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亮 汪俊杰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健康心理咨询进学校活动资。料图
走出监狱大门的一刹那,小薛突然感觉很迷茫;回到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重渠乡老家后,他愈加焦虑不堪。但后来,他接受了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后,很快被村民接纳,并被某企业聘为管理人员……
“心理社工进乡村”。西平县目前已建成覆盖县、乡、村、网格的四级心理咨询服务体系,设立304个心理咨询工作站,培养700多名志愿者队伍,选出3056名网格长,培训1万余人,无偿为全县86万群众开展心理疏导,化解心理症结。
家住西平县的宋志军,一直赋闲在家,心里的一个死疙瘩始终解不开:他曾因酒后伤人进了看守所,老父亲等不到他回家就病逝了;回家后的他悲恸之余,就怪旁人见危不救,要上访“讨个说法”。
西平县得到宋志军所在辖区网格长的报告后,立即派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超两次登门解其心结,村里又帮着张罗找工作。现在,宋志军见人带笑,说起话来笑呵呵。
“这种事,乡村里常见。心疙瘩说大不大,但不解决好就可能酿成大问题。”驻马店市委政法委书记孙巍峰告诉笔者,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敢于担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不过,乡村资源有限,哪来的心理疏导力量?西平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力量,共同建设“温馨港”——心理咨询工作站。
2016年6月,西平县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后,该县拨付1000万元积极落实县乡村三级防护。
以县、乡、村、网格四级综治中心为依托,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心理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平台。在乡镇、行政村和社区、单位、中小学、企业设立社会工作室304个,乡村基础网格配备一名心理志愿者,依托网格工作室开展工作,对重点人员排查摸底,开展心理疏导,化解心理症结。
与此同时,西平县把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纳入干部职工培训内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批对全县乡镇综治干部、村支部书记、治安主任、基础网格长、县综治成员单位干部等700多人全部轮训一遍,其中400多人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如何塑造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心理,是当前亟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孙巍峰说,把社会心理服务延伸到每个角落,让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西平县的试点,折射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趋势。
西平县柏城街道办事处的老张,人送外号“常有理”。老张脾气不好,认死理,因怀疑拆迁不公,产生报复心理。西平县综治办指定一名专家做跟踪服务,通过近半年的努力,老张终于打开心结,主动自谋职业,回归正常生活。
“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头戏。”西平县委政法委书记王兴感触颇深。
西平县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落实三级防护措施,即针对心理健康群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一级防护”,强化健康心态;针对有心理障碍群体,开展心理咨询疏导“二级防护”,消除心理问题;针对心理危机和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三级防护”,避免极端案事件发生。
听见与被人听见,是“社会人”的基本诉求。根据心理服务私密性特点,西平县社会心理服务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心理援助专业网站、社会心理服务微信公众服务号,筹建“西平县社会心理服务”网站和QQ群,开通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
“我的女儿正上初中,以前很温顺,可近段时间老跟我唱反调,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孩子处于青春反抗期,就想追求更大的自由和自主性,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的主见,不能粗暴命令,要好好引导……”
西平县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QQ群开通后,志愿者通过网络、电话或聊天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你测了吗?”最近,西平县熟人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语不再是“你吃了吗?”这缘于一款专业的心理测试软件在西平的火爆,注册该软件人员达26万人。
西平在河南省率先启用社会心理服务测评软件。该系统集人员信息管理、心理测评、心理档案管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测评系统,包括电脑版、手机版、网站版3种应用形式,可以满足心理健康工作者对社会成员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快速筛选和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的需求。
数据显示,2016年河南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西平县公众安全感达93.43%,在全省排名第17位,比2015年提升31个位次。
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服务管理好特殊人群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难题。
西平县探索运用心理学原理,建立“三防六助”服务管理模式,对重点人员,根据其现实表现、行为特征、社会危害程度等心理风险等级,建立“红”“黄”“绿”三色三级管理防护预警机制。
根据重点人群心理需求,西平在社会心理服务中开展“六助”活动,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心理救助”;针对服刑、刑满释放人员及家属,实施“心理援助”;针对涉毒、涉艾及邪教人员,实施“心理纠正”;针对特殊利益群体,实施“心理干预”;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心理疏导”;针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者群体,实施“心理救治”。
一年来,西平县共组织对重点人群开展个案疏导42人200余次,8名极端倾向重点人员得到有效稳控。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面对广大群众,也面对党委政府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为此,西平县开展了“六进、六服务”活动。
“六进”:社会心理服务“进机关”,疏导减压提效率;“进乡村”,扩大基层覆盖面;“进学校”,提升师生幸福感;“进医院”,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企业”,科学指导促发展;“进监所”,理性思维促改造。“六服务”:开展“热线服务”“集中服务”“个案服务”“指定服务”“购买服务”“特定服务”六类服务。近年来,西平县组织开展各类服务1000余次1.8万多人。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平在去年城镇建设征地拆迁中,没有发生一起非正常上访现象。
“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利益猛烈分化的时代,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和心态也由之而生。”相关专家认为,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心理疏导的同时,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才能使人们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