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看许集

2018-03-21 01:12杨秋意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群全村服务中心

三农全媒体记者 杨秋意 李 苏

走进河南省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绿色生态气息扑面而来,墙上大书“不等不靠 不攀不比”的村魂尤为醒目,随便走进宽敞整洁的村民家里,“孝敬老人 严教子孙”“不欺人守信义”的家风家训挂在墙上,让人肃然起敬。这个全国文明村的村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在许集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不管是户口、低保还是医疗、贷款,村民们都可以在这里咨询或者办理相关手续。此外,党群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党群活动室、文化书屋、卫生室等,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看着设施完备的许集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很难想象原来的许集村连村委办公的地方都没有。

2014年10月,许集村“两委”换届。“3年,把咱村变成一个美丽乡村,让村民致富。”在外经商致富的许延随回到村里竞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时当场作出庄重承诺。他认为当村干部,得有思路,得有决心,要干就干好。

侯庙镇许集村村魂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许延随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2015年以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狠下功夫,大力自筹资金的同时积极申请上级配套建设项目,谋划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00平方米,活动广场6000平方米,户外健身器材10套。在充分发挥了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同时,又对全村19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进行公开,同时为每位无职党员配备个人身份牌,更好促进无职党员为全村群众服务,自觉融入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

许集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村民,用一年半的时间使许集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旧街加宽了,环村路修好了,办公楼也有了。

许延随说:“拆旧建新,占补平衡,也就是五至七年吧,能把咱们村上所有的房子,都改变成一个新村,这样可以节约土地180多亩,下一步利用这些土地,咱们再建设商贸、学校、医院。”在许集新村,一排整齐的小洋楼已经住进去了好几户村民。这几户村民原来的家就在现在的文化广场上,房子老旧,生活不便。旧村改造时,每家只用17万元就住进了设施完备、200多平方米的新房。

为了充分利用好土地,发展集体经济,造福全村百姓,许集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的土地,种植莲藕,发展农业项目;引进致富项目,厨房电器厂、山鸡养殖场等先后落户,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利用村里的荒地,发展“边角经济”,种植花卉苗圃,为村民增收,每户每年可能增收几百元或1000多元,既能改善环境美化村庄,又能增加群众收入。

在许集村套管有限公司,村民们正在认真地制作着油田管道及配件,由于做工精良还出口到国外,该村办企业每年给村里集体经济注入60万元的收入。在许集新开业的家具城与家电公司里,物美价廉的家庭大件用品吸引着周边村民,此产业又给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并带动村民就业。

短短3年时间,许集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4000多元变成了8000多元,翻了快一番。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提升。除了每年要进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外,2016年,许集村率先开展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活动。台前县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红白事的大操大办给多数农民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在中央移风易俗电视电话会召开后,台前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出台新的红白事酒席彩礼等一系列标准,当侯庙镇镇长蒋坤给村民们讲解后,村民们兴奋地鼓掌叫好。

许集村的许升壮是全县第一家响应号召的年轻人,他的对象是另外一个乡的,两个乡的村干部先沟通对接,做通双方家长的工作,一对跨乡的青年终于办了一场简易却隆重的婚礼,同时在社会上营造出“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氛围。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17年11月,许集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实现了许延随的梦想。

设施完备的侯庙镇许集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 资料图

侯庙镇许集村一角 资料图

2018年2月23日,许集村趁返乡人员都在家,第一次照了全村近692人的全家福,个个喜笑颜开,幸福溢于脸上。24日,通过“五比五看”的文明庭院评比,许集村又一届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获得者通过村“两委”、全村党员以及村民代表们的无记名投票,顺利产生。

猜你喜欢
党群全村服务中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全村唯一收件人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党群工作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