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萍:小柳条“编织”脱贫致富大梦想

2018-03-21 08:05
今日农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巧巧柳编柳条

□记者 辛 霞

引 言

他们心怀理想、奋发图强,在专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不畏艰辛、乐观向上,为了梦想而大胆创新,成为了身边无数人学习的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

《今日农业》全力出击,多方联系,经专家推荐,全力寻找,发现了一群出类拔萃,影响大众的榜样人物,揭开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旨在树立模范,激励更多的人扬帆起航追逐梦想。从这些鲜活的例子里,我们寻找真谛: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学习榜样什么?……一位榜样,一种收获。请持续关注我们全力打造的栏目《榜样的力量》!

本期特邀嘉宾——山西省临汾市蒲县科协主席许俊龙

近年来,政府把发展柳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大力扶持“晋柳”这一带有地方特色的柳编技艺品牌,并给予政策及资金的帮扶,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丽萍也初步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制定了柳编产业“公司大块头,基地大规模,编工大队伍,效益大增加,和谐大发展”的发展思路,推广柳编技术、传承柳编技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推动柳编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一位年轻有为的合作社带头人;一位热情大方的女企业家,从鲜花领域转战柳编事业,从普通农民蜕变成非遗传承人。她用辛勤的劳动、睿智的眼光、博达的胸怀,帮助周边200多农户成功脱贫,实现人均增收5 000余元,柳编逐渐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她就是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丽萍。

2018年1月8日,在山西省“五小”竞赛成果精品展山西科协展区有一处展位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柳编工艺品。据了解,这里的柳编产品不仅在全国大中城市畅销,如今还远销北美、中东、西欧和东南亚等地。“小柳条编织不仅编出了梦想和幸福,而且我们编织的不光是工艺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丽萍深有感触地说。

机缘巧合 深耕柳编文化遗产传承事业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蒲县柳编产业起步于赵丽萍。她是蒲县黑龙关人。10年前的她正开着自己的鲜花店,生意做得风风火火。赵丽萍平时就是个爱琢磨的人,在开店的过程中,她发现经常有客户订做鲜花花篮,需求量还很大。这是个好商机!一贯做事干练的她便主动学起了编织花篮的技术。这样一来,越做越好,还非常受欢迎。赵丽萍也发现她越来越热爱这行。

经过多次的考察,2009年她决定放弃花店生意,深耕于柳编领域,开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事业。创业初期,赵丽萍先从寻找适合的柳条开始,回到村里开始准备种植柳条,她几乎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后来经过考察研究,最终选择了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相对优越的蒲县黑龙关作为种植基地。由于做工艺品对柳条的精细度要求较高,经过多次考察,她培育出了适宜蒲县种植发展优质白杞柳种苗,并且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户种植杞柳,目前已发展杞柳种植6.7公顷。

诚信担当 柳编开创脱贫致富新篇章

靠着热情和执著,赵丽萍将柳编事业做得红红火火。蒲县地处吕梁山南端西麓,其中农业人口8.5万人,属省级贫困县。据统计全县有1 797户、5 199个贫困人口,其中贫困劳动力2 100余人,占到贫困人口的40%。这里是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贫困地区之一。

赵丽萍想:“为什么不利用柳编产业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呢?”她开始发动农户们种柳条,又从山东聘请来柳编师傅给农户们进行技术培训。2015年6月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在蒲县黑龙关镇成立,拥有67多公顷杞柳种植基地、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和工艺家具类、果盘类、装饰休闲类、洗衣筐类、宠物筐类5大类、100余种产品。

2017年,赵丽萍开始招收本地失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就业困难人群,进行柳编编织技能的免费培训。经培训后,编工在公司领用柳编所需原材料,在厂或在家进行编制,推行生产生活两不误的生产方式,公司定时回收编工编制成品,并按件支付劳动报酬。公司自成立至今,培训学员400余人,熟练编工260余人,人均月收入达1 500~2 000元,当年为农民增收90余万元。一方面扩大了“巧巧”的影响力,促进公司增效、产业增值,另一方面带动了农民就业,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实现了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的“三赢”。

“其实谁都不是天生的创业者,创业初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曾经因为天旱、焚烧秸秆,种植的面积逐渐减少等困难,期间也萌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当我看到那些只能依靠柳编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没有其他创收渠道的50多岁的男女老编工时,我又重新鼓足了干劲,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作为,有担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赵丽萍翻阅大量的编工书籍,了解国内、国际市场柳编行情,想尽一切办法创新和改变,从产品的设计上着手,做到美观大方,去满足市场对柳编品种的需求。

坚定自信 “巧巧”柳编在国内外市场遍地开花

2016年,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参加了“中国(山西)农产品特色文化博览会”和文博会,产品一经展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将展品抢购一空,市场反响强烈,公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当年春节节后本地大批以往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被企业的品牌力量所吸引,留下来在企业发展。

2017年12月,赵丽萍荣获临汾市女性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2017年3月赵丽萍带领她的公司成功举办了蒲县首届白杞柳编技能大赛取得了良好反晌。2017年巧巧柳编技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创新科技成果。到目前为止,公司拥有外观专利4项,新申请发明专利1项。新产品的编织技术有平编、立(穿)编、钉编、精(线)编、木编、拧编。产品涉及篮、筐、盘、篓等家用品,以及花瓶、屏风、画框、书箱、床等装饰品。公司产品不仅和临汾、太原多家饰品店和超市签订了销售合同,并在全国不少大中城市扎稳脚跟,甚至远销北美、中东、西欧和东南亚等地。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普及,如今公司已经在淘宝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店铺,并由专人维护、经营,销量可观。公司还有配套的物流团队和设施,为产品的流通打下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因地制宜、遵循规律、形成产业、富余农民”一直都是赵丽萍坚信的发展方针,使蒲县柳编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柳编生产基地、文化产业基地和柳编工艺文化产品出口基地是她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柳编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既带动了农民发家致富,也成为了地方特色产业。赵丽萍和她的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一直为打造“晋柳”地方特色品牌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巧巧柳编柳条
落汤鸡
柳芽
凶爸爸
拔河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
非遗柳编展神韵
巧巧巧妙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