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细分市场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2018-03-20 20:59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辅导员

梁 刚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近年来,随着散客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市场的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各类旅游细分市场不断涌现扩大,这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精细化、多元化的要求。各相关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基础、学科优势、专业特色等条件,选择面向某些市场规模较大的细分市场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应对旅游市场细分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本文以研学旅行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如何面向某一细分市场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研学旅行及其细分市场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主要面向中小学在校生群体的新型旅游产品,是旅游+教育的产物。它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1]。研学旅行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休闲娱乐旅游产品,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课程,即围绕某一专题,通过多种感知器官的综合运用进行的、体验效果最深刻的一种学习。它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体,以旅游活动为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学是目的,研究重于游览。

研学旅行是国家产业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的产物,从发展初期就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前景广阔。2013年教育部首次将上海、江苏、安徽、陕西四省市作为研学旅行的试点省市,2015年又增加了河北、江西、广东、重庆、新疆五省市,并确定天津滨海新区、湖北省武汉市等12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为更好地促进研学旅行的发展,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已逐步成为各地中小学必修课程的组成部分,研学旅行的发展已经由试点省区快速扩大到全国各地。2017年12月6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旅发委等11个部门印发了《四川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对在四川中小学推进研学旅行进行部署。《意见》明确提出四川省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开展,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研学旅行撬动了中小学在校生这一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伴随着研学旅行的发展,产生了一个以在校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旅游细分市场。旅游+教育的研学旅行正在成为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其市场规模庞大、发展前景广阔。仅以研学旅行首批试点城市西安为例,2015年西安研学旅行的出行学生是20多万,2016年研学旅行成为西安市所有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后,出游人数为70多万,适龄学生的覆盖面积达90%。可以预计,研学旅行成为全国在校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后,将会形成一个有着几亿人口出游规模的巨大的旅游细分市场。

2 研学旅行产品与研学辅导员

研学旅行不是参观旅游、不是国外游学,也不是拓展训练和户外探险,而是以旅游活动为载体进行的体验式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感知体验和愉悦的情绪领悟和体会,并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对此专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异地现场体验式教学来深化学生对学科课程书本知识的理解认知,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研学旅行必须课程化,而且是一种必须具有整体人性观的课程。从现已开发的研学旅行产品来看,一般采取“前置课程+实地探访+体验式课程”的模式进行。[2]一次研学旅行要提前科学确定研学主题与设计线路,开设前置课程,让学生在实地探访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在实地探访中,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特点,设置多种有知识性、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创新性的体验活动;在异地的现场教学中围绕着研学任务单来组织教学,通过小组学生的分工协作完成研学任务。以笔者参与设计的为期七天的“都江堰研学旅行课程”为例。首先确定此次研学主题是蜀文化之旅,围绕蜀文化,设置了古蜀传奇、细说古堰、问道青城、蜀汉群英、诗圣千秋、天府之国、凤凰涅槃等八堂前置课程,以此为基础,在七天对金沙博物馆、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武侯祠锦里的实地探访中,设置了博物馆寻宝、陶艺制作、都江堰分水排沙小实验、“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观赏、青城功夫学习、采摘炒制青城贡茶、野外生存应急疏散演练、唐代诗人扮演吟诵、桃园结义与三国茅庐情景剧表演等多种体验学习活动,并将其设置成学生每日研学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单,由小组学生分工来完成。由于有多种感官的参与,此次研学就成为了学生对蜀文化体验最深刻、收获最大的一次异地户外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研学旅行既不同于传统的团体旅游,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一种新型的学习任务。这一新型学习任务仅依靠中小学校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和传统的导游是很难完成的,需要由专业人员来组织实施,研学辅导员的新兴职业便由此应运而生。研学旅行辅导员是集研学导师、导游、安全员于一身的综合性岗位。首先,研学旅行辅导员是各类研学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要善于研学的辅导。在整个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辅导员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生的学习专注度,维系学生小组的团队凝聚力,确保学生在旅游活动中不偏离研学的主题。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辅导员要根据研学课程的要求,通过参观讲解、游戏互动、角色扮演、手工制作、模拟体验等多种活动创设研学情景,督促学生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研学任务,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这就要求研学辅导员要懂得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对中小学生有亲和力,能在学生心目中产生较高威信。其次,研学辅导员是研学类型的团队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景区景点的讲解者,又要具备导游的基本素质,熟悉地方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最后,研学辅导员还是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承担救生员和学生生活老师的职责,这就要求研学辅导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热爱学生工作,对学生有细心与耐心,要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救护技能,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可见研学辅导员不单单是某一专业的人才,而是拥有多种能力素质,满足多种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传统的导游或中小学教师都难以完全胜任其岗位职责,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培养。

由于研学旅行的出现仅有几年的时间,这一细分市场尚未引起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视,特别是旅游本科院校都没有将研学旅行作为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专业性的研学辅导员的培养严重不足。而随着研学旅行市场规模的扩大,社会对研学旅行辅导员的需求又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供给的不足和需求的增加使专业性的研学辅导员短缺状况更加突出。专业性研学辅导员的缺乏,使不少研学机构开发的研学旅行产品变成了游而不学,变成了春秋游,偏离了体验式教育和探究式学习的主题,难以保证研学旅行的质量。专业性研学辅导员培养的不足已成为制约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因素。

3 研学旅行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可以预见,随着研学旅行纳入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逐步推广实施,专业性研学辅导员的需求量将大增,而且将会是一种刚性需求,这将会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辟一个新的就业领域。研学旅行细分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应引起旅游管理专业师生的高度重视,一些开设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可考虑将研学旅行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个专业方向加以培养,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研学旅行方向培养的是掌握了研学旅行及体验式学习的相关理论,熟悉中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具备从事研学旅行产品开发设计、研学旅行课程组织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建设评估与管理的相应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研学旅行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胜任研学旅行相关岗位工作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基于研学旅行“旅游+教育”的跨界性质和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其专业方向课程可考虑设置为以下四个板块。

一是研学旅行概论板块。此板块围绕着什么是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产品的特点、研学旅行与体验式学习的关系、研学旅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等问题设置课程内容。通过此板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研学旅行是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集体活动、同伴互动、文字总结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课程;研学旅行既不同于课堂学习,也不同于团队旅游,其本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3];研学旅行课程由前置课程、体验课程、拓展课程构成;研学旅行辅导员是集研学导师、导游、安全员于一身的综合性岗位。

二是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板块。此板块主要围绕着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征、心理学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等问题设置课程内容。如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人生阶段论,小学生心理特点与研学旅行,中学生心理特点与研学旅行,戈尔曼情绪智力理论,腾斯伯格成功智力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通过此板块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小学生在情绪、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等方面不同的心理特点。在情绪方面,小学生的情绪有易激性、易感性、易表现性;初中生情绪活动外露,情绪体验迅速,具有两极性;高中生情绪也有两极性、波动性,但能较好地控制情绪,情绪爆发减少,情绪控制能力提高,情绪体验丰富等不同[4]。需要根据中小学生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研学情景,开展不同的研学活动。学生还能在研学中运用相应的心理技术,如让研学旅行团队中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爱好,使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有同等的时间与空间等。

三是地方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围绕着确定研学主题可能需要用到的地方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设置课程内容。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便于应用在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和研学过程中的讲解。如针对成都本地学生的研学旅行可能会涉及以下主题:(1)古蜀文化;(2)都江堰水利文化;(3)青城山道教文化;(4)历史名胜;(5)蜀锦、蜀绣、成都漆器等传统艺术创作及工艺制作体验;(6)川菜、川茶和传统小吃体验;(7)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8)自然和野外活动体验;(9)现代农业体验;(10)高新企业和现代化工厂;(11)参观传统街道、保护性建筑;(12)销售、商业体验等。对于这些主题所涉及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需由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掌握。

四是研学旅行实务板块。此板块主要围绕着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开发、一日课程行程方案设计与实施、研学辅导员工作实施流程等问题设置课程内容。通过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等模拟真实环境的工作任务教给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用得上的方法、技能,并经由在研学旅行企业的实习进行验证。通过此板块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按照确定研学旅行主题、选择环境、调研和设计活动、课程演练和节点控制、课程实施和评估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开发的步骤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能按照研学辅导员工作流程的要求完成研学任务的组织与实施。

以上四大板块的课程设置思路注意了研学旅行作为“旅游+教育”的跨界性质对学生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以及对旅游管理专业能力某方面需求的突出与强调,当然具体的专业方向课程内容还应随着研学旅行实践的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

散客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和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跨界跨行深度融合的聚变,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对各类旅游细分市场对旅游人才的新需求有足够的敏锐性、敏感性和洞见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变单一性、一般性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多元性、精细化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应对旅游市场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的挑战。

[1]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S].2017.

[2]朱洪秋.“三阶段四环节”研学旅行课程模型[J].中国德育,2017(12):16-20.

[3]陈春光.论研学旅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37-40.

[4]杨菲,么聪敏.发展心理学视角下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体验内容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9-90.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辅导员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夏日旅行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