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丹手作,写意蓝染

2018-03-20 17:37罗丹
高中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手作布艺手艺

罗丹

在最开始做出创业决定的那一刻,我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工作,或者说生活会是在一个不喧闹的院落中,守着步骤重复却也无时无刻充满惊喜的一门手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静静地等待大小不一的白布与天然植物染料结合,在空气与阳光中发生微妙的变化。而时间就这样以最自然的状态,以最安心的姿态缓缓地流淌着……

从一只四处奔徙的“鸟”到一名“村漂”

我与布艺有着不小的缘分,大学时,即便父母反对,我仍顺应本心就读于一所美术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从实习到工作也一直在服装公司。我一个人从成都跑到杭州,跌跌撞撞却也收获不小。后来,因为想家,我又回到成都,从事空间软装设计陈列工作。出差是这份工作的常态,我因此去了很多地方,几乎跑遍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只是,当生活变成走过的风景时,我突然发现,城市的一切都大同小异。

我困在城市林立的高楼中,困在世俗认可的稳定生活中,却始终没能找到归属感,我开始想念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小桥流水,听取蛙声一片的老家——成都明月村。于是,我再一次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回到老家,当起了“村漂”。

辞去一份安稳的工作返乡,除了面临家人的反对之外,还要面对许多个人问题以及周边人的闲言碎语。更何况,回乡时我并未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我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件自己喜欢并且热爱的事情。能做什么呢?我当时感到很迷茫。

巧合的是,那时的明月村刚好被规划为创意艺术区,集结了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手艺人,不失为一个创作者的“理想村”。听人说村里有一位做蓝染的画家——寒山老师,他在此采药染布,闲居守艺,我有些心动,决定去拜访他。

面对对蓝染一无所知却好学的我,寒山老师显得非常亲切,他很爽快地同意讓我跟他学习。学习持续了一年,我也由最初的好奇,变为对蓝染这门手艺的喜欢与执着,也相信这就是我想要的出路。是的,我又回到了与服装、与布艺相关的起点。工业的进步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我们也渐渐丢失了一些饱含温度与心血的礼物。我很确定,有着千年古法传承的蓝染正是那个最不应该丢掉和最应该重新拾起的礼物之一。

回归自然的蓝染手作

蓝染的原材料取自名为“蓝草”的植物,有马蓝、蓼蓝、菘蓝等,即板蓝根的原材料。只不过,用于染色的是植物的茎叶,板蓝根则是取植物的根部。这些鲜叶不易长久保存,我们通常会将植物原料制成泥状的靛蓝,方便取用。用于染色时,再用酒糟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可将靛蓝还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经空气氧化,最终由绿色转为蓝色。传统染艺的智慧在于让人们懂得大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取材于大自然,将大自然的给予呈现在亲肤之物上,而最终我们也将归于自然,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蓝靛是唯一通过氧化还原染色的染材,这种发酵还原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至今仍在沿用。古法靛蓝具有防虫、除臭、杀菌的功效,甚至可以隔绝紫外线的侵袭,具有耐久性,其冬暖夏凉的特性也给人带来绝佳的舒适感。如今,我张口就是蓝染的知识、工艺、染布方式等,每一道制作流程我都轻车熟路,毕竟这在我的工作室中每天都在上演。那无边无际的蓝,轻纱幔帐,让人心如水一般娴静。蓝染,正如岁月漂洗后的颜色,有一种宁静的生活味道。

我创立的工作室取名“布丹”,亦是我的蓝染手作品牌。蓝染的每一个物件都是一个生命的再造与延续,而守艺成了我如今工作的重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都行走得太快了,以至于遗忘了太多美好的东西,但庆幸的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在坚持手作,坚持传统。

我感受且着迷于传统蓝染的魅力,而我想做的不只是守住传统。传统的蓝染图形在当下看来太过于繁复,耗时耗工不说,还过于传统。我要做的是将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把传统蓝染做出新的时尚高度。我们尊重传统,也要突破传统,创造更时尚、更美丽的东西。

早前从事服装设计、空间陈设的学习、工作经历,为我助益不少。做服装设计让我熟知面料、缝制等,做空间设计让我对整个布艺怎样运用到空间、整体的色彩搭配以及老房改造等有一定的认识。这些经历让我对美的感受更加丰富,也使我在创作中能以空间软装的蓝染为主,再结合服饰手作类作品,自成一格,符合现代审美,简约而不失精美。

如今,除了接受客户订单之外,我更多地专注于个人品牌的创新设计。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管再忙,一个月至少要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同时,我也不断尝试着与其他手艺人合作,期望在创作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懒”在“角落的乌托邦”

我的布丹工作室位于明月村一处叫“鱼凫创作园”的简单院落,原是一处闲置的园林苗圃地,现下正聚集着不少和我一样“懒散”,却有情怀的志同道合的画家、陶艺家等。

我们的“懒”在于关心且坚持原创设计,却对大规模的商业经营不作考虑。我们是一群个性的手作人,没有被利益驱使着前行,我们热爱自己的手艺,认真地创作,对自己负责,也对信任我们的顾客负责。

有些作品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懂它们的人来带走它们。当然,这些都没办法达到工业生产的那个量,就是简单地做手艺,不需要赚取太多的回报,足以养活自己就好。这样既自由自在,也能创造出惊艳的作品。

前几年工作时,走过那么多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鼓浪屿,因为那里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艺术与浪漫的气息。当然,除了游客多之外,我觉得鼓浪屿更像一个美丽而又浪漫的世外桃源。我想,住在那个岛上的流浪猫是幸福的,那里的居民也都是幸福的。

如今,我也守在同样充满艺术气息的鱼凫创作园,带着更多的人间烟火,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这样“荒废”余生,想来也是幸福的。

我的微信公号名叫“角落的乌托邦”,我在朋友圈里分享着自己的蓝染创作心得与作品,讲述着我身边那些有趣、有情怀的手艺人,也会写一写讲村里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我认真地对待村落里的每一处风景,用心发现每一个关于守艺的可能性,也找寻着那些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精彩。

一个自己梦想的手作民宿、一份自己热爱的传统手艺,再时不时地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人生对于我来说是幸福的。身穿自己设计制作的服饰,白衣晕染的蓝简单纯洁,就这样,我愉悦、自然地走向我所向往的梦想彼岸。

猜你喜欢
手作布艺手艺
老手艺
蘑菇的童话
硬派空间
手作上集 当代感物
春·手艺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探讨布艺创作中新技法的开发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一物一念 手作舒本
王子学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