年里,每年各3次,每个主干留3个~5个枝条;7月下旬将主干30cm以下枝芽去掉,留20个叶片,秋季剪去全部侧枝。2.0a~3.0a后幼林郁闭,开始培养树形,使树干通直光滑。一般在4月-7月抹主干1.0m以下的芽及侧枝,秋季疏枝整型,均匀保留7个~12个侧枝,让树苗基本定型。

3.8 病虫害防治

鹅掌楸病虫害较少,但遇到极端气候的影响,也会发生病虫害,因而必须做好造林地病虫害防治工作。病害主要是日灼病,可采取与其他阔叶树种混栽,而且选东南坡方向较阴的地方为宜;主要虫害有大袋蛾和卷叶蛾,可以采取剪除枯梢,人工摘除虫袋、幼虫和蛹的方法,或者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1500倍液,或者90%敌百虫800倍~1000倍液,喷杀幼虫和成虫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强对造林地预测预报和防护检查工作。

[1] 鲍红勋.鹅掌楸栽培技术及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3(14):56~56.

[2] 胡春辉,李 亮.鹅掌楸的特性及营造[J].中国园艺文摘,2008(6):94~94.

[3] 张琰.鹅掌楸实生苗生长规律研究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2006(12):8~9.

猜你喜欢
鹅掌楸行距造林
遇见鹅掌楸
提高园林绿化新植苗木鹅掌楸成活率的策略思考
秋光里的鹅掌楸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